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
在寫作文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人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形象具體。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供大家參考。
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篇1
時光荏苒,轉眼間清明節又來了,這是屬于我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清明節。一時之間,萬般滋味涌上心頭。
從我懂事起,老師們就對我們進行了無數的傳統節日教育。大多涉及愛國愛家之類的紅色旋律,懵懂之時,尚不懂得其間蘊含的重大意義,只是覺得該哭就哭,想笑就笑,無拘無束,一派天真。
漸漸長大了以后,書讀多了,隨著知識的日漸豐盈,我認識了很多愛國烈士,錚錚傲骨的江姐,寧死不屈的劉胡蘭……學校也組織幾次了清明節去給烈士掃墓的活動,站在烈士墓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漸漸明白了這個節日是需要緬懷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可是如果不是當初他們的浴血奮戰,為國捐軀,就不會有我們如今的安逸生活。生命是何其可貴的,可是他們卻甘心為國捐軀。心里有了感動和懷念,清明節到了的時候便有了絲絲愁緒,時不時會冒出如司馬遷說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豪言壯語,并萌發長大了身先士眾死而后已的報國情懷。
到如今,覺得一切都開始轉變了,從心境,到覺悟。去年隨親人去山上掃墓,正是陰雨霏霏,感覺行人匆匆,大多神色凄然,天地暗淡,行云陰沉,似是寄托無限的哀思。山丘間此起彼伏不時響起清亮的鞭炮聲,風吹過,一陣陣壓抑或放肆的哭聲就在空洞的山間回蕩,好生凄涼!那聲聲呼喚,好似生者在期待著著親人能再入夢中相見,可從此上窮碧落,下落黃泉,生死兩茫茫!感覺人生的無常和生死的無奈,不覺兩行清淚潸然淚下。便不知不覺握住媽媽的手,感受那無盡的溫暖和踏實。死者已矣,生者長存,把握好每一天,好好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這就是清明節給我的感觸吧:學會緬懷,學會感動,學會珍惜。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愛家,更要愛自己的祖國!心中有愛,一切才會顯得那么的實在和珍貴!
人的一生,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到箭步如飛,總是要經歷漫長的過程,而人對事物的感悟,也如清明節給我們的啟示,那么深刻,那么綿長……
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篇2
你們一定知道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吧?這首詩寫的就是清明時節人們踏青掃墓的情景。唐朝就有了關于“清明節”的詩,那么,“清明節”究竟是一個多么久遠的節日呢?我來告訴你,其實“清明節”比唐朝還要遠,它在2500多年前就有了,那是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為了緬懷忠臣介子推而定的節日。
今天我們過的清明節,已經成為國家法定節日了。這一天,所有炎黃子孫,無論身處何地,也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社會地位如何,只要有可能,他們就會千方百計地回到自己先人所在的地方,就算路途再遠,他們也要回來,祭拜養育他們的祖先、前輩。因為他們知道給了中華兒女一代又一代生命延續的人是自己的父輩和先人。雖然有不少人在國外工作和生活,但是他們血管里流淌的永遠是中國人的血,他們是龍的傳人——中國人。
我還要告訴你,清明節也是一個感恩的節日。清明節前后,我們都會為已故的長輩祭拜,祝他們在天之靈能安息;清明節也是我們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好日子,這一天人們掃完墓就會帶著孩子在郊外踏青、在公園放風箏,我們在大自然中,盡情享受美麗的風光。
今天4月_
日就是清明節,我還真親身體驗了一次掃墓,奶奶家的親戚從安慶那么遠的地方趕回來,這就表現了我們是同祖同宗同脈的一家人。在這一天,我感受到了,血濃于水的親情。
最后,我還要告訴你,在清明節掃墓時,我們一定要注意,選好了燒紙的位置,不然就會發生像20__年因清明燒紙引發的森林大火,還有20__年那次森林大火,造成3人死亡的可怕事件。所以,我們要文明過好清明節,注意保護環境,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和感恩的美德世世代代傳下去。
