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養生這八大養生禁忌要牢記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關于寒露的由來,大家都有什么了解呢?關于寒露時節一些養生的事項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寒露養生這八大養生禁忌要牢記大全,歡迎參閱。
寒露養生這八大養生禁忌要牢記
1、預防秋燥
秋天氣候干燥,因而皮膚水分蒸發快,故易造成皮膚干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結等,因此秋天預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則。
2、多飲湯水
秋季空氣干燥,把進補的物品制成湯水服用比較適宜。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卜、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牛肉湯、菠菜豬肝湯、蘿卜排骨湯等。
3、增強體力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
4、預防疾病
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發病的高峰期,極容易導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復發、病情惡化。
5、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6、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后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7、調理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8、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寒露節氣適合的運動
寒露時節到來之際最好的運動方式就是慢跑。寒露時節,運動養生要特別注意避免太過激烈的運動,要順應人體內陰陽調和之氣。而過于劇烈的運動會導致出汗量大增,最后傷耗陽氣,導致體內陰陽之氣無法平衡。另外一方面,在寒露時節應該適當地增加運動量,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強人體的心肺功能,增強抵御嚴寒的能力。因此,在這個時節,“動靜相宜”的運動方式也就成為了運動養生的一個主要特點。慢跑大概是最符合這個特點的運動。通過慢跑可以增強人體機體的能量消耗,促進身體進行新陳代謝。而在慢跑過程中,人體會吸入大量的新鮮空氣,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心肺功能,使人精力充沛,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2023寒露節氣的特點
寒露節氣,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已入秋,而南方開始進入秋季。寒露節氣后,露水會變得更多,氣溫也會隨之降低。
寒露起居養生注意什么
飲食多滋陰
天涼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溫喜熱,容易出現內熱上火的情況,對養陰不利。深秋季節寒冷而干燥,應該以保養陰精為主,正如中醫四時養生所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飲食上,要適當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謹慎喝涼茶
進入秋季由于天氣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會出現口舌干燥、牙齦腫痛等上火的癥狀,這時候千萬別盲目喝涼茶想要降火。寒露時節,上火往往是因為氣陰兩虛或者氣不化陰,盲目喝涼茶可能會加重秋燥,耗氣傷陰。
穿著別露腳
古語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氣由涼爽轉為寒冷,“秋凍”的日子已經結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發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早睡不熬夜
中醫認為,規律的作息習慣有利養陰,因為睡眠不足容易損耗陰血。因此,睡好覺、避免熬夜要常記心頭。寒露起居原則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順應陽氣舒張,早睡有利陰精收藏。
情緒莫焦慮
寒露后,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另外,深秋季節,草木槁枯,寒風蕭瑟,人們容易情緒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現季節性抑郁。中醫認為,易發怒、脾氣暴躁、焦慮情緒都會大動肝火,對養陰不利。此時要學會潛藏情志,當出現緊張、激動、抑郁時,學會及時調整。
運動別過度
運動鍛煉可以強健體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趕走秋乏,但如果運動強度太大,反而會加重人體的疲憊感。在寒露時節,由于秋高氣爽,應該做一些貼近大自然的舒緩運動,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斂心神看,也可達到鍛煉的目的。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緒不太穩定,易于煩躁或悲愁傷感,特別是身臨花木凋零,秋風蕭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悶與垂暮之感。因此,秋季養生以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為首要。
2023寒露是什么意思
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寒露節氣始于10月上旬末,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半球繼續南移,北半球陽光照射的角度開始明顯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冷空氣的勢力范圍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可以擴展到華南。
在廣東一帶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變涼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下田了。可見,寒露期間,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季節的變化。更多的地區,更多的人們,開始用“寒”字來表達自己對天氣的感受了。
如果說“白露”節氣標志著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么“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征,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后,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