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
好的作文需要善于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點滴和細節,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從中發現有趣的素材和靈感。優秀的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么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爺爺的清明節連天都灰蒙蒙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么就在也不回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么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還有那無人采摘的碧綠的青蓬。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哪個緊隨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爺爺嗎,他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著爺爺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沒有看出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
知道無奈的離開人世。
爺爺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于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一說起清明節,什么魂阿雨阿痛阿傷啊,一骨腦兒都涌了上來。這是為什么呢?
又是一年清明節,仿佛沒有往日那種清明的氣氛,除了天氣差了一點外,還真是個出門踏青的好季節。
我們一行人去給去世七年的爺爺掃墓。七年前,肝癌兇狠地奪去了爺爺的生命,爺爺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西去的,走時我和媽媽正在冷水江的媽媽同學家玩。聽到這個噩耗時,媽媽推掉了馬上就要胡了的麻將,牽起正看動畫片看得津津有味的我的手,就向車站奔去。 到了家時,奶奶和姑姑哭成了淚人,一貫不顯露大喜大悲的爸爸眼里也洶涌著淚水,媽媽哭得最兇,是那種撕心裂肺的哭泣。爺爺的遺體已經冰冷,我還看見幾個我不認識的男人把爺爺包在一塊布里,送進棺材了。只見姑姑一把抓住那人的手,哭喊道:別碰他,他只是睡著了。我無論怎么也想不到平時愛我、疼我的爺爺就這么輕易地離我而去,狠心撇下他最疼愛的孫子,永遠不回來了。
悲傷,頓時涌上了心頭,哭得沒有聲音,只看見眼淚一滴滴重重地打在地板上。對于爺爺的死,我哭的就只有那一個下午,以后盡管常常想念,但卻再也沒悲傷過了。因為,我明白,爺爺的在天之靈是決不愿意看到我為了他的離去而悲傷這么久的。
那年我七歲。
眼看著七年過去了,今天,我又站在了爺爺的墳前。在春風里,原本填上的泥土上長出了一朵朵紫色的`小花,搖曳著。風吹動樹葉的聲音過去了,仿佛又是七年前那個慈祥的老人對著子孫們和藹的呼喚,臉上滄桑的痕跡里綻放出一縷縷陽光&&風,撩亂了墳邊青青小草,也撩亂了我的眼球,淚水滴在了紫色的小花上,我想這將是我最后一次為了爺爺的離去而傷心了,以后站在這里的將是一個自信、堅強而又快樂的我!是一個讓爺爺驕傲的爺爺的孫子! 燒一把天堂、地府通用的、冥通銀行和天地銀行的紙錢,微笑著,爺爺,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幸福。
爺爺的墳頭尚未立碑,按照習俗,要等我和鎏鍇(我的弟弟)結婚生子后才能立碑。我想,到了那時,我要把爺爺的墳上種滿粉色的風信子(粉色風信子,花語:安寧與幸福),讓它們代替我永遠陪著我親愛的爺爺。
把所有的痛拋掉;把所有的傷洗清;把所有的淚拭干,清明節不再斷魂,它將是詩意、美好而又愉快的節日!
