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禁忌有什么
中元節俗稱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元節的禁忌有什么_鬼節的禁忌,希望大家喜歡!
中元節的禁忌有什么
1、夜游
晚上是他們的天下,最好不要出門,免得碰到“好”朋友;
2、床頭掛風鈴
那是作死的節奏風的;
3、偷吃祭品
那是他們的東西,未經它們允許和他們搶吃的,它們會生氣,然后就會整你;
4、晚上曬衣服
如果他們看見你的衣服感覺非常好看,就會拿去穿,然后再還給你時,那衣裳就會有它們的氣味(要是真不舍不得這件衣服可在白天中午陽光最足時候用開水浸泡3天);
5、靠墻
它們喜歡陰涼的地方,墻邊也是他們的最愛,所以不要靠墻,否則很容易被它們鬼纏上;
6、披頭散發睡覺
中元節,俗稱鬼節,又叫七月半、亡人節。中元節是儒、釋、道三教一源的華夏民族傳統的節日。也就是說,在這一天,儒家、道家、佛家都來過這個節日。忌披頭散發睡覺。鬼月,到處都是在外游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中元節的習俗
在我國農歷七月十五是傳統節日中元節。古人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生日,故定為上元節(即元宵),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故定為中元節,以十月十五為水官生日,故定為下元節。
到后來,民間又流傳七月十五地府開門放鬼的魂的傳說,于是中元節漸漸有了“鬼節”的意味。而在湖南,不同地方過七月半都有不同的習俗,如祭祖、放燈等。
夜幕降臨,長沙湘江邊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一點一點的火焰,遠遠望去就像是漁火。農歷七月十三,離“七月半”還有兩天,各家各戶已經在為去世的親人燒包祭祀了。在湖南,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祭祖、看戲、放河燈,是一個非常大型的節日。
中元節燒紙五大講究
時間
首先要講究的,是燒紙的時間,在鬼節那一天,可不是想什么時候燒紙,就可以出去燒的。白天是肯定不行的,因為白天陽氣占主導地位,燒紙不合時宜,而且毫無效果;而如果太晚的話也不合適,夜越深,陰氣越重,尤其是在鬼節這么敏感的時候,太晚出去燒紙很容易被邪佞之氣沖撞到。
燒紙的最佳時間,在太陽剛剛落山之后,這個時候,陽氣慢慢淡去,燒紙的效果最好,而超過七點半以后,就不建議大家外出燒紙了。
位置
在哪里燒紙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不同地方關于這個的習俗不一:有些地方會在門口放一個火盆,用來燒給祖先;有些地方會選擇在外面燒紙。具體的位置根據當地的習俗走就行,如果選擇在外面燒紙的話,最好在路口也燒一點。
畫圈
選定燒紙地方之后,最好把地面清理干凈再燒,記得用隨身攜帶的小木棍畫一個圈,把我們燒的紙錢給圈在里面,不過這個圈不能畫成實心圓,完全圈住的話反而不好,要記得留個開口,而且開口的位置要在西南方向。
圈內外都要燒
除了圈內燒紙錢之外,在圈外,我們最好也要燒幾張紙,在傳統風水中,這是安撫孤魂野鬼的最好方法,這樣的話,它們不僅不會給你引來麻煩,反而會保佑你。
不隨意亂翻
在紙錢燃燒的時候,我們一般會用小棍輕輕挑起,讓紙錢充分的燃燒,不過翻動的幅度一定不能太大,不要讓紙錢太散,最好燒成一個整體。
中元節的名稱是怎么來的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于東漢后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節是什么節日
中元節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為我國傳統的祭祖節。
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少數地區也叫亡人節。它與寒食節、清明節合稱我國古代的三大鬼節,每年主要集中在在農歷的七月十五這天舉行祭祀活動,但時間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人們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