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伏是幾月幾號
末伏時天氣的一大特點是,白天高溫悶熱,但早晚明顯變涼,晝夜溫差大。2023年末伏是幾月幾號?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2023年末伏是幾月幾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年末伏是幾月幾號
2023年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 共10天
末伏介紹
末伏,是“三伏”之一,所謂“伏”即是“暑氣潛伏于地”之意,標志著一年里最炎熱的時期;也有的解釋是“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從初伏到中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三伏其實就是每年的七月到八月間,此時的溫度達到一年的最高點,濕度也高,熱氣伏于地表所以取名叫做三伏。三伏包括三個階段,分別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分別代表著三伏時節的初期、中期和末期。
出了三伏天之后氣溫就會逐漸下降,同時也意味著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到來。道因受涼而出現的胃脘疼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造成三伏天濕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東南風,而東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氣潮濕,風的潮濕造成了三伏天濕度大。
三伏天是整個夏季最炎熱的季節,在三伏天要注意修養。三伏天主要吹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海風造成三伏天期間濕度大,而水的比熱容大,潮濕的空氣時能吸收大量的熱量,因此三伏天往往會感到非常悶熱,極易發生“中暑”的現象。
三伏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這也是三伏期間天氣炎熱的主要原因。三伏天屬于比較特殊的日子,要格外重視養生。
末伏是幾月幾號2023年結束
2023年8月19日末伏結束,8月20日出伏。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指從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時間。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從初伏到中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也是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末伏養生吃什么
1、黃瓜
老黃瓜可謂消暑熱的一大“法寶”。老黃瓜指的是熟透了的黃瓜。黃瓜的瓜皮本來是青綠色,但成熟時間久后會逐漸變為黃色,故又稱為老黃瓜。其清熱消暑能力強,且寒涼性少,是中伏天應對暑熱天氣的良好食材。
吃黃瓜時一定不要把黃瓜把兒扔掉。因為黃瓜把兒含有較多苦味素,苦味成分為葫蘆素C,是難得的排毒養顏食品。動物實驗證實,這種物質具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
2、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令時節是鮮藕應市之時,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欲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蓮藕尤其適用于老幼婦孺、體弱多病者,特別適宜高熱病人、吐血者、高血壓、肝病、食欲不振、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多食用。要提醒大家的是,產婦不宜過早食用蓮藕,最好產后過幾周再吃;而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溏泄者就不宜生吃蓮藕了。
末伏的注意事項
1、切莫貪涼損陽氣
末伏時天氣的一大特點是,白天高溫悶熱,但早晚明顯變涼,晝夜溫差大。
所以末伏時節,取涼須有節制,以免傷及身體陽氣。切忌勐吹空調、過吃冷飲,不宜直吹空調,也不要頻繁地進出空調房。特別是早晚氣溫下降時,避免著涼感冒。
2、補水養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這段時間,天氣雖然還是很熱,但這熱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比如除了熱之外,還有些干燥的感覺,這個夏天的濕熱不同。
由于夏季酷熱出汗多,常損耗過多,使人體水分不足。加上秋季氣候偏干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常見有口干舌燥、皮膚干枯、煩躁不安等癥狀。
相較于夏天,此時補充水分也很重要。由于秋燥易傷肺,除了喝水補充水分外,喝些滋陰養潤的湯水防燥又養肺,對身體極好。
3、養好脾胃貼秋膘
初秋暑熱未退,濕氣當令,此時人體的胃腸功能經過一個盛夏的消磨,處于較為脆弱時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調、消化不良等,甚至發生秋季腹瀉。
末伏天健好脾胃,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況,而且有利于“貼秋膘”。調理脾胃,可以經常點按以下兩個穴位:
四縫穴: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四縫穴多用于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健脾助消化效果也較好。
方法:位于第2、3、4、5手指第1、2節橫紋中點,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好。
足三里穴: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也是強身健體、養胃敗火的黃金穴。
方法:該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
4、一粥一湯過好末伏天
“秋老虎”發威,末伏天燥邪當令,身體易被秋燥所傷,引起口干舌燥、皮膚干枯。所以飲食上要滋陰養潤、健脾養胃,推薦以下“一粥一湯”,幫你健康美味過末伏天!
冬瓜薏米煲老鴨:鴨肉有滋陰、養胃、補虛作用,冬瓜、薏米可清熱利濕,是末伏時節極佳的祛暑健脾利濕湯品。
方法:老鴨一只,冬瓜250克,生薏米30克,生姜及調料適量。先以清水3L煮生薏米30分鐘,再加入鴨塊、冬瓜、調料,文火燉1個小時以上即可。
銀耳百合粳米粥:該粥有有清心潤肺之效。粳米有較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銀耳養胃生津;百合則潤燥除煩,可滋陰養肺。
方法:銀耳5-10克,先浸泡發漲;粳米100克,新鮮百合60克,加入適量冰糖同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