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小學預科招生計劃
北外附校是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開設外語語種最多、外語辦學特色鮮明的外國語學校。那么它的小學預科招生計劃是怎么樣的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簡介
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北外附校)是唯一一所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投資興辦的外國語學校,包含小學、初中、高中國際教育。
北外附校前身系“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1959年在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外長提議下創建,是全國第一所基礎教育階段外國語學校,以其雄厚的外語師資、高質量外語教學和優良教育傳統而聞名全國,為外語院校和涉外部門單位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是北京市名校。1988年,北外附校因故停辦。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不斷發展,2002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決定恢復舉辦北外附校,更名為“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并于同年恢復招生。2006年,我校遷入海淀區西二旗大街新址,占地面積7.5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98萬平方米,各項設施健全。我校后勤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全面接管,后勤服務水平日趨完善,學校被評為北京市衛生先進單位、北京市文明校園單位。
近年來,我校辦學水平全面快速提升。小學教育發展態勢良好,處在全國一流地位;初中教學業績卓越,中考成績在海淀區排名已在多個方面突破前20位;高中質量在不斷提升。學校現共有112個教學班,在校生近3700人,初中、小學共有公辦免費入學學生600多人。現有專任教師336人,擁有一支由博士、碩士、留學歸國人員及面向全國招聘的優秀教師組成的教師隊伍。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研究員、特級教師林衛民任北外附校校長,林衛民系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專家組成員,曾獲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校長獎等獎勵。
我校繼承了原北外附校的優良傳統,定位為“雙復型”外語特色學校,以培養“外語特長、學業優良、綜合素質全面復合型預備人才”為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開設了“5系列5項目”新課程體系。“5系列”是指:(1)復語課程系列,一個學生學習兩門外語,其中一門是英語,另一門為非通用外語;(2)雙語課程系列,用外語教授數學、商科、科技綜合等知識;(3)英語實踐新課程系列,由外籍“全科教師”教授各類知識,中方助教配合,課程內容由中外方教師聯合研發;(4)主題綜合課程系列,由多學科教師聯合教授某主題類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5)活動類選擇課程系列,類似冰球、高爾夫、射箭、沙畫、行進樂隊表演等體藝類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5項目”是指:(1)國際理解教育項目,研發了國際理解教育的“六大中心概念”“五大學習領域”以及“五融合”的國際理解教育模式:(2)外語實踐與活動專題教育項目,創立了小學“外語實踐新課堂項目”,初中國際同步課程項目,中外教師聯合執教的音樂、手工、野外地理、講故事、感知教育、數的基本概念、戲劇表演和新體育項目等“新課堂”教學;(3)研學旅行與國際交流課程項目,構建了境外研學旅行課程活動與教學方案,與國外姊妹學校建立了同步聯合研究性學習課程,(4)臺灣元智科學教育項目,推進“有組織的學生自主學習和體驗活動”的課堂變革:(5)“四個一” 教育項目,讓全體孩子“有一種好習慣,會一副好口才,練一手好書法,寫一篇好文章”引進書法、作文、演講等培訓機構的專業教師入駐常態課堂,與學科教師聯合授課,以完成“四個一工程”的達標行動。
我校建立了“教師素養提升”、“校本化教師教育”、“發展性教師評價”等系列教師培訓項目,在我校工作的年輕教師成長非常迅速,整體教育實力得到了同行的好評。中國教育報以“凝聚教師的核心武器”為題總結了我校校本化教師培訓工作;“發展性教師評價研究”課題已送審結題,我校被選入北師大教師發展科研項目成員校,中國好教師項目成員學校。
當前,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老外附傳統”,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為己任,繼續開展基礎教育階段開設“多語種”外語課程的實踐,以更加突出的辦學業績,迎接2019年我校建校60周年。
2018年北外附校小學預科招生計劃
一、計劃招生數
小學預科280—300人,10個班。
二、招生對象
1.小學預科:2013年9月1日以前出生的適齡兒童。
2.戶籍不限(外地戶籍,必須符合明年取得在北京上學ID號的基本條件)。
3.身體健康,無哮喘、心臟病等先天性疾病。
特別說明:2018年我校小學預科不招收全寄宿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