我衷心地祝福你:清明節快樂!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3
又一個清明節到了,我們胸前偑帶著鮮艷的紅領巾,懷著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烈士陵園是那么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啊!終于來到了烈士陵園。紀念碑是用潔白的條石砌成的,在陽光下更加高大雄偉。我們肅立在烈士紀念碑前,首先向賀昌烈土行隊禮致敬,然后唱起了少先隊隊歌,接下來是輔導員楊老師介紹烈土英雄事跡。
隨著老師激昂的講話聲,我仿佛看見了英雄賀昌的身影,他正帶著千軍萬馬向敵人沖去。突然,敵人的機槍瘋狂地掃射起來,幾顆子彈打在他的右臂上,頓時鮮血直流。但是他咬咬牙,端起槍,又繼續戰斗了。天上,敵人的飛機在盤旋嘶叫;地上,敵人的大炮在轟鳴。英雄賀昌憤怒極了,高喊一聲:“沖啊!”戰士們如同猛虎下山,沖向敵人……敵人的機槍啞了,我軍勝利了,可是我們的英雄卻壯烈犧牲了……
我們含著熱淚給賀昌烈土敬獻了花圈和小白花,又繞著紀念碑轉了一圈。我想: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4
三月初三,龍抬頭。但今年龍一抬頭,卻撞上了一個憂傷的日子。日歷上三個黑色的小字提醒我:清明節,這個充滿憂傷的節日來臨了。
對我們學生而言,清明意味著長假:從三號到七號,五天的假期,不算短了。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天氣涼爽,天空布滿烏云,看起來陰沉沉的。然而,陰沉的天氣絲毫沒有影響到同學們喜悅的心情。最后一節課,老師在講臺上絮絮叨叨,千叮嚀萬囑咐地講注意事項。可惜同學們沒一個認真聽,都忙著收拾東西,心里盤算著下課鈴響時,怎么以最快速度沖出教室,擁抱小小的幾天自由。
下課鈴聲姍姍來遲。心急火燎的眾人齊聲歡呼,一個個動若脫兔,爭先恐后地向教室門擁去。無論男生女生,都如同打了雞血那么興奮。走在校園里,隨處可見同學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耳邊也不斷響著“再見!”“到我家來玩哦!”諸如此類。哪里有一點“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情景!
回到家里,本來想和朋友們一起在林蔭道上賽車。看著面前一堆作業,我斷然放棄了這個念頭。語文、數學、英語老師都例行公事,我郁悶地寫了一會兒,更郁悶的事兒來了——下雨了。我黑著臉看著一根根水做的“繡花針”插入大地——“老天也因為作業多郁悶哭了么?”
“清明時節雨紛紛”。近段時間一直在下雨,老天爺似乎受了大委屈,一直在不停地哭,哭得人心煩。放假第一天,老天爺由號啕大哭變成了林妹妹式的“微哭”。我們全家人被騙,以為雨快停了,于是舉家出游。誰知道老天爺相當有耐心,一直到我們參觀完畢回家時,它還在“微哭”。
在我朦朧的印象里,清明應該是這樣一個畫面:細密連綿的陰雨,一望無垠的綠草地上坐著一個正在發呆的、憂傷的白衣少年,或是身著淡雅紫裙的少女。背景音樂是牧童悠揚的短笛聲。
可真到了清明,我所有的幻想破滅:老天抽瘋,在最該下雨的那天沒下一滴雨,也不出太陽,就那么陰著;綠草地剛打了農藥除蟲害,“香氣”撲鼻;更沒什么憂傷的少年少女,只有幾個小小孩一邊怪叫一邊跑來跑去,他們的母親在身后大聲吆喝。
面對這一切,我無言以對,哭笑不得。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5
每年清明節,學校都會組織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烈士陵園座落在望奎城的東北角,占地十多公頃,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去處。
來到烈士陵園,蒼松翠柏,古樹參天,土山上的小涼亭隱約可見,一潭清澈見底的湖水,波光粼粼,不時有小魚游出水面嬉戲……
烈士墓掩映在樹從深處,我們在老師帶領下打掃了烈士墓,朗讀了碑文,敬獻了花籃……平常嘻嘻哈哈的同學們,此刻也都很莊重。去年清明節看到的那個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又靜靜地佇立在烈士墓前,出于好奇,我們圍攏上去,嘰嘰喳喳地和老爺爺攀談起來。原來老爺爺是烈士的戰友。他經常到陵園看看戰友,和他們聊聊天,告訴他們國家的大事,日新月異的家鄉變化。老爺爺回憶起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伴隨他的思緒,我們也仿佛來到了六十年前,烈士們正在殊死與土匪們激戰,他們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讓子孫后代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倒在了戰場上,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老爺爺的眼睛濕潤了,我們也浸滿了淚水。烈士墓更加莊嚴肅穆,烈士紀念碑在同學們心中更加高大了。陵園中還有很多游人,有老人、小孩、學生,他們或看書,或散步,或聊天,和諧安逸寫在每個人的臉上。我想,現在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鮮血換來的嗎?這不也是烈士的憧憬和希望嗎?
