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明為主題作文
一個好的作文需要有足夠的信息和細節,讓讀者能夠了解事情的全貌和背景。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以清明為主題作文,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以清明為主題作文。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1
清明節到了,家家戶戶又要祭祀、踏青了。詩人黃庭堅寫得好:“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高共一丘。”白居易也說過:“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p>
記得有一年清明節,我和爸爸、大姑、二姑一起去掃墓。我們先把許多祭祀的飯菜用碗和盤子裝起來,然后擺放在我爺爺的墳墓前,接著把許多“金元寶”等祭祀的紙錢放在燒紙的地方,點上火,然后一個人磕上4個頭。接著,大家找來了幾棵松樹,把它們栽到爺爺的墳墓邊,因為我爺爺生前喜歡種松樹。記得小時候在蒼梧綠園游園時就聽奶奶說過:“你爺爺還在這里種過一棵松樹呢!”最后,我們給栽好的松樹澆了水,就傷心地離開了那里。
我們家鄉還有一個風俗,那就是清明折柳戴柳。可我們居住的小區里柳樹非常少,“這可怎么辦呢?”爸爸問大姑,大姑說:“大家一起找柳樹?!庇谑?,我騎上自行車,到處找柳樹,一邊騎車一邊想:上哪兒能找到柳樹呢?就算找到一條柳樹枝也好啊!出了小區,找著找著,我突然看見有一個園林工人正在給柳樹剪枝。我想:也許可以朝這個工人要一條柳樹枝吧!我走過去問:“叔叔,你能給我一根柳樹枝嗎?那個工人開始還很疑惑,突然,他恍然大悟,說道:“對哦,今天是清明節。”說著,他笑著給我一條柳樹枝?;氐郊?,我迫不及待地敲了門,發現爸爸和大姑正在找我呢?,F在我回來了,還把柳樹枝插在門前。
清明節,一個多么值得紀念的日子啊!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2
清明節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么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征《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艷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么漫長,空氣悶悶的。終于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里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與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后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像是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里,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里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的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是凝住了。整個世界像是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么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斗,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與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與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著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后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的遠遠的,用手捂著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丶业耐局?,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3
三年前的一天,我們用一堆黃土輕輕的送走了將永遠沉睡的姥姥,當這一刻來臨時,我的意識才逐漸清醒:我以后將永遠不能與姥姥說話了,這就是與姥姥見得最后一面吧,晚風吹拂,我頓時亂了思緒。
三年后的今天,我依舊思念,并從未忘懷,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姥姥正在睡覺,我在旁邊寫作業,姥姥突然叫到:“有螞蟻?!蔽覜]在意,心想姥姥是說著玩的,就回了一句:“沒有,你快睡覺吧,我還要學習呢。"一聽學習兩字,姥姥就再也沒有說話,直到我寫完作業,幫她蓋被子時,我才發現姥姥的手背上,有五六只螞蟻,我頓時明白了。姥姥的寬容偉大使我忍不住流下了熱淚,而她對我的愛,那么無聲無息,那么溫柔。
姥姥雖然不能自理,但依舊教育我要腳踏實地,記得有一次我考試沒有考好,回家后大發脾氣,后來媽媽也生氣了,把我狠狠的打了一頓,事后,我躺在地上大哭姥姥沒有讓我起來,只是用一種心平氣和的語氣對我說:“找找原因,做人不能浮?!崩牙哑降恼Z言使我冷靜下來,主動拿起書本學起習來,現在想來,姥姥對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月光是那么柔和,姥姥我多想再見你一面。
輕描淡寫的一句思念,承載著多少心酸,姥姥我對你有著不盡的思念,好像是一只孤獨的小船,在心海里慢慢劃動,那是憂傷的水,沉悶的線,在另一個世界的你就一直那么看著……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4
今天是清明節,聽父母說今天是民間傳統節日,也是中國重要的節日之一。俗語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闭缣拼笤娙硕拍恋拿娨粯?,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至,他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蒙蒙細雨到來了。
今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叫起吃早飯,拿起火,紙,鋤頭掃墓去了。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太太的墳前。爸爸把火點燃之后,我在上面放上火紙放上鞭炮我們又冒著小雨,準備去另一個太太的墳上,花,草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著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著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點燃火時拿出火紙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來越大花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并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這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物品。于是,我跑了過去,摘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扶了幾束插在年年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快樂,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快樂,所以我向往清明。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5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布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清明節趣事650字作文。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后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干凈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并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后輩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念念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后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6