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篇3
清明節前夕,學校組織我們來到日照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感受幸福生活。
我懷著敬畏的心情,隨著整齊的隊伍來到了日照烈士陵園。我們被集合到抗日烈士紀念塔前,先由幾位少先隊員代表向烈士敬獻花圈,然后我們在低回的哀樂聲中默哀三分鐘,并進行了莊嚴的宣誓。
宣誓完畢后,我們排著隊伍緩慢地走向烈士的墓碑,墓碑旁站滿了高大挺拔的松柏,像士兵一樣守護著烈士們的英魂。松柏繁密的枝葉遮住了陽光,使得整個墓地里十分陰冷,仿佛也在為烈士們默哀。我向烈士們獻上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共同制作的小白花。聽媽媽說:媽媽的舅姥爺就是一位偉大的抗日英烈,他是一名通訊兵,為保護秘密信件,被敵人殺害了,他的墓碑就在日照烈士陵園里。
我們又去參觀了日照暴動紀念館,紀念館內陳列著資料、槍支、背包等烈士遺物,還有上百幅革命圖片,使我學習到了許多革命歷史,感受到了烈士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
豐碑長在,英魂永存。烈士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英勇作戰,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嘗試做貢獻。
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篇4
今天,陽光明媚,微風把花的香氣散發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連續的陰雨,好不容易盼來了晴天,同學們又議論開了:上周老師叫我們每位同學帶一個風箏到學校來,今天那么好的天氣,能去放風箏該多好啊。果然,第一節課,老師宣布:“今天下午我們去放風箏。”“噢!”同學們歡呼雀躍。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同學們都把風箏帶到了教室,好一個風箏聚會!有活潑可愛的小金魚,有輕盈的小降落傘,有燦爛無比的彩虹,有秉公執法的包公……真是千姿百態,各顯風采。
我們來到操場上,三三兩兩組成一個個小組開始放風箏。我和一個男生選擇了一個奧特曼風箏準備放。他先用紅領巾試了試風向,然后舉起風箏迎風站立著,我慢慢邊放線邊往后退,差不多離開他五六米時我站住了。“放”,他把風箏用力往天上一送,我趕緊拉著線跑了起來,邊跑邊放線,“快,快放線!”他大叫著。眼見風箏慢慢升起來,突然,一陣橫風吹過,風箏忽忽悠悠地從空中掉了下來。唉,出師不利,不過沒關系,繼續努力。這次,我們有了經驗,乘風稍微小一點的時候開始放,這次風箏很順利地就飛了起來,我慢慢地一邊放線,一邊拉拉線,風箏越飛越高,線團上的線都幾乎放完了,我停止了放線,一只手拿著線團,一只手不時拉拉線,讓風箏保持在空中。放眼環顧四周,同學們也很快都把風箏放上了天空,各種風箏在天上盡顯英姿:“蝴 蝶”和“金魚”跳著優美的舞蹈;“飛機”一會兒俯沖,一會兒又舒緩平穩地滑翔;而我們的“奧特曼”正和一只“大眼怪獸”在對視著,好像馬上就要進行決斗……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操場。 “回教室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操場,同學都覺得意猶未盡,相約有時間一定再去放風箏
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篇5
今天傍晚,天氣睛朗,吹來一陣陣微風。我突然想起家里的風箏,在這樣的天氣很適合放風箏。于是,我讓爸爸媽媽帶和我弟弟妹妹去廣場學放風箏。
到了廣場,看見許多人都在放風箏,天空上有各種各樣的風箏,像一朵朵綻開的花,絢麗多彩,讓我看得眼都花了。
我也急忙拿出風箏,迫不及待地跑起來,風箏只飛一點點高,老是飛不起來,風箏就像跟我作對,直接就掉了下來。我又開始第二次放飛,不過,風箏還是掉了下來,因為我一跑就開始放線,風箏還沒飛起來,又失敗了。我就不信,我放不飛風箏,第三次,第四次……還是沒有成功。我只好去請教爸爸,爸爸說:“放風箏最關鍵是要觀看風向,掌握好風向,堅持下去,一定能成功”。
我按照爸爸說的去做,我先放一點點線,再看一下風從哪邊來的,開始順著風的方向快速跑。就這樣,風箏慢慢的起飛了,飛得越來越高了,我加快線的長度了,風箏終于“掛”在天空中了。望著我放上的風箏,我開心的笑了。
這次放風箏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時,一次失敗,并不可怕;因為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堅持下去,找對方法,一定能成功!
