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憲法講憲法演講稿范文
依法治國的“法”,指的是以憲法為核心由各種法律規范組成的完整法律體系。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學憲法講憲法演講稿范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學憲法講憲法演講稿范文篇1
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能與同學們在一起共同進行一次法制學習。不久前我觀看了同學們自己編寫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實,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學編寫的一個毛阿敏偷稅漏稅的故事,我深受啟發,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你們的內心深處法律意識的真實反映。在這里,我也給大家講一個我親眼目睹、令人深思的真人真事。事情發生在四小區的住宅樓,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樓的樓道窗前嬉戲,甲失手將乙推出窗外,重重地從高達20米的四樓摔了下來。當時乙的臉色鐵青,血從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來,乙被市醫院急救車救走。此時,我給同學們出二個思考題:①甲失手致傷乙,算不算違法?②如果甲違法,違反了什么法?結果應是:如果醫療簽定部門確定為重傷,首先甲這種行為造成的后果違法,其次甲違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條: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下面,我從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與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三個方面,來給同學們講一下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20世紀以來,青少年犯罪是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青少年犯罪占全國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較高,約為65%,處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14—18歲的少年發案率上升較快,成為違法犯罪的高發年齡階段,并以侵犯財產型犯罪與性犯罪居多,團伙作案數量劇增。人之初,性本善,這些少年,曾經天真無邪,如同一張白紙,他們的人生座標為什么變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筆來自哪里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更是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至為關鍵的一個時期,是人從幼稚兒童期向青年期的過渡階段。處于這一特殊時期的人,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經歷著一場巨變,從青少年的心理變化來看,主要表現為:
求知欲增強,交往需要增加,有虛榮心,喜歡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強,有好勝心,易于沖動,愛感情用事,有較強的獨立意向,希望根據自己的想法、興趣去行事,認識問題直觀、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備的分析判斷、辨別能力。
這種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擾能力顯得相當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軌的舉動,實施違法犯罪。
人的個性傾向性是個性中最主動,最積極的因素,它決定著人對現實的態度,決定著人的認識與活動的趨向與選擇。個性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動機、興趣、信仰、觀念體系等,不良個性傾向性是大多數青少年實施犯罪行為的主觀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個性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現為:具有強烈的物質欲,權力欲,報復欲;在觀念體系上,概括地說,主要表現為五觀不端正,以自我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獻的極端利己的價值觀;過分追求金錢,享樂,名利,實惠,講究吃喝的人生觀;善惡、美丑、榮辱、愛憎、是非、苦樂,得失完全顛倒的道德觀;哥們義氣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幫式的友誼觀;放蕩不羈,崇尚低級感官刺激的性愛觀等。正是在這些強烈,畸形的欲望驅使與錯誤觀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下面,我重點給同學們講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希望同學們能引以為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實際例子講給父母聽,糾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為。
家庭是青少年個體生活、成長的第一空間,是青少年最早接觸的小社會。也可以說是一個大染缸。這就要求有些同學,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應是最為重要的。父母代表社會對子女的教化也是最為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訓會影響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還世代相傳。調查與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這一環境中能否健康發展,與家長對家庭的責任感,態度,對子女的教育引導,與其自身性格與言行舉止有著密切的聯系,若父母對家庭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子女的態度適當,教育、引導得法,自身性格,言行舉止良好,家庭的內聚力,親和力增強,正面影響加大,子女實施不道德行為,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負面影響大,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導致犯罪。
其中影響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親情過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單親家庭,不軌家庭五種。親情過剩。目前,在我國城鎮,18歲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在四二一家庭結構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祖輩、父輩的百般寵愛,被過度的親情所包圍,在家中儼然是一個小皇帝、小公主,處于一種特殊的地位,他們中一些人因而養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識和行為習慣,凡事總是先考慮自己,從個人角度出發,不達目的不罷休。因此為了達到個人目的,滿足自身的需要,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不受任何約束,甚至以身試法,以致違法犯罪。
近幾年來,因不良家庭因素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例子屢見不鮮。如:自97年上半年以來,佛山的一個少年暴力犯罪團伙共三十多人,最小的僅11歲,最大的17歲,在追求稱霸一方,為所欲為的目標下,以由小到大,由近到遠,吃干吐凈為盟,排列座次,三人成伙,五人成群,穿插結合,交替作案,漸漸發展一個犯罪團伙。并于1999年被公安部門依法逮捕。
我希望通過這次的法制學習,在在座的同學能認清違法、犯法的后果,堅決抵制不良的誘惑,與不良的行為作斗爭,走正確的人生道路。
學憲法講憲法演講稿范文篇2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憲法、講憲法”。
“國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國,以和矗立”。我們的國家因為和平,才能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們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一名中學生,為了我們祖國的強大,更應該去了解、去遵守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神經中樞,其他的法律只能算脈絡經緯。這一特點決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普通法律的內容都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所有與憲法內容相抵觸的法律條文一律無效。
憲法為什么有這么高的地位呢?這是由它的內容決定的,簡單來說,憲法既要“頂天”也要“立地”。所謂“頂天”就是規定了國家權力的分配,并規范權力運行,這些權力可都是來源于我們人民的授權,正所謂“權為民所賦,利為民所謀”。
所謂“立地”是說憲法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確保并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那憲法又保障了我們公民哪些基本權利呢?讓我給您一一道來:有勞動權、平等權、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社會保障權、受教育權、宗教信仰自由等十一項權利。
當然,我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還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如受教育、依法納稅、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等八項義務。
列寧同志說,“憲法是寫滿人民權利的一張紙”,保障人權更是憲法根本目的之所在。換句話說,憲法就是人民開具給政府,并要求政府保障予以實現的權利清單。
中國的公民意識已經進入了權利時代,只有憲法的精神在我們的神經中樞里至高地閃耀,法律的布道在我們的脈絡中暢通無阻,我們才能更好地寫出一個大寫的公民!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學憲法講憲法演講稿范文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是__班___。
每年12月4日為國家憲法日,這是我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中央號召要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引導各級組織和全體公民牢固樹立憲法認識,增強憲法觀念,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而我們目前的現狀是:保證憲法實施的監督機制和具體制度還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公職人員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執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嚴重損害國家法制權威。
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遠不止這些。作為中學生,我們首先要掌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識,具備守法、用法、護法的前提條件;其次,要遵紀守法,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和道德修養。第三,我們要善于用憲法和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而維護他人的權益,維護國家的利益。我們維護好了個人和集體的權益,就是維護憲法的尊嚴!