走出陵園,我耳邊回蕩起老爺爺在烈士墓前朗誦的那首詩,“呼蘭水中英雄血,妙香山頭壯士魂。投身革命他鄉死,不求馬革裹尸還。”
作為中小學生,我們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將來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更好地緬懷烈士,告慰先輩。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6
20__年4月4日,第一個成為法定假日的清明節到來了。呵呵,老天似乎很賞臉,清明節一改以往“雨紛紛”,變得晴朗,而路上行人呢,不再是“欲斷魂”,都懷著喜悅去踏青,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祭奠。所以……
車子多的非比尋常,我們等擺渡足足等了5個多小時,從凌晨6點等到中午11點多。結果外公外婆都等不及了,自己先開始掃墓,順便“替”我們祭掃,奇怪!
還好還好,總算有一家等我們一起祭掃。我在墓前鞠躬,默哀,望著墓碑上刻著的幾個大字 ,心里泛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悲酸。一陣風吹過把地上的焚燒盡了的灰燼卷起,吹進每個人的眼里,仿佛是在為我們掩蓋眼眶中的晶瑩……
掃墓完畢,我們把那沉重的腳步換成了輕盈的步伐,hoho,踏青去嘍!
其實下鄉也有很多好處的!你看,這正是油菜花盛開的季節。一眼望去,金黃金黃的一大片。微風悄悄地悄悄地走過,油菜花隨風舞蹈。別和,浪漫的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間比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無意間發現了一些滿天星。呵呵,那可是我的守護花朵呢!嘻嘻,就像天上調皮的星星降臨人間。故意隱藏自己的香味,隱藏自己的蹤影。
呼,深吸一口氣,幽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這,大概就是最簡單的幸福!
清明節,祭奠的悲酸,踏青的歡笑……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7
緬懷鐵骨英雄——湯小園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經歷過無數浩劫,但是中國人民憑借著自身的堅強與勇敢,挺過了一場又一場的劫難。日本入侵后,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許多勇敢的革命先烈在受到日寇的拷打和折磨后壯烈犧牲。
13歲的湯小園為保護新四軍戰士,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寧死不屈,獻身革命,深得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的欽佩,被大家譽為“虎膽英雄”。
1941年5月,湯小園出生在東臺市東臺鎮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給湯小園講的《岳飛精忠報國》、《楊家將血染金沙灘》的故事,他深受熏陶。
湯小園對日寇恨之入骨。他經常在做工的時候用錐子戳破日本鬼子的自行車輪胎,有一次他還悄悄地把敵人的電話線剪斷。湯小園暗暗發誓,要把達馬司令部炸掉。
一次,湯小園在達馬司令部里的牢房中救走了六名新四軍戰士,日寇得知后,抓住了湯小園,立即進行審訊,要他說出新四軍的去向。湯小園斬釘截鐵地說:“不知道!”山本太郎兇惡地責問:“小小年紀,難道你不怕死嗎?”湯小園義正辭嚴地說:“怕死就是孬種!”毫無人性的敵人,把湯小園塞進牢房的墻洞,頭露在外面,喚來狼狗狂咬,可憐的湯小園頭被咬得血肉淋漓,慘不忍睹。之后,窮兇惡極的日本鬼子,更加殘暴地拷打湯小園,他的牙被打掉了,腿也被打斷了,鮮血從他的身上往外流淌著。但湯小園始終沒有泄露一點真情。最后慘無人道的日寇將湯小園活埋在南門口的河岸上,當時他才13歲。
湯小園的事跡令人感動。在抗日戰爭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無不讓人讀后不由得聲俱淚下。想想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啊!它是多少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啊!我們難道不該想想自己平時都做過哪些對于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有利的事嗎?其實一個國家的富強與興旺,靠的是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讓我們都攜起手來,從小事做起,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明天努力!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8
清明時節,我們去郊外的田地里享受了摘草莓的樂趣,去大山上感受了星星點點的春意。清明一大早,我們先去紅石崖摘了草莓。在路上,我不停地運轉大腦,在想:摘草莓到底是什么感覺呢?一下車,我便緊緊跟在導游后面鉆進了大棚里,低頭尋找可愛的小草莓們。
哎,怎么沒有?只見地里茫茫一片白嫩的草莓花,一點紅艷都沒有。我著急了,探頭探腦找得更仔細了,終于在幾片葉子的下面,發現了一個孤單的草莓。它矮矮的,小小的,有點兒營養不良。我氣壞了:這還怎么吃草莓啊?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呀!
