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
作文需要有一些獨特之處,如新穎的思路、獨特的見解、獨特的文體等,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創造力和獨特性。如何寫出優秀的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篇1
月亮一天比一天胖,似乎已經在增肥了許多。中秋節來臨之際,我不禁想起身在遠方的爺爺奶奶是否在想念我呢?
在中秋節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出去買孔明燈。紅的、黃的、綠的、紫的……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孔明燈讓我眼花繚亂。
大街上人們都在精心挑選著月餅盒孔明燈,一個個臉上都笑容滿面的,別提有多高興了。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吃月餅。一張月餅如同一個大臉盆那么大。金黃的月餅上面芝麻撒成了兩個“團圓”的大字,里面有蛋黃、果仁、糖果、青菜、胡蘿卜……咬上一口,蘇酥脆脆,接著,越嚼越香。咽下去后,一股濃濃的香味溢滿我的口中。
夜深了,我點燃一只只孔明燈,它微弱的燈光一閃一閃的。海浪拍擊著沙灘,這浪聲在我的耳邊環繞著。那一只只孔明燈寄托著我們的心愿。一輪金黃的明月掛在天空中。那皎潔的月光照射在海上似乎是月亮來找我玩了。月亮時而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躲在云朵后面不肯出來,時而像一個貪玩的小孩在偷看我們呢!真好玩。
這一個中秋節過的充實而又美好,真想每年都過這樣的中秋節呀!
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篇2
帶著老師布置的作業,迎來了序幕已久的中秋節。
從早上起來都幻想著晚上的活動,團圓飯吃什么。吃的是月餅。賞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就這樣過了一個早上。轉眼間就到了傍晚,重頭戲就要上演了。
爸爸捧著最后一碟菜打開廚房的門,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只見爸爸兩腮通紅,豆大的汗珠從臉頰滑過,為了做這份團圓飯,從兩點忙到了六點,真是辛苦他了。全家人都享受著我爸煮的美味佳肴,贊不絕口,爸爸也主動拿起酒杯,向全家人表示祝福,一句句祝福益滿了情,氣氛越發的活躍。在燈光閃爍下,我享受到了家的溫暖。
享受完美味佳肴,嬸嬸拿出了我渴望已久的月餅,大家片邊品味著月餅邊看著中秋晚會,大家有說有笑的,其樂融融的氣氛讓我陶醉其中。
九點了,我和伯伯一起下去散步,我忍住距在心里大叫:“賞月去嘍!”
小區里小孩子們有的拿著燈籠嘻戲玩耍好逍遙,有的放著孔明燈好不興奮。望著孔明燈優雅在向自己飄來,星星樂了,因為今夜它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浩瀚的夜空中,一輪皎白無暇的明月高高掛在空中,身邊有許多調皮的眨著眼睛的小星星在玩耍。月亮似玉盤,嵌在藍黑的夜幕中。一束束月光穿過云層,映到又圓又甜月餅里,流出一絲絲親情。看著這月亮,我不禁聯想到了嫦娥,她為了自己的丈夫,不惜自己飛向遙遠而寒冷的月球,真令人感動啊!
月亮月,月餅圓,團團圓圓人更圓;家人圓,幸福圓,快快樂樂夢想圓;今日圓,明日圓,歲歲年年總團圓。這個中秋,好一個“圓”字了得。月亮讓我懂得全家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的!
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篇3
我印象最深的事,是中秋的時候,我們全家在一起吃月餅,賞月。
月餅的包裝是一個大禮盒,外面印著多種花色的牡丹,它們擁有翠綠的葉子,圖案格外醒目。
我們把它擺在餐桌上,有蓮容蛋黃月餅,香辣牛肉、五仁月餅、紫暑月餅等。
媽媽用力切了一塊月餅,塞進我的嘴里,我覺得清甜爽口,對媽媽說:“這是蓮蓉月餅吧?”媽媽說:“是呀!你真聰明!”
晚上,我們去賞月,中秋的月亮特別圓,就和李白詩中寫的一樣,“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篇4
我家住在南京,這是一片美麗的土地。玄武湖、莫愁湖是你一對水汪汪的大眼睛,閃著水靈、透著聰穎。哦,可愛的南京!春天的牛首,秋天的棲霞。綠得清新,紅得嬌艷。它是你不經意的淡妝濃抹呦,哦,美麗的南京!連綿的'紫金山,屹立在東方,承載著千年的文明。巍巍的中山陵,有一位偉人在此長眠,呼喚著:“解放!和平!”多么驕傲啊,南京!莊嚴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高聳入藍天,英烈們在吶喊:“前進!前進!勝利!勝利!”雄偉的長江大橋,凝聚著中國人的血汗和智慧,似長龍橫跨大江南北哦,英雄的南京!現代化的高速公路、空中的電波,交換著千變萬化的信息,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地鐵如蛟龍從地面一躍而出,又像你揮舞的彩帶,是那么的靈動、輕捷。嶄新的奧體正迎著一場盛會,與時俱進啊,南京!我家住在南京,這是一片美麗的土地。你哺育、滋潤著我啊,南京──母親!