夜里雨聲,閑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里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多年歷史?!叭f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里,“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系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于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干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后,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睔v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后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7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后清明”,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于是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節遇上了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和爺爺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于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后,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著風飄向遠方,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著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爸爸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爸爸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爸爸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了,奶奶看到后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了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后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了,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著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于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么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一說到清明,這首詩便會浮現出來,這首杜牧的《清明》傳唱千古,經久不衰。偶記李白與杜甫也曾在杏花村內喝酒,卻未能寫出佳句來,不是他們貪杯而是未逢清明,杏花村的酒即使再香,也香不出一首絕句。
那是春秋戰國時期,咋晚還寒時候。介子推與他母親隱居山中,晉文公氣勢磅礴而來,逼介子推出山輔政以報當年之恩,怎料介子推學莊子不入世,活活的在大火的包圍中死去留下一封血書,晉文公下令把這天記為寒食節,讓百姓禁忌煙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云游此地,祭拜介子推,看見復活的老柳樹,就把這天記為了清明。
時間來到唐朝,本是清明佳節,與家人團圓之際,卻不料一個人走在路上。心里本有幾分凄涼,卻下起茫茫細雨,更添幾抹惆悵,只好借酒澆愁,叫住一個牧童尋問,留下一個畫面讓我們細細猜測,杜牧是否找到酒家,是借酒消了愁,還是愁更愁,在他這首《清明》中成了一個解不開的謎。
鈴……鬧鈴永不遲到的響起,就算在第一個清明節假日也還是那樣盡忠盡職,按下它,原來是昨晚忘記注銷了,天空中,有著一種壓抑與沉重之感,原以為不久就有雨水來臨,卻被證明只是多了幾朵云,而墳的旁邊,也多了幾個人,多了些感情,多了些味道。
現在想想,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情,是一種悲涼與寂靜,是一種融洽的祥和,還是一種淡定與無奈。唉!不知道,畢竟清明節并不注定悲傷,悲傷不知算不算得上是清明的一種主旋律。很早以前是,至少晉朝是,近代以來不是,因為新思想的出現與流行,現在,無法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轉眼清明已過,要說有什么遺憾,便是天公不作美,未能下一場細雨渲染一點氣氛。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9
俗話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明天,我將要和老爸開車會鄉下。
到了星期六,因為我是一個孝順的小天才,所以決定叫老爸帶我回鄉下去給祖宗掃墓。在車上做了4、5個小時終于到了鄉下,我立即拿來自己家里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里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后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后備箱中的佳肴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了祖宗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祖宗請了安,向他問了個好,這時我心想:“哎,人為什么只能或到70、80歲就去世了呢?有一些無辜的人30歲還沒到就給一些馬路上的車撞死了,我長大后一定要發明一種藥讓人長命百歲。”接著老爸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我的表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還差點尿褲子呢!后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祖宗能保佑我這天才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p>
這就是我們清明節的一天,雖然小表弟覺得挺無聊的,還給鞭炮嚇的差點尿褲子,但是我覺得很有意義,我真希望祖宗到現在還活著啊。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10
別樣的清明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然而,今年的清明卻是陽光明媚,煦風輕拂,長時間遭受寒風沙塵侵擾的人們,終于感到了春的嬌美,春的親近!在這新燕呢喃,萬物復蘇之際,一種悵然微微襲來,偌大的實驗園,難以再尋找張校長那熟悉的身影!
早想傾訴什么,為這位威嚴卻可敬的校長;也曾擬就了無數懷念的話語,為這位勤樸而無悔的長輩……。因為,我忘不了在通往小餐廳的那幾級臺階上,經常有一個身影在扶著墻艱難地往上挪,每到這時,真想跑過去扶他一把!也不由地納悶:為什么不休息,苦苦支撐?為什么不去醫院治療,更待何時?
思量在學生們的喧嘩聲中漸漸消失。轉眼間,張校長已在通往教學樓的天橋上佇立,敏銳而負重的眼神在警示著每一位實驗人。我在想:他又是怎樣一步一步挪上那三層樓之高的天橋上的……。
張校長,我們尊敬的張校長在去年臘月人們已聞到大年味的時候,匆匆地、永遠地走了。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沒有多想,思維被凝固在了一幅畫上:那就是幾級臺階上,一個身影扶著墻艱難地挪著,無數次地……。
這幅畫難道永遠不會重現了?無情的現實告訴我們,是不會再現了,再現的是首永恒的歌——執著與無私!
時光飛逝,沐浴在春風中的實驗園,到處蕩漾著少男少女們的歡歌笑語,抽出嫩芽的柳條、綠了大半的草坪無不宣示著勃勃生機,用血汗播種文明的實驗人,今年該是豐收的年頭吧!
