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
寫作文需要素材的積累,平時要注意觀察和思考,多積累一些有用的材料。這里分享一些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下載,供大家寫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參考。
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篇1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現在已發展演變為一個集掃墓、祭奠、踏青于一體的民俗節日。我生在南通,長在南通,在清明節前后會跟著全家去墓地掃墓。
記得通州的詩人李琪寫過:“清明十日墓門前,處處人家掛紙錢。山路迢迢中路近,幾行翁仲夕陽邊。”南通人掃墓不一定在清明節當天,家里的長輩們都是等到孩子放假了,再一起去掃墓。
這幾年,我一直跟著家人去給爺爺上墳。小時候,我都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和藹親切,嚴肅卻又不缺乏幽默感的形象,從未在我的腦海中抹去過。記得剛上初中的那年,當媽媽告訴我爺爺去世的噩耗時,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晴天霹靂。在醫院,當我親手掀開蒙著的白床單,看到那熟悉卻早已因冰涼而發紫的臉時,我哭了,第一次瘋狂地嘶喊,但喚不回那已離開的親人。一切還像電影般在我腦海中回放著,現在的掃墓,拋開迷信思想,有的只是對于逝者的懷念與追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掃墓那天,天空真的下起了蒙蒙細雨。看到路邊已經枯萎或是正在蓬勃生長的花花草草,突然有一些觸景傷懷,開始感嘆人生的精彩與短暫。雨滴打在臉上,似乎是在我們看望逝者前,給我們外表與心靈的洗禮。爺爺在生前就不喜歡大肆地燒紙錢,放鞭炮,只有平平淡淡,樸素最好,所以我們帶去的只有一袋紙錢,幾束鮮花,一些常食和飲料。
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篇2
清晨特別令人感到落寞。東升的太陽,透過窗戶顯得特別的迷人。然而,它的魅力卻不吸引我去欣賞。此時此刻,我的思緒遠了……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假期在本周三結束了,只記得,清明節的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很早便開著汽車像飛鵝墓園駛去。坐車坐了大概一小時吧,那里的車位幾乎爆滿。我們捧著祭品,有白花、蠟燭、紙錢……慢慢地走進了墓園,首先映入眼席的是數不清的墓碑,在那我被許多的人們感動了。
晚上,天上的星星也只有稀疏的幾顆。在這孤寂的夜晚,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長眠在烈士墓里的烈士;看到了他們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看到了他們一個個為了祖國的美好前途而壯烈犧牲的背影……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是多么的澎湃,回憶起自己從小學至今所學過有關英雄的課文,有李大釗、葉挺……不止這些偉大的人物,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革命先烈。昔日不懂事的我,也許不會去思考什么是烈士,烈士為我們做出了多大的犧牲。是誰拯救了中華民族?是誰留給了我們一筆又一筆精神的財富?又是誰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烈士,是他們!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在祖國危難之際,他們挺身而出,以自己的鮮血保衛了祖國。他們的英雄事跡永遠都記在了史冊中,他們的精神,深深地激勵了后代子孫,他們偉大的背影,留在了人們的心里。臧克家的《有的人》里面的一句話說的好“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后半句用來形容這些革命烈士是十分準確的。把今日的生活與昔日的生活對比,我才發現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倘若,沒有他們,哪里有今天的祖國,哪里有今日美好的生活?想到這,我是多么的慚愧。
又過了一個清明節,我真正地了解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對于昔日的無知我會感到無地自容。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到烈士陵園去,去緬懷這些革命烈士,去記錄他們的光輝事跡。
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篇3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去掃墓,而且,每一次掃墓都顯得很嚴肅很莊重 。像往年一樣,我、爸爸和媽媽結伴去爺爺家給祖宗掃墓。