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篇5
明天是中秋節,我家門口成了賞月的最佳地點。
舊事上說:今晚七點十三分月亮超圓。七點鐘,我就坐在椅子上等月亮,剛開端天上一片烏云。我往東邊看去,盼望月亮早一點升起來。
終于七點十三分了,可是,我只看見幾片烏云,十四分的時分,月亮出來了,漸漸地整個月亮都在空中,遺憾的是幾片烏去又把月亮擋住了,月亮往上升,烏云就往上升。那幾片烏云好似月亮的“保鏢”,不斷守護著月亮,不想讓它遭到損傷。二非常的時分,烏云不知為什么從兩邊散開,月亮的第一絲月光照在我的臉上,讓我感到很溫馨。漸漸地半個地球都被月光照得很亮很亮,像半個電燈泡。
我趕忙跑回家拿來了我的月光餅。我一用力餅就碎了,我嚼著餅眼睛凝視著像玉盤似的月亮,口中有一絲甜美,這種甜不斷甜到心里,有一種清涼的覺得,使人會把一切的懊惱都匯成一股清煙就消逝了。我看著看著就沉醉在其中了,似乎本人基本就是一個神仙,在月亮上勞作……忽然,媽媽的一聲呼喚,把我喚回人世。
我喜歡中秋節,更喜歡中秋節賞月。
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篇6
今天是個好日子,是個全家團圓的日子,從今年開始中秋就有安排放假了剛好在加上星期天那就放三天假,唉!可我們老板才給我們放二天假不說居然還要加班一天,不過嘛阿Q一點總還是有一天假的知足了。
這一天還真是累得我要命,一早起來就去菜場買菜打算給爸媽做頓好吃的飯菜,不要說我有多么的'孝順平常我也沒什么回家,過節了總要回去給他們做頓飯,說起來爸媽也算是有福之人都是80高齡的老人,我爸的身體可棒了,人長得瘦瘦小小的,但是看上去人很精神,我媽就差點了,人很胖還有一身的毛病今年我們五個孩子要給她做80大壽,一定要讓他們晚年過得很幸福。
閩南有中秋博餅的習俗,我們也入鄉隨俗也來一博,中午我們在媽媽家博的,剛好有一盒博餅,哇!我是第一把就博到個“狀元插金花”去氣那真是好得不得了,晚上在哥哥家博得就不太好了,我們是幾個人湊得份子(一人11元)買的水果,我沒有博到多少,“狀元”讓大哥博去了。
27日我就要去張家界玩了,是車間組織的旅游團,一人2840元車間還按每人的工齡給于補貼,按我的工齡只要出1200元就行了,那可是我們老家啊,我一定要好好玩玩。星期一就要交錢了,我已經交了200元的定金了明天在拿1000元去交就OK了。
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篇7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年年中秋,歲歲中秋,今年的中秋,云遮中秋月,小雨下不停。賞月是談不上了,只能看電視了。在電視上看祖國各地的人們賞月,吃月餅,品美食。團團圓圓過中秋。
中秋節是個團圓節,我愿游子們在中秋之夜,可以感受到家的溫暖,我相信一輪團圓的明月會在你們的心中升起,一種團圓的喜悅也會在你們的心中燃燒。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在中秋節望月思親,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我從來沒有這種濃濃的思念,因為我每天都和親人在一起,在我看來,天天都是中秋,日日都是過年。想到不能和親人團圓的孩子們,我心里有一種酸酸的感覺。
我從電視里面看到海外和南方人過中秋比我們這里隆重。聽姥姥說:“相傳一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兆人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是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當作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家里有親戚送來的自己做的月餅,還有爸爸媽媽從北京帶回的月餅,懷著一份感恩祈盼的心情,不愛吃月餅的我,吃起月餅倍感香甜。
這個中秋,雖然天不作美,陰雨不停,出行不太方便,我坐在家里,了解了中秋的文化,吃了月餅,還是覺得非常有意義的。
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篇8
星期五一早我就和家人一起回到外婆家,準備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只要一想到中秋節眾人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烤肉、吃月餅、賞月,不過近年來中秋節好像真的變成了烤肉節了,像我以前地老師就曾經跟我們說,他以前教一、二年級時,當時正好也是中秋節他的一位學生就跟他說祝老師烤肉節快樂,當時我以前的老師還不以為然,不過后來回想起來才覺得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我們到外婆家的烤肉行程分成兩天,第一天我們烤肉烤了:雞排、紅曲香腸、羊小排、地瓜、蛤蠣、牛小排、玉米……等,飲料有:可口可樂、黑松沙士、橘子汽水……等,湯有:貢丸湯,主菜是好吃的桶子雞,快吃完時,我和哥哥、兩位表哥去附近的學校打球,打球的途中遇到了這個學校的校長,校長請我們吃月餅,但是因為我們吃飽了,所以我們沒向他拿。
