寫蘇軾作文素材優(yōu)美段落
寫蘇軾的作文怎么寫?寫蘇軾作文素材優(yōu)美段落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藢懱K軾作文素材優(yōu)美段落(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p>
寫蘇軾作文素材優(yōu)美段落【篇1】
假如有時間隧道,讓我與蘇軾相遇,我愿意選擇——在秋天。
——題記
日落西山,暮色蒼茫,秋風(fēng)卷來絲絲涼意,在空氣中肆意蔓延。我站在他必經(jīng)的城門外,看城樓的輪廓一點點稀釋在秋色寒霜中。遙望遠處,古道西頭,一個身影在踽踽獨行,蹣跚的腳步踏過一地的落葉。在他身后,每一片葉子都記敘著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龐逐漸清晰,神情疲憊而目光炯炯,飄拂在秋風(fēng)中的是那花白凌亂的胡須。我鎮(zhèn)靜的等待,等待他的發(fā)問。
“你為何選擇在秋天與我相遇?”
“四季輪回,秋天是個最為特別的季節(jié),越過了夏的繁華,面對冬的臨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過的沉思季節(jié),總結(jié)過往的點滴,樹立超越冬天的信心。好比短暫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許多意外的收獲才會呈現(xiàn)在眼前……”
“說得好!”蘇軾微捋胡須,含笑點頭眉宇間卻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這么說,我應(yīng)該高興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積極樂觀面對人生,卻總是居無定所,瓢泊四方,命運究竟給了我一個怎樣的位置?”
我笑了,作為古人,哪能比擬今人的思想,放眼現(xiàn)代,大學(xué)士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文采飛揚,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擔(dān)憂仕途不順?
“一旦被牽入政壇,卷入這渾濁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難以立足。隱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屢見不鮮,難得你空懷一身抱負,卻仕途不順,佩服的是在這輾轉(zhuǎn)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顆清澈豪邁的心,在中秋之夜誦‘明月幾時有’,赤壁之畔‘遙想公瑾當年’,密州之林‘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用現(xiàn)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實而深刻。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計得失,盡情享受自然賦予的山間明月和江上清風(fēng),這又是怎樣的心境。看來,你并沒有缺憾,詞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顯著的位置嗎?”
天邊隱有晚歸的孤雁,落葉依舊一片片地飄卷在空中,做最后飛翔的美麗,()寂靜夜幕中的一切撥動了我的心。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縱使不夠完美。我又該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對人生,面對蘇軾的困惑呢?
而蘇軾則不停地捋著胡須,微鎖眉頭,半晌,只見他仰起頭,眉頭舒展了許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我抬頭,夜色漸濃,頭頂是廣闊的蒼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測。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閃電般劃過。我豁然開朗,面對無垠宇宙,人又是怎樣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會告訴你一切。
意猶未盡地收回目光,與蘇軾對視。從他的雙眸中,我又讀出了一份悠遠的自信。這就是心靈的溝通,超越時空,縱橫千古,今人與古人之約,原是如此簡單而不凡。我們不約而同地仰天大笑,笑聲穿破夜空,驚起夜鳥無數(shù)。
寫蘇軾作文素材優(yōu)美段落【篇2】
蘇軾立志讀盡人間書:
自幼聰明過人的蘇軾七歲知書,十歲能文,常常出口成章,發(fā)言為詩。許多年長的人都來蘇家向小蘇軾請教學(xué)問,漸漸蘇軾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聽多了眾人的夸獎,再加上自家書房中已經(jīng)找不到?jīng)]讀過的書了,蘇軾漸漸驕傲起來,他覺得自己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漢代大賦、唐代詩歌都很精通,可以說到了“學(xué)富五車”的程度了。在這種自滿的情緒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書房掛了一幅自己寫的對聯(lián):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就在小蘇軾自滿的時候,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拿著一本書上門求教。他對小蘇軾說:“我問了好多文人,但他們都不認識這本書上的字。聽說你博學(xué)多識,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認識,所以我走了好多路專門來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幫助。”蘇軾一聽很自信地接過老人手里的書,心想:“不就是字嗎?我肯定行!”但他翻開書
寫蘇軾作文素材優(yōu)美段落【篇3】
1、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么?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么?蘇軾,一個被宋神宗稱贊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污水,遭受貶謫后,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fù)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下“大江東去 ”。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后,銘記著世間之美麗。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與豪邁?