哦!這別樣的清明別樣的情!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11
又是一年清明節。教學樓的場地上,大隊輔導員單調的聲音重復著“偉大的愛國情懷”“無私的奉獻精神”“人性光輝”“精神崇高”。陰沉沉的天空和苦澀澀的空氣應征者我們的沉重心情。大隊輔導員的聲音在空曠的操場上回蕩,時間如同一個身負重傷的戰士痛苦緩慢地行走。
我呆呆的看著大隊輔導員,覺得這一切都好假……當初,那些英靈在世,當他們入伍時,當他們奔向敵人時,當子彈或長矛射入或刺進他們的胸膛時……他們從一開始就用自己的生命下了賭注,當他們在戰場上倒下時,他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什么“情懷”“精神”,而是自己問:“我是不是為祖國而死的?”時,人們說:“是的。”他們不需要贊美,只需要認可!他們沒有注意自己的精神,他們不是老師!他們只是一群單純到為自己能為祖國奉獻而高興的人,他們擁有滿腔熱血,當他們發覺有那么多骨肉同胞被敵人殺害時,他們咽不下這口氣,他們要為族人報仇!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紀念,因為在他們看來,只要能為祖國報仇,就已經足夠了,他們只希望為祖國貢獻!可是,不需要祭奠,不需要懷念,他們從未離開過我們,他們不是一直在我們身邊,一直在我們心中嗎……過了好一會兒,我才猛然回過神來。時間,似乎已過了半個世紀…又好像,只過了幾秒鐘……大隊輔導員依舊發表她乏味的講話……演講還在繼續著,悲傷若有似無地感染著所有人……我不禁有些羞愧,現在的和平與幸福本因是屬于他們的,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回來的,可他們卻無法品嘗,于是,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感謝著他們……然后,演講完畢,五一班上臺獻詩……我的眼睛忽然一會兒模糊一會兒清晰。
清晰時五一班的同學大聲張嘴朗讀,模糊時他們沒有張嘴卻發出最真實的呼喚,哦,原來他們不是在用嘴讀而是在用心讀……我仰望天空,烈士們仿佛出現在眼前,他們笑吟吟地望著我們。原來,他們要戰勝的最后一個敵人是死亡……并且,已經戰勝了……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清明即將到來之際,老天爺放了太陽一星期的假。這幾天來,風雨雷電在人間暢游嬉戲,豆大的雨點落在地上,劈啪做響,譜出一首歡快的雨中交響曲??晌矣悬c兒沮喪,萬一清明那天雨神還不走,多惱人啊!到了這一天,太陽公公又出來工作了,睡了一星期的它精神特足,放射出強烈的光芒。
“萬歲!”天公作美,太陽出來喜洋洋。我樂不可支,急急忙忙吃完早飯,就上了路,陪我上路的,還有那撲朔迷離的清明夢:九泉之下的外公過得快樂嗎?我們又來“看”你了;山媽媽是否依然青春綻放?小鳥是否依舊歌聲嘹亮?
我迫不及待地加快了步伐等我們到山腳下時,不少掃墓的人家已經上山了。我三步并作兩步走,大步流星地追趕,很快就趕上,然后把他們遠遠地甩在后面。是誰說“路上行人欲斷魂”我看是“路上兒童皆歡喜”,因為,一年當中,難得有踏青的機會。你瞧我,又蹦又跳的,活像個調皮的小精靈,哪來的“斷魂”呢?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郊游機會呀!平時,我們被關在“監獄”里學習,整天戴著個“緊箍咒”在那茫茫題海中奮戰,身心疲憊,多想放松一下,借清明掃墓,給大腦放個假,你說我能不快樂嗎?
到了山頂,哇!墓地上的野草又鉆出來,雖然是春風吹又生,但今天你們也在劫難逃。我套上手套,幫大人拔草,我用力一拔它倒是沒啥動靜,我卻差點摔倒在地,呵,這小草還挺倔強,我不信拔不起,我搓搓手,站穩腳,雙手握緊小草,用力一拔,終于拔出一撮草,可我也因為用力過猛而摔了個四腳朝天。哥哥、姐姐都笑彎了腰。
我整個人都成了跳跳球,上竄下跳,好不調皮。一會兒拔拔草,一會兒摘摘花,一會兒嚼嚼泡泡糖,一會兒又把紅花油倒在毛毛蟲身上,看它如何垂死掙扎……
可沒過一會兒,我的肚子就又唱起了“空城計”咕嚕咕嚕地叫個不停。我只好靜靜地蹲在地上畫餅充饑。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肚子的埋怨聲也越來越大,此時它就像個干癟的氣球,有氣無力。
通過我們的努力,野草們終于“全軍覆沒”了,我們征服了它,我們戰勝了它!開始燒紙錢了,烏煙瘴氣,我還咳嗽了幾聲。隨后,再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狼吞虎咽地吃起東西來。這些食物真是美味可口,在加上一覽無余的山間美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滋味,更是回味無窮。
快樂的你,快樂的我,快樂的我們在清明。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13
每年臨近清明節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節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于《清明》這首詩吧?!扒迕鲿r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于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后,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了?!澳袃河袦I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到了,人們帶著悲傷的心情來到了墓地。那老天爺好像懂得人們的心,也哭起來了。那柳條也低垂著頭……?。∏迕鞴澱媸谷藗?!