這時,傳來了媽媽的聲音:“這兒的草莓多!”我連忙跑過去,低頭一看,哇!這么多草莓在底下“埋伏”著呢。它們一個個嬌艷欲滴、小巧玲瓏,三兩成群地在“綠葉傘”下美美地睡著覺呢。我伸手摘下一個扔到嘴里,清甜的果汁在嘴巴里竄來竄去。吃完后,仍是余味無窮。我“吃興大發”,把一個個大小各異草莓,全都塞到我那味蕾發達的嘴里。那甜味,真是甜到心頭嘍!我邊與草莓們玩著捉迷藏,便毫不留情的吞食它們,直到吃得肚肥腸滿,才心滿意足地上了車。
接著,我們又奔赴珠山森林公園,開始了游山玩水。
“累死我了!”盤山公路剛開始爬,我就發出了這樣的哀嚎。我的頭暈暈乎乎的,像是塞了一團泥漿,走的步子也是慢吞吞地,恐怕烏龜來了,也比我爬得快呀!
在路邊經過一陣養精蓄銳之后,我又活力四射了。步伐一點點加快。終于,我帶著疲倦到了山腰。
一片清澈的湖水映入眼簾,湖水平靜如鏡,宛如仙女照鏡子時掉下的一片玻璃。湖水不知被誰抹上了一片濃濃的藍綠色。我在湖邊悠閑地打著水漂。隨著一個個水漂散開,我的勞累也煙消云散。在這里,在這個青山環抱的地方,我感覺仿佛在做夢,身子似乎飄在了天上……
最后,歷經了“千辛萬苦”,群山之巔終于踩在了我們腳下。風在耳邊呼嘯,我的心也飄了起來,望著遠處的山,遠處的湖,我心曠神怡,一次次放開喉嚨對著遠山大聲地呼喊。
初春的山山水水,喚醒了我冬眠的心靈,我要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在春天里茁壯成長。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天就是一年里那個悲傷的節日‘清明’,今天的眼淚猶如下雨一樣,不停的流,心情不禁難過了起來。
今天我會老家祭奠那以去世的親人,當我們來到他們的墳墓面前,總會帶上一些菊花放在墳碑上,再帶上一些他們喜歡吃的食物。我小的時候一直以為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直到現在我才明白,這是每年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站到太爺爺的墳墓面前,我并沒有哭出來,而是冷靜的站在那里,但心里其實很難過。一直到家人把香點著,我才回過神來和家人給太爺爺磕頭。
晚上,我們回到家以后,沒有一個人說話,接著,媽媽慢悠悠的走進房間,爸爸低著頭,讓人看不到他的表情,也安靜的回去了。只有我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我一聲不響的走到陽臺,看著夜空,慢慢的回憶那些已去世的親人們,因為人們都說:“人去世會變成天空中的一顆星星,我也想看一看我的親人會是哪一顆星星。”我不知不覺得流下了眼淚。
每年都有清明節,每年都有不同的悲傷,這悲傷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在思念中我明白了,燕子能飛回來,小草也有復蘇之時,可失去的親人卻再也不會回來了。
感傷的清明節作文600字4
“清明時節雨紛紛”從這樣的景象中能夠知道,雨才是清明的主調。淅瀝瀝的小雨所襯托的景色,是生機,最有春天的氣息的。
傍晚,一片烏云飄來,雖然沒有落日的余暉,但是,小雨還是奏響了。淅瀝淅瀝的小雨,一絲一絲,像牛毛,像花針,不是黏在一起的,而是一個一個的個體,每一個都是那么纖細,都是那么優美,滋潤著萬物。剛剛伸出的柳樹嫩芽,在小雨輕柔的觸碰下,變得更加青翠,那枝子也更加伸長。這時的雨滴不像夏天聚集在荷葉上的那些一樣,而是更小,更輕,落在植物的新葉上,輕輕的,一下子就滴落在地上,摔成更小的塵埃,最終融入泥土。屋頂被小雨敲響,不知道它聚集了多少的伙伴才發出這樣的聲音,預示著春的到來。
一會兒,雨大了一些。撐傘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濕濕的,到處都被小雨滋潤了。夏天的大雨砸在地上,沒有傘的人們都被澆濕,這樣使人討厭。但是,小雨卻不被人討厭,人們可以盡情地在雨中嬉戲而不會弄濕衣服、頭發。它一直滋潤著人們,輕輕喚醒人們,使萬物全部復蘇。
沒有閃電,沒有雷聲,不用害怕,這才是清明左右小雨的特性。它總是輕輕的,輕輕喚醒大家沉睡的細胞。