2、一枝一葉一世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輪明月,放射出悲天憫人的光輝;“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一排短松,守候著生死離別的深情。“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杯濁酒,凝結(jié)著壯志難酬的感慨;“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見證了孤苦無依的飄零;“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帶走了蠅營狗茍的煩懣;“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襲蓑衣,織就了風(fēng)吹雨打后的寧靜……一枝一葉一世界,一詞一句總關(guān)情。
3、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fēng)發(fā),“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4、東坡披發(fā)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談笑風(fēng)生,而真正帶給赤壁完美壯烈的是蘇軾。官場上的險惡____并沒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貧并沒有銷蝕掉他那樂觀向上的.心。伴著涓涓細泉,聆聽習(xí)習(xí)古風(fēng),故園神游中,蒼銀白發(fā)與皎潔月光交相輝映。一尊還酹江月,多么豪邁的舉杯,淡逝了多少哀傷及生活磨難——紀念蘇軾,讓我懂得了在困難逆境中應(yīng)保持有奮勇向前的心……
6、蘇軾這個曾經(jīng)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zhuǎn)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fēng),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fēng)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后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jié)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fēng)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7、在險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騰怒吼的大江邊,一個人在捋著胡須,昂首挺胸,眺望著那江水與天的邊際。他在想些什么呢?
每當我看見這幅名為《赤壁賦》的國畫時,心中就有種想讀懂蘇軾的欲望。
8,讀蘇軾,不能不讀他的多情。《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流傳千古;《念奴嬌·赤壁懷古》里有一句“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膾炙人口。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學(xué)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現(xiàn)在,活到永遠!
9,很久,我才知道東坡肉是不是也與蘇軾你有淵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這中秋之夜這豁達的情懷里,蘇軾,我也許并沒看透你,但你對祖國的熱愛,對一切事物的豁達,我想,我會永遠銘記!
10,朦朧中,似乎在夢里,我看見一個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在月下,為我論詩品文,為我闡釋宋詞的奧義,為天下蒼生闡釋人生的價值。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依然用他的熱血,在歷史的殿堂,揮毫?xí)鴮懼鴮儆谒娜松?/p>
寫蘇軾作文素材優(yōu)美段落【篇4】
水果和藥
蘇軾婚后不久,應(yīng)邀去黃庭堅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黃庭堅有心諷刺,吟道:“幸早里(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這句里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嘆,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
高風(fēng)亮節(jié)
作為文人,難免就喜歡在政治上豪不避諱的抒發(fā)己見。幾乎就是才華同義詞的蘇軾也不例外,作為保守派的蘇軾對王安石的變法維新更是狂炮猛轟。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變法推行的第十個年頭,面對蘇軾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終于坐不住了。蘇軾因此被貶湖州,接著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審。史稱烏臺詩案的文字獄開始,大量跟蘇軾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連,就連已經(jīng)逝去的蘇軾老師歐陽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蘇軾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獄之苦。后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辭世后,宋哲宗昭命蘇軾代擬敕書,蘇軾絲毫不以政見不同而在敕書里公報私仇,反倒是高度評價了他的這位政敵,文中有一段曰:“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fēng)動四方。”這個給予王安石的評價,蘇軾自己也是當之無愧的。東坡居士的這種高風(fēng)亮節(jié)、大公無私的精神實在令后人感動。
寫蘇軾作文素材優(yōu)美段落【篇5】
蘇軾,我想對你說
流轉(zhuǎn)的時光,褪色的過往,有言,欲與君。——題記
歐陽修一時的多慮將你判為第二,而你,只是淡然的笑了;朝中無人同你一樣看透朝政,你毅然請求外調(diào),離開時,不舍的笑了;被人冤枉,差點送命,再次出京,你依舊是笑,無奈的笑了。你,竟如此愛笑么?本屬于你的東西沒了,本可保住的官職丟了,本子虛烏有的事情將你閉上絕路。但你,卻還能如此釋懷的去面對生活,依舊高唱出“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愛國之歌,依舊感慨出“物與我皆無盡”的人生哲理。是你的性格使然,讓你如此樂觀。還是被一次又一次重創(chuàng)的你,已無力去品味悲傷?