我們來到爺爺家,只休息了一會兒,就拿上貢品向祖宗的墓地出發。快半年沒有來了,墓地附近長滿了雜草和小樹,幾乎找不到路了。爸爸做開路先鋒,把道路上的雜草小樹等都清理掉,而我也不閑著,時而跟在爸爸后面收拾“殘局”,時而沖到前面,也做個小開路先鋒。
終于,我們來到了祖宗的墓地,這里安葬著太太公、太太婆和太公。在墓前的石板上放上食物、水果和紙錢。聽人說人死了以后就從陽間到了陰間,活著的人給死去的人送錢的`唯一方法是燒紙錢。于是,奶奶把紙錢平均分成3份,燒著了紙錢。我像爸爸媽媽那樣在蚊前不遠處站好,我們向祖宗大人拜了幾拜。奶奶閉著眼睛,口中還念念有詞:“請保佑孫子(指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保佑孫子(指爸爸)工作順利,保佑兒子(指爺爺)早日康復。”
接著,我們又向另一處祖宗的墓地走去,那里安葬著小太太公、小太太婆和太婆。這里的蚊墓還真難找!我憑著記憶頭一個到了那里,爸爸媽媽他們也陸續到了。我們也像祭拜太太公一樣祭拜了小太太公。
清明節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通過一次次掃墓,我懂得了一些祭拜的禮儀,也基本弄清了“石家”的繼承關系,愿我們“石家”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篇4
清明節快到了,我和我們班同學一起去楊虎城烈士陵園掃墓。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然后按要求站好隊。緩緩進入陵園的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征著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接著我們舉行了許多活動,使我最感動的.是為烈士默哀,大家一起為英雄默哀時,我的腦海里不禁出現革命前輩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場景,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他們大無畏的精神讓我們成在祥和寧靜的環境下讀書。在那三分鐘里,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
我看著胸前偑帶著鮮艷的紅領巾,參觀者烈士陵園,它是那么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么挺拔。
都說:一個人的肉體倒下了,然而精神長存。 這句話正好映照在烈士身上。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加倍珍惜。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了許多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所有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篇5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清明節”,我們四年級全體師生將要帶著全校師生的重托,去完成一項重要的使命——“掃墓”,到安康烈士陵園緬懷先烈事跡,悼念烈士英靈。
走在去烈士陵園的路上,每個同學都身穿校服,脖子上戴著紅領巾,手上拿著我們親手制作的、將要親手獻給革命英烈的小白花,每個同學都神情嚴肅,沒有了往日的嘻嘻哈哈和調皮淘氣。
我們踏著沉重的腳步走進安康烈士陵園,每個人都沉默不語,一聲不吭,默默地望著旁邊的花草。穿過花草,向深處走去,只看見一個小廣場的中心有一個高為19.49米的烈士紀念碑,上面刻著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副司令員符先輝將軍題寫的“革命烈士永不垂朽”八個大字。“這座墓碑為什么要定這么高呢?”一個同學發問。老師回答:“因為解放我們安康最后的、最大的、最重要的牛蹄嶺戰斗發生在1949年,這樣做正是為了紀念牛蹄嶺戰斗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
向革命烈士默哀的儀式開始了,盡管此時此刻天上正在下著傾盆大雨,但每位同學們都全部收起了雨傘,靜靜的低下頭,一聲也不吭,讓那些如斷線珍珠般的雨水流在我們身上,就像我們眼中的淚水一樣盡情的流淌……,此時此刻,時間仿佛凝固了一樣……
默哀過后,我們便開始自由參觀,有的同學緩緩走向烈士墓地向英烈致以革命少先隊隊禮,有的同學默默地讀著烈士墓碑上英雄事跡,也有同學凝望著烈士的墓悄悄抹淚或送上一朵小白花。
參觀完烈士的墓地,我們參觀了牛蹄嶺戰斗展覽館,里面記載了牛蹄嶺戰斗的路線圖、戰斗情況,以及革命英雄和先烈的英勇事跡,其中光榮犧牲的符先輝、張孝德、孟俊岐等先烈的光榮事跡尤其令人感動不已。最后我們還參觀了“三線學兵事跡展覽館”,感受到了解放后大西南鐵路建設者的愛國精神和英勇事跡。
我們要時刻銘記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解放、祖國的建設、人民的幸福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應該像烈士那樣撰寫自己精彩的人生,只有懂得珍惜,才會更加努力地去創造未來,創造美好生活。
走在回校的路上,大雨依然下個不停,我們大家的心情沉痛不已,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個清明節真叫我終生難忘啊!
