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為什么會拖著長長的尾巴
時間:
若馨2
兒童資訊
彗星就像一匹奔馳在夜空中的馬,還會被稱作掃帚星。它們不會用自己的力量發(fā)光,那些光主要是冰和巖石構(gòu)成,彼此融合為幾公里大小的物體。
即使這意味著每一顆彗星都近似一座飛行的珠穆朗瑪峰,但以宇宙的比例而言,彗星數(shù)量仍是不多。
彗星的軌道是一個離心率很大的橢圓,遠遠伸展到太陽系的外圍。
只有短暫地靠近太陽,以很短的距離繞過它,然后再度離開,一走就是幾十年或者幾百年,在太空中寂寞地再轉(zhuǎn)一圈。
太陽系的邊緣地帶又黑又冷,所以大部分彗星都無法被看見。
彗星只有在太陽附近時才會發(fā)亮,于它們的表面受到太陽的灼熱而冰汽化,冰內(nèi)的塵粒于是被釋放了出來。這些塵粒掉進一股從太陽那兒發(fā)出的微粒電流中,這股電流稱作太陽風,馬上就把塵粒吹走,使塵粒減速并停止。
這有點兒像一輛吉普車在炎熱的沙漠風中行駛,它的塵尾夾帶著卷起來的沙粒在風中飛舞。
因為彗星的物質(zhì)反射著太陽光,我們稱它的「塵尾」是彗星的尾巴(還有第二條、較為黯淡的尾巴),從地球上看過去,直到彗星回到宇宙的深處,并且重新恢復它原來的樣子:一個冰與巖石組成的小碎塊。
彗星的華麗只是一時的,在那之后跟隨而來的,是一趟穿過黑夜的寂寞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