自古文人大都是不愿涉足政壇的。但你,卻總懷揣著治理國家的志向。縱使被傷害,甚至賠上性命。你還是不放棄,是你不知道腐敗的官場很難去改變么?我想,你是知道的。但在左邊胸膛跳動的那顆愛民之心,是不允許你獨自離開,置百姓與不顧的。
誰說一進入官場,心就會如巖石般堅硬、冰冷?你還是那么多愁善感。與兄弟的離別內(nèi)心很難受吧?七年未見,其實很掛念他吧?為什么一直忍著不說呢?是怕自己的思念會使弟弟的生活受到影響,還是要證明自己的堅強?七年了,七年,喝的大醉之時,才敢吐露真言,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話來安慰自己。與妻子的分離內(nèi)心很痛苦吧?剎那間,那樣深愛過并承諾要廝守一生的人,就這么遠去了。這痛苦,你怎能忍受十年?這十年中,你的內(nèi)心承受著多大的煎熬?白天與他人吟詩作賦,在寂靜無人的黑夜,恐怕只有你一人在偷偷落淚吧?末了,只可誦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樣悲傷的詞句來表達深情。你啊,面對這親情與愛情,你的直率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跌宕起伏的人生,連綿不斷的情緣,塑造了怎樣的一個你啊!你這一生確像詞中所寫“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無論時光怎樣流轉(zhuǎn),無論歲月怎樣變遷,每一次回首和凝望,清晰在記憶里的,總是你蕩氣回腸的詩篇。曾經(jīng)江山已經(jīng)改變,曾經(jīng)滄海已經(jīng)桑田,任歷史的潮漲潮落,始終不變的,是你心中永遠的那片天。
讀懂蘇軾
在險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騰怒吼的大江邊,一個人在捋著胡須,昂首挺胸,眺望著那江水與天的邊際。他在想些什么呢?
每當我看見這幅名為《赤壁賦》的國畫時,心中就有種想讀懂蘇軾的欲望。
蘇軾,這位不羈的東坡居士,他的經(jīng)歷是很苦的。“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他被貶黃州,來到這個叫“赤鼻磯”的地方,開始了他曲折的經(jīng)歷。誠然,正是他的不平經(jīng)歷,才促使他寫下一系列被稱作“鐵板銅琶”的豪放派詩詞。
讀蘇軾,首先要讀他的胸襟。要遣出心中的郁悶,自然要飲酒,于是有了“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酒酣胸膽尚開張”。蘇軾的飲酒是遣懷,并非消沉。“寄浮游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就是在赤壁這里寫下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好一個“天涯何處無芳草”!我蘇軾才高八斗,“厚積薄發(fā)”,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這一句一句,字里行間不都透露出他的志存高遠,他的豁達胸襟嗎?所以,我常常想起蘇軾把酒臨江的這一幕,這是一種豪邁氣概,是豪放派的力量!
讀蘇軾,不能不讀他的多情。《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流傳千古;《念奴嬌·赤壁懷古》里有一句“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膾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更是感人肺腑。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學(xué)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現(xiàn)在,活到永遠!