小雨下到夜晚,亦不會繼續。因為,我知道,大自然睡醒了……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10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郁悶的日子……
清明節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按照我們家鄉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按長幼次序進行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大家分吃掉酒食回家,據說這樣會得到先人的庇佑。現在的習俗是逐漸的中西合璧,在舊習俗的基礎上,年紀的人都會帶上一兩束鮮花放在已故親人的墳頭,取代焚燒紙錢的習慣,這樣一來既方便,又環保,再者又安全。要不,特別是私墳的山頭,那些護林員們每逢這幾日都是如臨大敵,嚴陣以待。所以現在每每到清明時節,鮮花店的生意卻是最紅火的,少則五元,多則上百無的鮮花,都會銷售一空。再有就是現在的人們對這個節日越來越重視,加之放有國假,故每年的4月4日——4月5日這幾天各大通往公墓的道路那個真是車水馬龍,場面絕對不可謂不壯觀啊!
在祭掃完已故親人后,另一半的重頭戲就是郊游踏青,平時也難得有時間,趁此機會正好和家人,朋友小聚一下,賞春游園,而比如此時的梅園、黿頭渚正是山花浪漫,風景如畫時,卻是再好不過的去處了。或是放放風箏,或是垂釣小憩,對于現在整日奔波忙碌的人們來說,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閑了。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11
清明節是我國很重要的一個節氣。這時候,天氣漸漸變暖,人們紛紛進行春耕播種。所以就有了“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諺語。同時,為了紀念逝去的親人,在清明這一天,人們要給已經去世的親人掃墓,緬懷他們。
今天,我和家人一大早出發,趕往陜西省中醫學校。那里是我舅爺的家。大家要在舅爺家集合,一起去給我曾外公和曾外婆掃墓。汽車行駛在路上,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仿佛上天也在思念它的親人,讓人感到格外憂愁。我看著窗外,在綿綿的細雨中,遠處的田地里開滿了雪白雪白的梨花,粉紅粉紅的桃花,還有金燦燦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很漂亮,也很壯觀!到了目的地,大家一起去掃墓。我們下了車,拿著帶來的燒紙和冥幣,來到了墓碑前。外婆拿了一條嶄新的毛巾把墓碑擦得干干凈凈,沒有說一句話,已經淚流滿面。大家在墓碑前擺放了供品,插了香。點燃香后,我們把報紙鋪到地上,給去世的曾外公和曾外婆下跪祭拜他們。接著我們開始燒紙、燒冥幣,帶去我們的思念,也讓曾外公和曾外婆保佑我們一生平安。
祭拜完后,我們清理好墓地,收起物品,離開墓園,踏上了回家的路。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12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姑姑,妹妹,一起去了奶奶家。
媽媽開著車拉著我,我們從點半開始走,走了40多分鐘,到了姑姑家,我們接上了姑姑和妹妹。
在路上,到了十點的時候,所有的車都要鳴笛三分鐘,因為今天是全國哀悼日,紀念革命先烈致敬所有用生命守護生命的勇士哀悼所有逝去的同胞。在車上太陽曬得我們都很熱,到了11點多,我們才到了奶奶家,平常到奶奶家,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因為今天路上很堵,堵了一個小時,所以我們用了兩個半小時才到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我們先下了車,拿著給老奶奶買的東西,去看老奶奶。然后我們又拿著剩下的東西去了奶奶家,進了奶奶家。我們就放下東西,拿著我和妹妹每人買的零食去吃。過了一會兒,我們就吃飯,吃的飯很豐盛。有一條很大的大魚,和好幾樣菜,我和妹妹比賽,一人吃了一大碗米飯。