我們全家拿著鞭炮、紙錢……帶著悲傷的心情來到公墓,一進門,就看見人山人海,聽見了炮聲濃濃,找到了地方,我們就開始掃墓。
爸爸點燃了蠟燭,正正地放在碑的前方,過了一會兒,爸爸又拿起一塊干干凈凈的毛巾認認真真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個字都擦得閃閃發光。我突然發現別人的石碑上都系著一根帶子,我覺得很奇怪,于是我就也買了一根寫著“音容猶在”的紅帶系在石碑上,原來這是為了寄托我們對親人的懷念。接著,媽媽燒起了紙錢,口里還念念有詞,希望外婆過得好,并保佑我們全家幸福!最后,我們還磕了頭,放了鞭炮。
我在回家的路上,心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那些離世親人對我的期盼!
以清明為主題作文篇15
我們這里一到清明節,家家戶戶烙單餅,就連那手藝差的主婦們平時根本不烙單餅,清明這天也要馬馬虎虎烙幾張給全家人吃,這才叫過清明節。實在不行呢,也有那會來事的拙媳婦,和一塊白面,拿到手巧的嬸子大娘家去合伙完成烙餅的任務。
我奶奶就是搟單餅的高手,自我記事起,每年清明節她老人家都要搟上百張單餅。給東家嬸子搟二十張,給西屋嫂子再搟十幾張,還要給城里的叔叔,姑姑搟上二三十張……每年清明節搟完單餅奶奶就要在手脖子上貼膏藥了。即使這樣,奶奶還是樂此不疲。去年我實在心疼奶奶,就說:“今年清明咱家不吃單餅了,奶奶也不用給這家那家搟了?!笨赡棠陶f:“人家讓我給搟餅是看得起我,說明我還有用,這是多好的表現機會,為什么不搟,搟!”你們不知道,我奶奶搟單餅還有一手絕活。把兩個餅的小面團各自揉好,兩個面團中間抹上豆油對齊一按,一次搟兩張餅,而且兩張一起烙,先把一面烙熟,再翻過來把另一面烙熟。這時,周圍邊上有了裂縫,順著裂縫慢慢把兩張餅分開,兩張又香又軟的單餅是我們全家人最愛吃的。更不用說還要在餅里卷上香噴噴的熟雞蛋,拌上鹽和韭菜沫,那鮮美的味道我能回味好幾天呢。
清明,我喜歡香噴噴的單餅卷雞,鮮美的紅燒鯉魚和肉絲炒自家菜園子里的頭茬韭菜,還有媽媽的油煎白菜卷和油榨蘿卜盒子……可是,在爺爺奶奶的心里,綠油油的小薺菜洗凈蘸大醬,又苦又澀的柳樹芽用開水一燙包上幾個包子,才是他們心中的美味佳肴。我不懂這平淡無味的東西為什么爺爺奶奶每年清明節都要弄著津津有味地吃,而且從我記事這十幾年就沒缺過這幾道必備菜,我也曾經問過爺爺奶奶:“別弄這些菜吃了,光雞鴨魚肉就吃不了,要那些沒滋沒味的東西干什么呀?”爺爺奶奶說他們就好吃這一口。有一次媽媽悄悄地對我說:“別再反對爺爺奶奶吃野菜和樹芽,他們吃的是童年的記憶?!?/p>
爺爺奶奶的童年什么樣?我不知道,但是爺爺奶奶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現在國家富強了,家家戶戶也富的流油了。現在想吃肉就有肉吃,想吃海參鮑魚也辦得到,多好的社會呀!我們小時候,一到春天吃地瓜面的餅,日子好的人家餅里卷上大蔥就不錯了,日子差點的卷上點野菜填飽肚子完事。過清明一人分個雞蛋還用手攥一天不舍得吃,每人一張白面餅,吃不飽再吃地瓜面的餅,白面太少不能管夠啊。”難怪爺爺奶奶總羨慕我們,不住的說我們趕上了好時候,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清明真好,有風箏放,有秋千蕩,更有讓人回味無窮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