第二天我們,我們烤了:豬血糕、高梁香腸、甜不辣、黑輪、雞心、豆干、四季豆、?白筍、鴨腸、蝦子、青椒、蚵……等,飲料有麥仔茶、蘋果西打……等,湯是:魚丸湯,我們也有去打球,沒想到我們又遇到了校長的哥哥,他送了我們一大袋柚子,接著我們一起同心協力的一起將他搬回去家里,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將他搬回外婆家。
我們回去的路上遇到了許多車禍,有的是因為駕駛睡著了,有的是車子開的太快去撞到安全島,更有車子拋錨等現象,所以我們以后開車要小心一點,才不會發生事故、意外,這次的中秋節真是過的充實又有趣。
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篇9
我比較鐘情于蘇軾在《永遇樂》里描繪的“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它表述中秋多添了些人世情味,撩起內心對于中秋的那份記憶,融景入情,與我的生活經歷更為貼近了些。
農村人除了對春節過的相當隆重之外,其次便是中秋,因為這與莊稼收獲有關。從六歲便和母親開始下地種田,一瀉千里的魯西平原,黃綠層接不窮,一如海浪涌動著希望和激情。我實在不喜歡鉆玉米地,矮小的身子還夠不到玉米棒,走不好還會把腳邁到某位老人的墳頭上,一邊禱告,一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出如迷宮般的屏障,顧不得汗水,顧不得身上被刺的灼痛,頭發上,眉毛上,渾身上下粘滿了白色玉米穗屑兒,樣子極其狼狽不堪。
那時候,父親剛師范畢業在離家很遠的鄉鎮教學,大多數時間我是和母親度過的,白天把玉米摘完,用鐮刀割出一條小路,我們把玉米撿拾到地板車上,那夜,月亮著了素白色衣服,周圍閃著銘黃的光芒,照亮了我和母親回家的路途。娘,該是中秋了吧?我詢問,她伸伸腰,抬頭望著月亮。是呀,回家給我們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興奮的點點頭。我又問母親,娘能多加點糖嗎?她回頭沖我笑笑,干脆地說能。
緊挨著玉米地旁邊就是豆地,農村人種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換些錢或煮了放入罐子里做咸菜吃,配著蘿卜居多。這個時節的豆子飽滿,一碰如調皮的孩子蹦蹦跳跳的出來,到處都是小東西的影子。母親輕輕地握住豆柄,迅速的用鐮刀把它割下,爾后遞給我放在包袱里,接著,母親叮囑我彎腰去揀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說,這是小月亮,中秋節夜里,我就這樣擁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鄉下沒有煤氣,就連燒蜂窩煤也是點著數。母親把豆子和玉米洗干凈,倒入井水,木頭在灶堂里霹靂啪啦,霹靂啪啦的聲音至今我仍記得清楚,雄雄火光烤著我稚嫩的臉頰,嘴里含著口水。揭開大木頭圓鍋蓋后,滿屋子里都是玉米和豆子的香甜氣息,母親試著捏了捏,直到她說熟啦的時候,我才把口水咽到肚子里去,直到成年,我仍然對堅果類的食物情有獨鐘。
在異鄉生活了八年,每過中秋,心里依舊懷戀鄉下的暖月清輝,萬物靜寂,口齒生香。也是這個不算長或短的八年讓我一度品嘗了人生之團圓的況味,千里之外,清朗月色下,一個游子唱誦著《明月幾時有》里的詞句,盼望著世間萬物和諧美滿。
喜迎中秋系列小學生征文篇10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那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當天晚上,等月亮出來的時候,人們都要賞月,那時候的月亮又圓又大,簡直就像是一個大餅。
中秋節有三大傳說:第一大傳說——嫦娥奔月、第二大傳說——吳剛折桂、第三大傳說——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中秋節是陰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每家每戶團圓的節日,每到那天晚上,親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團圓飯,晚飯在團圓節里就是團圓飯。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來吃團圓飯,那么那個人一定很傷心。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下生長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會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