中午我和妹妹睡了一覺,下午媽媽和姑姑就帶著我和妹妹一起去了奶奶家旁邊的小河邊,小河邊有已經開了花的桃樹,還有高高的蘆葦蕩,就在小河的對面,我們還跳到對岸去蘆葦叢里玩了,那個蘆葦從比我媽媽還要高,大約有兩米那么高了,只要你躲在里面,誰也看不見你。
小河里流著清澈的水,水很清晰,在水面上都能看見很深的水底,旁邊還有人在釣魚。然后我和妹妹在水邊玩,突然姑姑跑過來,說她找到一種她們小時候經常吃的東西,里面的果肉很甜。然后姑姑就帶我們去她找到那個菜的地方,我們一開始看不見,結果妹妹看見在黃色的一個小草里面包著有那個東西,我們就開始找那個草,那種草長得比較細,她們找了很多,但是我才找到了一個,妹妹說太少了她還要找,但是姑姑說這么多不夠你吃的嗎?
然后我們就回去了,回到奶奶家,妹妹寫她的作業,我畫我的畫,媽媽讓我快點畫,因為這是美術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說是周五就要上交,但是呢,現在已經周六了。
到了晚上我們吃完飯,然后就吃了點水果玩了一會兒,就睡覺了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13
今天是清明節,天空萬里無云,陽光燦爛,我和媽媽起了個大早,打了二大爺的便車,來到二姨家。正趕上二姨還沒吃早飯。此時我的肚子已經咕嚕咕嚕的叫了。二姨馬上端出飯,我們吃完早飯。媽媽和二姨準備好東西,帶著我和妹妹來到了姥姥和姥爺的墓地。我們先來到了老姥姥的墓前,媽媽和二姨先培好土,然后燒紙燒香,燒完后我們深深地鞠了三個躬,我們又來到姥姥和姥爺的墳前。也是先培土后燒紙燒香,由于我初次來墓地。因此我懷著半悲傷半好奇的心情也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然后我們出墓地,來到三老姥爺家,在那兒我認識了我的小小舅論年齡我該叫他小弟弟,可論輩分我的叫他小小舅,他長得胖乎乎蠻可愛的。玩了一會兒,我們告別了三老姥爺,他上了回家的路。走到村東頭,我看見了媽媽村的抗日英雄紀念碑。于是我叫媽媽帶我進去瞻仰紀念碑。我們來到紀念碑前,只見中間的一塊碑上寫著“花園頭抗日英雄紀念碑。”后面的碑文記載著這些英雄們的抗日事跡。兩旁各有一塊“革命先烈紀念碑”后面的碑文有為抗日戰爭英勇獻身的先烈們的名單。然后有先烈們的墳墓。看著這些紀念碑我心情萬分沉痛,是他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我暗下決心:今后一定好好學習,將來好好報效祖國 。
參觀完紀念碑,我告別了先烈。媽媽帶著我們回家了。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14
掬一泓清泉,清醒神經,融化心靈,準備旅行;摘一片云彩,抹亮心靈,裝點心靈,開始旅行;撿一片紅葉,快樂心情,燃燒心靈,享受旅行。一題記抹去冬季的滄桑,換來春季的開放。像白色的天使,揮揮翅膀,抖落點點塵埃,這就是春天的足跡。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放眼望去,晴空萬里。這無疑是一個踏青的最佳時間,就此,開始幻想準備的旅行。叫上幾個‘死黨’收拾好東西,開始呼吸郊外新鮮的空氣,幻想著旅行,像旋轉木馬一樣美好。終于我們向黃山湖出發了。心里迫不及待的心情此時無法再用文字來表達。那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色像仙境,擁有著磁鐵般的魔力,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沒有一個詞能夠來表達它的美。黃山湖的湖水碧波蕩漾,微風輕輕掠過湖面,泛起了圈圈漣漪。岸邊的草地上,那一顆顆的小草都探出了稚嫩的腦袋,與微風歡快的跳著舞,扭動著婀娜的身軀。這無疑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誰有能比我們的笑聲更響亮?誰有我們的笑容更美麗?天空漸漸拉上了黑色的幕布,隨著時間一點點的流逝,剛才還是晴空萬里的早晨,轉眼間已成了絢麗的黃昏。我們也隨著朝落的夕陽回到家中。