讀蘇軾,更要讀他的愛國。盡管他被貶,但這絲毫沒有削弱他的精忠報國之心,反而激起了他的報國激情。在他想起周瑜當年“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颯爽英姿時,多么渴望自己能夠像他那樣為國家建立奇功呀。只可惜,報國無門!在他官場失意、心中的壓抑再度被觸動了的時候,又回到現(xiàn)實中來了。他是一個無處施展能力的人,只能“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做我傲霜挺立的蘇軾;“莫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喝我的酒,作我的詩,趁著年輕氣盛的時候。
風(fēng)起了,卷起江水撼動著石壁。明朗的月光下,一葉扁舟漸漸遠去,只留下那讀不盡的蘇軾的背影。
寫蘇軾作文素材優(yōu)美段落【篇6】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我站在歷史的門外,俯身去看宋朝的云煙,發(fā)現(xiàn)留在心中的不是繁華的市井生活,而是蘇軾,這是宋代最美最獨特的風(fēng)景。
自宋開國以來,泱泱大國卻沒有多少能與唐人相提并論的詩人,直到蘇軾的出現(xiàn)。“皇天厚土,鑒平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歷史這樣評價他,文字在他手里便有了靈魂,一遍一遍地吟唱出宋代最清新豪健的音符。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微霜”,好一個“使相逢應(yīng)不識”果真讓人熱淚縱橫。愛妻王弗早早地離他而去,給他無限打擊,“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音容笑貌猶在,卻不能與她一道。蘇軾對仕途的失意,亡妻的思念都在筆下傾訴。他那豪放的詩句,都在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每一首都會成為詩歌中的經(jīng)典,經(jīng)典中的永恒。
官場黑暗,一心忠于大宋王朝的蘇老夫子,怎經(jīng)得這暴風(fēng)驟雨,遭到貶職,但他沒有絕望,沒有退縮,反而更加自信,豁達開朗。“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誰說人不能再回到青春少年時代,門前流水尚且還能向西流淌,不要到老時感嘆時光的流逝。
蘇軾的一生坎坷多難,“識與不識,誰不盡傷”。蘇軾實在為后人留下無數(shù)悲傷,滿腹經(jīng)綸,卻一貶再貶。當宋徽宗再啟用蘇軾時,他卻在北歸的途中,離人而去。留給后人無盡的惋惜、悲傷。他一腔熱血,一身傲骨,像一根葦草,堅強而又脆弱,在官場中高昂著頭,盡顯文人本色。夜晚,我仿佛看見蘇軾坐在我面前,用一種溫婉平靜的態(tài)度,向我一笑,這一笑便了卻生前的所有坎坷。
蘇軾乃一謫仙人,落入凡間,卻掩不住身上的靈氣。在爾虞我詐的朝庭中,依然保持一份清高,保持一份靈氣,保持屬于詞的一份韻律,這獨特又美麗的風(fēng)景,我怎能錯過呢?
歷史的塵埃落定,時間的洪流帶走了許多,卻不能帶走蘇軾,他依舊在歷史的長河中,迎風(fēng)而唱,體現(xiàn)了屬于他的獨特與美麗。“風(fēng)景這邊獨好”。他就是這獨好的風(fēng)景,烙在宋代,烙在我心中。
寫蘇軾作文素材優(yōu)美段落【篇7】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對于蘇軾的詩詞,我很早便有所接觸。但是真正讓我開始喜歡上蘇軾的詞,并開始去了解他是因為他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當時蘇軾在外為官,正逢一年中秋,面對一輪明月,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詩人對月詢問,同時也流露出了詩人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詩人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表達了詩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但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縱然詩人對著仙境,有美好的幻想,但他對于人生依舊是熱愛的。“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詩人以質(zhì)問的語氣發(fā)泄佳節(jié)思親的情感。但是,卻又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流露出了詩人灑脫和曠達的性格。最后,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結(jié)尾,寄托了自己對遠方親人的懷念,同時也給予了人們美好的祝福。蘇軾的詞氣勢磅礴,風(fēng)格豪邁,一改詞的婉約,因而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
蘇軾除了在詩詞方面有著很高的成就,在書法、繪畫、散文等方面也有著很深的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他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lǐng)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可以說是達到了許多人終其一生無法企及的高度,為后人所仰慕。
蘇軾這一生起起伏伏,歷經(jīng)坎坷。雖然他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但是他流傳下來的詩詞卻永不會過時,為人們所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