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篇6
在清明節前幾天的上午,我們的心情非常興奮,因為我們老師說今天下午要去掃墓。我們中午就把沉重的書包背回了家,準備了一大杯子水。下午去學校的路上我們發現下雨了,就開始猜測能不能去掃墓。真是天公作美,到我們集合時間,雨過天晴。
我們起程了,前面一個鮮艷的旗幟,寫著黃色的大字:沂河實驗學校,我們走過了上坡又到了下坡,途中還遇到了“周記”盒飯,我們都哈哈大笑。不一會看到了“華東烈士陵園”幾個大字,我們都狂奔而去,進了烈士陵園,我們看到了花花草草,我們看到的草生氣勃勃,那是烈士的英靈滋潤著那碧綠的小草。我們看到的花,芬芳迷人,那是烈士們歡快的笑臉在為抗戰勝利而歡笑。我們看到的樹筆直挺拔像一個站崗的士兵,那是英靈在樹里面,那是英靈又一次煥發。到了烈士紀念塔,我們學校的劉麗娜老師宣讀掃墓流程,我們學校還敬獻花圈。我們走到烈士紀念前,有兩個“一小”的解說員,給我們介紹這上面有哪位偉大領袖的碑文,我們不由的贊嘆,這兩個小解說員的口才。我們走到了烈士紀念館,走進去一看這里有好多烈士的名字,一塊碑上有上百個烈士的名稱,在一個碑上我發現了一個叫劉巍安的烈士,這位烈士是跟我奶奶一個莊的,我們走出烈士紀念館。又到了抗日浮雕紀念館,我們一邊走一邊看,走到一幅浮雕前不由得停了下來,是日軍把我們中國無辜的老百姓推落懸崖,我們不由得攥起拳頭。走到了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我們看出了日中實力懸殊,我們國家當時只有大刀、手槍,而日軍卻有機關槍、望遠鏡。最可恨的是有的日軍隊伍十分卑鄙,為了勝利不擇手段,竟使用毒氣彈。
我們瞻仰完先烈的光輝,使我最自豪的莫過于我們老家出了一個副司令—劉巍安。
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篇7
掃墓。也代表著我們可以出游踏青了。
在我的家鄉快到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做清明果了。說到清明果,在不同的地方也分很多種,有的地方的清明果是圓形的也叫“青團”。像我們這里的清明果是餃子形的,我們都叫它清明果。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我們除了吃清明果祭拜祖先外,還有著很多特別的意義。
正如詩中所說:清明雨紛紛,此時清明節還未到,便雷雨陣陣了,此不為“清明雨上”嗎?