12月4日是國家的憲法日,并非只是說這一天才要想起憲法、尊重憲法。其實,每天都是我們自己的憲法日!法的精神深入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法的行為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有序和諧。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學憲法講憲法演講稿范文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在場的各位同學們:大家晚上好!
西南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北的茫茫大漠,千里孤煙。
云南五千米的高地,生長著中醫學的圣藥,呼倫貝爾千萬公頃的草原上,奔跑著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
我是一個喜歡地理的文科生,也曾看過祖國許多河山。
憲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
而我邊走邊看,反思人們,更反思自己。我們,做到了嗎?樓蘭古國沉睡的地方,曾經是一片綠洲啊!沙進人退,人們正被迫著與自己的綠地說永別!遭受嚴重污染的城市地下水占到64%!游離于法令之外的偷獵者正為了一己私利破壞著動物界的平衡!
當你,單槍匹馬,手無寸鐵,遇見了一些環境破壞者或偷獵者。你會怎么做?此時拿起憲法,嚴厲又有力告知他們規定和懲罰。是有效的。但這是因為他們懼怕法律嚴懲,而非因為他們有自覺遵循憲法的意識!
盧梭說"一切法律之中最主要的法律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人們心里。"
人民日報論憲法信仰中說: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法的威嚴源于信任,而我認為人法共融,恒于信仰!害怕懲罰會催生僥幸心理,有了憲法信仰,才會根本就不動念。
憲法很薄,只有0。6厘米,可它濃縮了中華五千年法律文化的精髓,變得無比厚重。憲法很短,只有138條,可它所構建的保護鏈卻圈進十四億人,變的十分綿長。環境保護問題只是憲法體系中的一環。而它的功能是更強大的,效力是更持久的。從根本上將它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它時時刻刻都熠熠生輝,我們的家才能平平安安,國才能長長久久。
遇見這樣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現在的我,最希望的僅僅是在這0。6厘米的信仰下,來年江南煙水迷離時,西北漠漠黃沙能多一片綠森林。
學憲法講憲法演講稿范文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
我是來自經濟與管理學院,2017級市場營銷專業的鄧華青,很高興能夠參加這次"學憲法,講憲法"活動,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與憲法同行》。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回首新中國跨越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建立了新中國,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成文憲法。從此,無數中國人開始認識法律、關心法律。大家都知道,今年1月18日至19日,中央召開了十九屆二次全會,向全國人大提出了《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全國_期間,3月7日到11日對憲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討論審議,形成了《2018年新憲法修正案》。這次修正適應了新時代新要求新形勢,涵蓋了____以來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等內容,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可能相對于現實生活中接觸較多的、用于解決問題的、出現頻率較高的民法和刑法,憲法對于我們就顯得有些陌生了。那么,什么是憲法?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規定一個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規定了我國的國體和政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重要內容。且憲法為母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而其他法律則是憲法的具體化,任何與憲法沖突的法律都是無效的。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憲法對一個國家而言,如引路的燈塔,堅固的地基,對于我們而言,是行為的標桿,是維護利益的矛與盾。
憲法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就在前些天,微博熱搜最帥彎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僅僅只是彎腰撿起國旗,就足見人民軍隊對祖國的忠誠!國旗不僅被他們放在手中,扛在肩上,更深深地印在他們的心里。這其實就是遵守憲法,熱愛國家的一種行為。
今天我能夠站在這里,大家能坐在這里,是因為憲法給了我們受教育的權利,讓我們歡聚一堂,一同學習憲法知識。但陽光之下也會有陰影,1990年,齊玉玲因他人設計并冒名頂替,失去了受教育的權利。好在事實真相被發現,1999年,齊玉玲最終用法律討回了公道。"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憲法和其他法律就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的、維護自身權利的武器。
12月4號是我國的全國法制宣傳日,同時也是憲法宣傳日。以憲法實施日作為"全國法制宣傳日",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進一步強化憲法意識,樹立憲法觀念,將"學憲法,講憲法"變為日常,真正做到憲法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與憲法同行,做一名知法守法還懂得用法的合格好公民!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