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庇质且荒甑那迕鞴潱藗儌€個都帶著悲傷的心情迎接這個沉重的'節日。
清明節,最重要的就是掃墓。掃墓,是活人與陰間逝去的故人鬼魂的一次對話,所以掃墓的時候,要有沉重的心情。我們先擺上一張和幾把椅子,然后在上面擺上幾個艾餃、艾團、和幾個小菜。然后就插上香,然后就開始朝著香上拜一拜,也可以說一些祈求的話。等一切工作完后,就可以開始放鞭炮,這是一種在民俗傳統當中驅走鬼和不好的東西的一種做法。在放鞭炮時,我們要躲的遠遠的,不然會被鞭炮傷到。最后,我們就要懷著悲傷的心情下山了。
清明節的主食是艾餃和艾團,這個面皮是用綠綠的艾草和面團和在一起,也就變成了綠色了。然后就開始制作艾餃和艾團了。艾團是甜甜的芝麻餡的,則艾餃就是咸菜餡的了。雖然艾餃和艾團的制作相似,但是成形時艾團是橢圓的,而艾餃是半圓的。做好以后,在蒸籠里面一蒸,就可以吃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的習俗,有獨特的特點,雖然這是一個沉重的節日,但也是令我們喜愛,也讓我們知道了,清明節要祭拜祖先。
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篇7
有一天下午,班隊課上,老師帶我們去放風箏。老師先帶我們走出教室,然后再走出校門,最后來到野外的一片草地上。那片草地非常寬闊,地上長滿了綠色的小草。我走在上面感到非常柔軟,好像踩在了一塊地毯上面一樣。
老師告訴我們現在可以放風箏了。我們就放起了風箏來了。由于,我沒有帶風箏,所以只好看別人放風箏。不一會兒,我就看到一只老鷹風箏飛到了天空中去了。然后,我又看到了一只小雞風箏跟著也飛上了藍天。后來,飛上天去的風箏越來越多了,有蝴蝶風箏、豆腐干風箏……過了一會兒,我又去看那最早飛上天去的老鷹風箏。這時,我看到那只老鷹風箏正飛下去捉那只小雞風箏。呀,真好看!小雞風箏在拼命逃跑。而那只老鷹風箏好像在拼命追趕??磥磉€是那只小雞厲害,竟然給它逃脫了,躲開了老鷹的追捕。啊呀,真好笑,現在那只老鷹風箏竟然去捉那只蝴蝶風箏了。老鷹怎么會捉蝴蝶吃呢?真是亂套了。
正在這一個時候,下課的鈴聲遠遠傳來。老師就叫我們收線回教室去了。我們只得趕快收線。
然后,我們就又排好隊伍跟著老師一起回學校去了。路上,大家都說今天放風箏真是非常高興。
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篇8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我和爸爸、阿姨、哥哥相約去放風箏,一路上談笑風生來到江邊,我和哥哥開始放起了風箏,哥哥跑,我把風箏拿著,哥哥一說:“放”,我就把手放開,他呢就飛快的跑,想休息一下也不成。跑著跑著,人倒是跑累了,可那調皮的小金魚風箏就是飛不起來,急的我們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轉來轉去,還不時的喘著粗氣。
爸爸望著咱哥倆急紅的小臉蛋說:“我們還是去休息一下吧,小心流汗感冒了。”我們一蹦一跳歡快來到草坪上,躺下來 ,目不轉睛的望著別人放高的風箏,有的似長龍噴雨,有的似蝴蝶翩翩起舞,有的似雄鷹翱翔,我們心里怪不是滋味的。阿姨看著我們羨慕而又失望的樣子,就說:“你們休息一下,讓我來試一試。”我和哥哥一邊吃著點心,一邊看著阿姨是如何放的,只見阿姨將風箏舉過頭頂,迎著風,把風箏一抖一抖的逐步推高,不一會我們的小金魚就和那驕傲的長龍、蝴蝶、雄鷹做了好朋友。我們飛快的跑到阿姨的身邊,哥哥接過小金魚,氣喘唏噓的說:“媽媽,我知道我們錯在哪里了,我們順著風跑,小金魚當然不愿意……”我也恍然明白了,接過小金魚,迎著風,感覺它還要向上飛,我輕輕的松了一下繩子,小金魚真的向上串去,“哇”!小金魚超過了長龍它們,我們歡快的叫著,看著小金魚自由的翱翔,我們忘記了時間,還是阿姨提醒我們,天不早了,我們在猜想,小金魚兒是不是和我們一樣不愿意回家。
