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
通過寫作文,可以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小編給大家分享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參考,方便大家參考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怎么寫。
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篇1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要一起去掃墓,很早我們就開始出發了。
山路十分陡峭,因此走得很艱難,差不多用了15分鐘的時間,我們才擺脫那些雜草、石頭、泥濘的土地,來到奶奶的墓前。
爸爸和伯父都拿起鋤頭,把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爛泥清理干凈,媽媽、伯母們便將祭品收拾到一個個紅盤子里,放在奶奶墓前,堂哥用毛筆蘸了蘸紅顏料,將墓上的字描新、描紅……一切準備就緒,大人們燒了香,跪在墓前,嘴里嘀咕著什么,想必是祈禱子孫后代幸福安康吧,小孩們也跟著一起祀拜奶奶。不久后,天空就下期淅淅瀝瀝的小雨,氣氛變得更加悲傷,也許這場雨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緬懷逝去的親人吧。
下山后,我心事重重的,想起奶奶還在的往事,多令人懷念啊!奶奶,您在天之靈看到我們這些后代幸福地生活,會很欣慰吧。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永遠照耀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哪怕相隔兩個時空……
今天的掃墓讓我想到了很多,期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珍惜生命。
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篇2
4月5號那天,一早上起來,天空陰沉沉的,讓人倍感壓抑。我們要去給爺爺掃墓。
一大早,我跟媽媽去買回紙錢,而爸爸則在家做爺爺生前最愛吃的甜麻花,和一生也舍不得的豬頭肉。
買好后,我們來到爺爺的墓前。望著爺爺孤單的墓碑,我想起了爺爺去世的場景。那天,大人們都哄我說爺爺出去打狼了。但我依然哭得很兇,因為爺爺最疼我,什么好吃的都先給我,再給其他小孩子。大人們的謊話被時間揭穿,到現在我知道了,爺爺他不會回來了。
我跪在爺爺墓前,一邊燒紙,一邊說:“瑄瑄來給你送錢了。”媽媽也流著淚說:“老頭,你以前不舍得花,都拿去用吧!”
烏云看透了我們的心,淅淅瀝瀝下起了細雨。火滅了,我一直不走,直到磕了三個頭才走。
車上,我們一直沉默,爸爸便提議去踏青,等我們去到公園,才發現到處都是新的嫩芽,萬物都蘇醒了,我真希望爺爺的生命也一樣蘇醒。可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媽媽又來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次清明的場景果真和詩中說的一樣呀!
回到家,我的腦海里又浮現出一幅幅爺爺在世的畫面。那時是多么的好,而我又多么的不珍惜。
“開心一點吧!爺爺也不希望你悲傷的。”媽媽安慰到,“好,我不哭了,希望爺爺也可以高興。”
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前一天,雨停了,春光明媚,我校全體師生排著長長的隊伍,到襄西烈士陵園掃墓。一路上,我們手拿清明條,胸戴到小白花,紀律嚴明地走著,路旁的行人都以贊揚的目光注視著我們。
步行近三公里后,我們來到烈士陵園。陵園內松柏蒼翠,肅穆寧靜。不一會兒,悼念儀式開始了,沉痛的哀樂聲響起,全場肅立。我們首先默哀三分鐘;接著,兩個少先隊員代表為烈士們敬獻花圈;然后,我們的輔導員老師宣布一批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同學名單。新入隊的同學在烈士墓前莊嚴宣誓----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宣誓完畢后,我們為烈士們敬獻清明條。緊接著,我們按班級順序,依次參觀陳列室。進入陳列室,烈士們的遺像一一呈現在我眼前。
閱讀著烈士們的生平事跡,我不禁思緒萬千:那些革命烈士生前勇敢地同敵人搏斗,那種精神多么可貴啊!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下一代過上幸福生活,他們舍生忘死地戰斗,終于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和平安寧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
從烈士陵園返校途中,我內心還在贊嘆那些革命烈士的英雄氣概。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做好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篇4
我和弟弟妹妹和大伯大叔等一行9人帶著:紙錢,銀杯子,紙手表等物品就去做清明了,據說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我們大概走了3千米,弟弟的一聲累了,使我們全部的人都覺得累了,于是我爸就提議全體休息30分鐘。~~30分鐘后,我們全體人又充滿了精神走著走著,我們就來到了第一個墳墓,只見爸爸他們手里拿了3根香,鞠了鞠躬,就插在墳墓的的前面,然后他們就叫我在墳墓的一周插上香,就擺出糯米飯和酒等了一下,他們就說死人吃完了,就這樣第一個墳墓就算做完了。