清明果這東西大部分中國人都吃過,大部分的清明果形如餃子,外皮大多數用清明草(鼠鞠草)做成,據說清明果是祭奠祖輩的,制作清明果時還隱隱有一些清香,令人陶醉!說到制作清明果,那講究可多著呢。先用清明草、糯米、大米捻成粉后再做成皮,之后再加以裝飾,再包裹進去各種各樣的餡。
掃墓這個節日習俗,可謂充滿了悲歡離合,也充滿了對祖先的敬佩之情。掃墓,顧名思義,便是去祖輩的墳上祭拜老祖宗或親朋好友,這掃墓的經歷,我也有一次呢!這是幾年前的清明節,學習放假,便于老爸同行去老家去掃墓。回到老家,雨,也是紛紛地下著。帶上香、白紙、雨傘,便上路了。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樹木的存活率也高,這,正是老天賜予人類補償的機會,一個植樹的機會。組織起來,帶上幾棵樹苗,鐵鏟,水桶等材料,便可去植樹了,植樹方法也要學習對的那種。
清明,令人意味深長的名風名俗并不止這些,期待,今年“雨上的清明”。
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篇8
清明節祭奠先烈,是中國人傳統的習慣。這不僅僅是一種懷念,一種追憶,更是一種精神的延續。每年清明,我們都要舉行不同的形式的記念活動,深情緬懷為了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和自由而獻出寶貴生命的無數英烈。
今年清明,我又到網上為英烈們獻了鮮花,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看著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我不禁又想起那段艱苦的歲月:舊中國飽受戰爭的創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人民受盡磨難和屈辱。舊上海的公園門口曾立著一塊醒目的牌子,上面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那時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國人已經喪失了最起碼做人的尊嚴。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為了我們幸福的今天,甘愿為之流血犧牲。
烈士們啊!你們那寧死不屈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前進,讓我們每個人都充滿著為祖國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的信心。
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篇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早晨,我就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隨著祭奠的人潮來到了鎮雄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
一進大門,就看見高聳入云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在陵園當中,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大字金光閃閃。大家拖著沉甸甸的步伐順著石階上去,只見一排排烈士墓碑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安靜地睡著。
我的心不由得一下子沉重起來。是這些烈士們打下了今天這美麗的江山,是這些烈士用寶貴的生命換來了我們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我恭恭敬敬地給他們獻上了鮮花,一邊瞻仰墓碑,觀看碑文,一邊聽爸爸為我講述著他們的動人故事。同時腦海里不斷浮現出他們保家衛國的壯舉:在那陰霾滿天、白色恐怖的時代(清明節祭英烈作文),在那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年代,在那槍林彈雨、鮮血淋淋的戰場上,來自五湖四海轉戰南北的先烈們,懷著對祖國和人民無限忠誠,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安寧與幸福,為了解放全中國,來到了鎮雄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獻上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這時,雖然太陽已掛在天邊,但我的心就像冰封一樣。烈士們獻出了鮮活的生命,就是為了我們的今天,難道大家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讀書呢?如果烈士們泉下有知,看見我們沒努力讀書浪費光陰的話,他們的心一定會痛的!他們會不安的!
安息吧!英雄們!你們平凡而動人的事跡將成無字的豐碑永遠銘刻在我們心里;你們的英雄浩氣將永世長存,并激勵我們勤奮學習;你們的精神將成為我們永恒的追求!我的心里情不自禁地萌發了一種理想和信念,并將伴隨我去行動,永遠成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此時,我感覺無數的豐碑很高大,并將永垂不朽!
開展清明祭祀烈士作文篇10
四月桃花盛開的季節,我們全校師生懷著崇敬的心情到上海的陵園“龍華烈士陵園”掃墓,它位于徐匯區。
一小車程后,我們終于到了莊嚴的陵園,我本以為只有中學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和我們小學生,沒想到還有幼兒園的小弟弟,小妹妹們也來緬懷革命先烈。陵園大道兩旁的松柏一年四季都像一個個士兵一樣守衛著革命烈士們,讓他們好好安息。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我抬頭一看,“丹心碧血為人民”。掃墓開始了,大家一個個都肅靜,立正。接著廣播里奏起了雄偉嘹亮的《國歌》。放好國歌后,少先隊代表為革命烈士獻上的花圈。之后,我們崇崇敬敬地向革命烈士三鞠躬。接著,廣播里又奏起了悲哀的《國際歌》,此時,我想起了許多革命烈士,如十八歲的烈士劉胡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等。
儀式結束后,我們又參觀了陵園內的牢房。我們看到了一些牢房里面陰暗潮濕,使我想起“小蘿卜頭”,我想他們一定像“小蘿卜頭”一樣面黃肌瘦。在牢房旁是給烈士們喝水的——囚井。最后,我們看了地下通道,沒想到地下也都是些牢房。還有烈士們的寄托和遺書……
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鮮血,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