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江邊,哥哥說:“等到明年的三月三我們再來放風箏吧!”
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篇9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爺爺奶奶帶著我到丹陽火葬場的公墓上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爺爺奶奶隔夜就準備好了上墳用的供品,煙,酒,打火機,并準備了一些紙錢。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后輩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我聽見爺爺哽噎的聲音對著太爺爺太奶奶的墓碑說些什么,只見他的眼中泛著淚水。后來,爺爺讓我給太爺爺太奶奶磕頭,爺爺給太爺爺太奶奶斟上一杯酒,灑在墓前,然后點上一支煙,放在墓前,然后爺爺低下頭,站在墓前許久。最后,我們把紙錢燒在指定的地方,爺爺說:“你們拿去用吧,明年我還來看你們。”
回家的路上,爺爺開著車,我突然問爺爺:“你們燒的紙錢祖上們真能拿去用嘛?你倒的酒太爺爺真能喝到嗎?太爺爺會抽煙嗎?”爺爺低沉的說:“不,不能,我們這樣做,只是表示對祖先的一種悼念,尊重,表達了思念和感激之情。這就是人類延續的一種習俗。”的確,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就像江水流過去的一朵小浪花,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命運,把我的一生過的精彩。
清明節特別習俗征文篇10
星期四,吳老師告訴我們全班一個意想不到的秘密。
一回家,我興奮的手舞足蹈。我準備了一個愛不釋手的,能在天上飛,樣子有點像蝙蝠的秘密工具——風箏。
第二天第三節課,這個蝙蝠風箏總算派上用場了。第三節課我們來到操場上,開始放風箏。一時間,操場上空飛著五花八門的風箏。有在生活中勤勞的蜜蜂、可愛的小魚、神圣的龍鳳……我也開始放起風箏來,一個同學幫我拿著風箏,我開始放線,大約線放到兩三米長時,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向前跑去,不知道怎么的,風箏一點也不聽我的話,我讓風箏向上,可風箏偏要向下??墒俏也]有灰心,經過幾次起飛,我的風箏總算飛了起來。真應了那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風箏時而突進,像看準了獵物一樣猛撲過去。時而左右搖晃,像小鳥一樣在抖刷翎毛。時而有“小鳥”飛來,圍著一只風箏就議論起來,同時地面上也傳來了我們的笑聲。那莊嚴的龍也搖擺著自己的尾巴,看上去威武極了。
看著這些可愛的風箏,我也想成為它們其中的一員,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