后來,我們看到了幾間竹子做的房子,后來爸爸就說:“這就是不努力讀書的下場。”后來我們就走了,接下來做清明和錢面都是千篇一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篇5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節,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
總之,清明節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總會讓人們想起要出去走走。有了這個想法,于是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走出了家門,來到了二中那條路。
走在河邊,迎面吹來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風,就好像是媽媽的手在你的臉上輕輕拂過,溫柔、溫暖,周圍的空氣充滿了春天的氣息。讓人的心情不由自主的會從陰天轉到晴天。領略了春風的柔情,再來看看周圍的花和樹。在小河旁有一排楊柳,它們隨著春風的佛動,而且全樹成綠色,就好像是碧玉做成的藝術品。和賀知章的《詠柳》一模一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條。”
有些樹是會開花的,那一朵朵的花,從樹叢間鉆出來,小小的,好可愛。有些樹開的是黃色的花,有些樹開的是白色的花,好有些樹開的是粉色的花。最令我驚訝的是在一簇已經全部枯萎的樹枝中,竟然開出了一點點紫色的小花蕊,仿佛是在說,春天到了,我也要加入這萬紫千紅的世界,和她們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
我們一家人邊走邊看,快走到東塔公園時,發現了周圍的那些不知名的樹都長滿了一顆顆綠色的種子。望著這些誘人的果子,差點就忍不住要去摘幾顆來嘗(好吧,那不能吃。)
在這陽光明媚的季節里,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出去走走,看看這美麗的祖國的河山,心情也許會好起來哦,碧海藍天吹吹風,出去走走吧,其實好地方一生都看不完,別窩在家當懶蟲!
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篇6
但凡有人想起清明,總會記起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小花村。”正是它,帶著人們的哀思,在一人又一人的心中吟唱!清明是我們紀念祖輩,哀悼沉思的日子。
清明節似乎總是與雨分不開的。這個清明節便是一個不下雨的雨天。
那是周二的上午,陽光明媚的清晨絲絲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臉上美妙極了。但我的心中卻充滿了哀思。我們邁著沉重又有些悲傷的步伐向祖輩的墓前走去。
終于到了祖輩的墓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著煙,那香味是那么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著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祖輩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小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他們的墓前。小花籃里的小花都是白色的,在小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小花和小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后,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長輩燒陰間的錢,爺爺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說:"人人都有不要搶。”我雖不迷信這些,但不知怎么在這時也相信鬼神的存在。
在這熊熊的火焰之中,我陷入了沉思。啊清明,有誰不會被這濃濃的思念之雨所感化,有誰不會思念自己已死去的祖祖輩輩。在這天,植物都是這么鮮艷。只有你能寄托我的思念。
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篇7
今天是清明節,但是我和媽媽這邊的親戚們是前天去掃的墓。地方還是老樣子,過程也沒有變。清明節基本上已經成為了我們幾家一年中聚會的日子。
在陵墓宣傳區我看到了現在一些新陵墓的推介,其中最喜歡的就是植樹安葬,也就是在埋骨灰的地方種一棵樹而不是修一個水泥或大理石的墓地。平時祭拜就到樹那里去。
墓地基本上是一個永久性的東西,不斷地有人去世,那么墓地的面積就會不斷地擴大,如果全都像現在這樣花一大把錢修建一個墓地,過不了多久就會出現“死人和活人爭地皮”的現象。但如果是植樹的話,那么先人們留給后人們的就會是一片森林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樹是不斷成長的,每年去祭拜時肯定會看到它的變化,感覺好像去世的親人在以新的方式存活在這個世上,比起那日漸老化的墓碑更有靈氣。
希望這樣的方式能夠被更多人接受,從而得以普及。
