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元節被稱為“鬼節”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的,中元節也是被稱之為盂蘭盆節和鬼節。為何中元節被稱為“鬼節”?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為何中元節被稱為“鬼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為何中元節被稱為“鬼節”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的,中元節也是被稱之為盂蘭盆節和鬼節。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的起源
其實在中華文化的發展史中,節日改變了本身的寓意,這種例子還是有的。比如說同為農歷七月的七夕節。
其實最早的時候七夕節并不是情人節,而是少女們向織女祈求教導的時候。
只不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民間傳開以后,再加上現代一些商家的渲染,這七夕節就變成了中國的情人節了。這也算是一種文化的演變吧。
至于中元節,在兩宋時期就已經逐步的演化成了鬼節,這其中主要是受到了兩個因素的影響。
中元節為什么不能出門
據說,每年的七月半是鬼門開的日子。在中元節這天,地獄之門打開,所有的鬼魂都可以來到世上享受人間血食。鬼門大開日是陽間陰氣最重的一天。一般認為中元節最好別出門,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邊,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也有人認為,七月十四才是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停留于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百鬼從奈何橋上過來,冥司點起大紅燈籠引領他們,朝著闊別已久的陽界浩浩蕩蕩而來。
所以中元節這天盡量少出門,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門,盡量早點睡覺。
中元節上墳是上午還是下午
中元節上墳最佳時間:上午九點到中午十二點之間;
一般來說,中元節上墳時間是早上九點到中午十二點之間,因為按照古人說法這個時間段陽氣最重,也比較早。既對自己無害,也能早去表達自己的哀思之情。后面下午的時間要么過熱,不適宜祭祀。要么太陽下山,夕陽日暮,不宜祭祀。“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中元節放假嗎
中元節不是法定節假日,所以不放假。我國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分別是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中元節不在其中,所以是不會放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