雖然今天的游玩已告了一段落,但是,黃山湖中還殘留著我們的笑聲,還遺留著我們的笑容,還保留著一行深深的足跡。享受著短暫的旅行,保留著踏青的足跡,沖淡時間的枷鎖,留下美好的心好的心情,時光搖蕩在黃湖河畔,游弋在清澈柔波的踏青足跡中,留下深深的足跡,保留在心中。
紀念清明節學校征文篇15
一年一度春草綠,今天又是清明節假期了,在疫情的關鍵時期,很多人選擇宅在家里過清明節,過一個不一樣的清明節。清明節,既上氣候變化標志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一個民間傳統祭祀的文化節日。清明節已經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祭祖是節氣與節俗的融合升華,清明的祭祀習俗主要源于寒食節和上巳節。后來,寒食節和上巳節與清明節綜合為清明節,寒食也成了清明的別稱。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承載了掃墓與踏青的文化意義,自古以來,在春暖花開、萬物萌發之際,為祖墳墓地除草植樹、清掃修整或在墳頭加土是謂“掃墓”,在墳頭拜臺前擺放祭品,并點燭、焚香或燒紙是謂“上墳”。人們在清明植樹,也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們發現,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等到若干年后郁郁蔥蔥的滿眼綠意向先人、向自己也向每個人彌漫而來的時候,那就是留住了春天,留住了青春,也留住了生命。
古人描繪清明的景象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縱然。”彼時,大批民眾趁著清明節掃墓,扶老攜幼去祭奠先人。在新時代,我們在清明節除了掃墓祭拜祖先,表達對先人的追思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誨及發揚家風。
今年的清明節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我們更應該提倡 “厚養薄葬”“文明祭祀”,或者在家里敬上一柱香,或者在網上獻上一束花,或者在心里點一盞燈,讓祭祖回歸精神上的敬祖、盡孝、和諧、傳承等傳統的清明節內涵。
在清明節更能體會生命的意義,進行自我心靈的凈化。人從哪來又到哪去,這是人類的最高命題,也是人類永恒的懸疑,是對潛藏心底的人性本能的叩問。一方面感覺到生我育我的恩澤,在生死的感悟之中,受到洗禮和凈化。另一方面,停下行色匆匆的人生腳步,佇立面對死亡,思考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以清明節為契機進行家庭文化建設,和孩子們一起緬懷先人的事跡,慎終追遠,用追悼紀念的儀式召喚生命的力量,提升生命價值,延續精神生命,把個體生命置于祖輩代代相傳的生命長鏈中,作為長鏈的一環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家庭歷史與精神遺產的正向互動,促進子孫在日常生活中對道德操守的堅持與對俗規國法的遵守。
這種“慎終追遠”,不僅僅是對小家族的追憶,也是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感念。在今年的清明節,我還想哀悼那些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離開的英雄和同胞們。所有中華兒女,我們一方面告慰先人,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與操守;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斷地激勵自己,要光大我中華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早日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