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到清明,人們便會祭奠逝者,歸認祖先。但其意義遠不在此形式,更重其內涵。
于是,有人便悲慟大哭,宣泄心中的悲痛思念;有人將其化為沉思,變為沉默的思想去感悟生活……
萬點星光中我看到了他,一聲令下,萬乘追擊,濃煙滾滾被撕破了一個大口,將士如離弦之箭般射向敵軍,吶喊,廝殺,奮力一博!勇者必將勝利,蚩尤敗北,那軒轅的戰旗揮舞在中原大地!軒轅大帝這個偉大神圣的祖先,已在炎黃子孫的心中閃耀光芒。正因如此“軒轅祭祖大會”人們來尋找祖先的影子,追溯淵源的根。海內外同胞共赴陜西,是尋根,是祭祖,是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無論是否有這個儀式,他的子孫定會帶走一?黃土,讓自己不再飄搖,厚重的根會把自己系牽。
這才是清明應有的思考,但有些人似乎已將這些拋棄,追尋蠅營私利,迷亂的流俗文化不僅蒙蔽了他們的雙眼,更熏染了他們的心。
看不到祭奠的鮮花,聽不到寂靜的沉思,抬眼望去,廣場上人們載歌載舞,一片喧鬧。但這種歡樂竟然出現在“冀寶齋”博物館門前,政府為了經濟利益,索性讓小商販在館前擺攤,建起游樂設施。那座被喧囂與吵鬧包圍的“空殼”除了空有余地,其他一無用處。本該被紀念的館藏卻被掉包,本該被嚴肅敬重的土地卻被當成玩樂的工具。這個清明,不僅僅應為那些逝者哭泣,更應為那高潔的文化,崇高的敬畏的消逝而悲傷。從眾,讓我們看不到那衰落的民族意識,清明的懷念,反思的意義離我們的社會漸行漸遠。
但就這樣悲哀嗎?從眾嗎?不,我分明看到了那大祭奠者手捧鮮花前往陵園,看到了那盛大的隊伍在追尋祖先的足跡,我們更需讓“清明”真正的清凈內心。
清明節不在于貪圖享樂,而是對歷史的反思,對自己人生的審視,從中獲取前進的力量。追思過往,是為了尊崇與傳承,緬懷終究是為了面向未來,只有珍視當下,把握當下,傳承那日漸式微的文化習俗,那悠遠的歷史意義,在先人的墓前便可獲得滿足與寧靜。
清明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也許不同,或尋根、或盈利、或休息,也或許僅僅只是個形式上的過場。但請不要忘記,審視自己位置,感悟先人的哲思,把握當下,反思自己,讓心靈獲得寧靜,讓未來更加清朗。
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篇9
在這春意盎然,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們去干嘛呢?當然是去踏青啦!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上了車,在車上我坐立不安,恨不得馬上飛到目的地。
過了好一會兒,目的地終于到了,我下了車,哇!蔚藍的天空,茂密的竹林……真是美麗極了!我們踏著羊腸小道,觀賞著周圍的美景,心情顯得格外輕松。瞧,樹上的梨花已經開出了雪白的花朵,走近俯身聞聞,一陣清香撲鼻而來,讓人頓時覺得渾身都清新涼爽。咦!稻田里怎么會有一張那么大的金地毯呢?我疑惑地問媽媽,媽媽看看我,突然捧腹大笑:“你再仔細看看。”
我又走近看了看,原來是油菜花開了呀!哈哈真有趣!接著,我們走進麥田,小麥苗正伴隨春天的節奏翩翩起舞,應該是在迎接我們的到來吧!我環顧四周,突然看見那邊有一條大河,那條河在陽光的映照下,河水泛著微微的波光。“船,船!”弟弟大喊道。于是我三步并作兩步走了過去。“還真有條船呢。”我驚訝地說道。“我們來劃船吧!”大家異口同聲地喊道。
說著,等我們都上了船后,爸爸就開始劃船了。只見他兩只槳用力地向前推啊推,可是船根本一動不動,爸爸只有再試一次,我們大家都給他吶喊加油,終于船動起來了。坐在船上,大家一邊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一邊看著優美的風景:河的兩邊,柳樹姑娘正在舒展長發;人們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花兒正在爭先恐后地開著,展示著爭春之美。快看!河里面還有鴨子在游動呢!我們的船剛剛靠近它們,它們就一溜煙地全游走了,估計它們以為我們要抓它們吧!
上了岸之后,我們又找了個地方坐下休息,眼前的景色,又一次的讓我感覺到了大自然的美麗:淺藍色的天空中飄浮著幾朵白云,白云之下,便是連綿起伏的青山,幾座青山連起來,便是一條優美的曲線,映襯著白云的朦朧,更顯出一種種神秘之感,山腳下的一片綠色使人心情舒暢,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
這兒可真是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好地方呀!今天踏青,我真開心啊!
清明節關懷活動征文篇10
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大家都知道,清明節有一個習俗是踏青,于是,我和爺爺、姐姐還有我的狗狗一起去公園踏青。
我們剛進公園,就看到七班的一些同學也在們口,他們想看我的狗狗。但是,波特叫了幾聲,他們就嚇跑了。
接著,我們往里面走,看見了一只小哈士奇(也是一種狗),它和波特在一起玩,趁這時候,我爬上了一座假山。波特玩完,突然發現我不見了,急得到處找我。我被逗得哈哈大笑,于是把它喊了過來。可是,它還是只能在石頭下轉圈,照樣上不來。我笑的前仰后合,終于下來了。
我們接著往前走,來到一片草地上。我們掂了一張報紙,席地而坐。打開我的“萬能包裹”開始吃零食。我一直在喝桃汁,而姐姐和爺爺在吃牛肉粒和米多奇。當我們吃完起來時才發現我們全身都沾著草渣,于是我們又整理了一番,才離開草地,回到家中。
哎呀,今天太累了,不說了,“啊”,我要去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