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護士稱意外懷二胎被要求辭職 科室稱扎堆懷孕只能關門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以后,各行各業幾乎都出現扎堆懷孕生子的現象,比如,護士、女教師等等,給相關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日前,西安一護士稱意外懷二胎被要求辭職,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一起來聽聽科室是如何回應的吧!
“全面二孩”政策已實施近一年,西安一家醫院科室仍要求員工懷孕必須符合科室計劃,否則可能被辭退。
西安唐都醫院(第四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科二病區護士郭女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今年7月,她將自己懷孕二胎的消息告訴單位后被約談:“要么辭職,要么放棄孩子”。
郭女士稱,從8月1日至今,科室再未給她排班,并將她6月和7月份的績效獎金扣下。
11月18日,該院泌尿科主任王禾向澎湃新聞證實,他當時確實要求郭女士在工作和孩子之間做選擇。王禾說,此前每位護士均簽訂過承諾書,按照科室計劃懷孕,違反者應主動辭職。
“并沒有說不能懷孕,但應該拉開距離、不能扎堆。”王禾稱,因今年以來科室懷孕人數太多已影響到工作,“必須剎住這個車”。
王禾還說,從8月份至今,郭女士一直在家休息,但醫院并沒有辭退她,每個月仍給她發基本工資,但“沒有上班獎金肯定沒有”。
長期關注計劃生育問題的律師吳有水認為,醫院要求員工簽訂計劃懷孕的協議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以此開除員工涉嫌違法。吳有水說,“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后,一些單位“扎堆”懷孕的現象確實存在,用人單位可以對人員安排進行統籌協調,在懷孕時間上與員工充分溝通,但不能對員工有強制要求。
郭女士的工作群里,領導發布的計劃懷孕的通知。
“剩下的人今年都不能生了”
“既然來了,就想把他留下來。”郭女士告訴澎湃新聞,今年7月底,她首先向護士長王娟英匯報,對方告訴她,按照此前郭女士與醫院簽訂的承諾,她沒有按照計劃懷孕,應該主動辭職,但考慮到已經到月底,王建議她上完7月份的排班。
西安唐都醫院是一家三甲醫院,在西北地區擁有較高知名度。郭女士于2001年以合同工性質進入這家醫院工作,最近一次與唐都醫院簽訂合同的日期為2014年11月30日,約定合同期為五年,至2020年12月31日止。
郭女士說,大約在今年3月份,好幾名護士懷孕需要休假,考慮到人手緊張,領導要求剩下的護士簽了一份承諾書,“剩下的人今年都不能生了”。郭女士當時理解醫院的決定,遂在這份承諾書上簽了字。但4月底,她意外懷孕,這是她和丈夫的第二個孩子。
郭女士說,最初她并不知道,等確認懷孕后,也猶豫過是否要這個孩子。但考慮到她今年已經35歲,進入醫學上的生育高齡,再次懷孕并不容易,才決定將孩子留下。
郭女士的丈夫王先生告訴澎湃新聞,妻子被要求主動辭職的那幾天,情緒低落。他認為醫院的規定并不合理,而且沒有考慮到妻子作為高齡產婦的特殊情況。進入8月,他讓妻子仍舊每天去上班,“不要讓人家說你曠工給辭退了”。
王先生說,從8月份開始,妻子就沒有被安排工作,妻子在醫院去了幾天后,覺得精神壓力很大,就在家休息。隨后,郭女士發現6月和7月份近8000元績效獎金被扣。只領到了每個月2000元左右的基本工資。
此后,王先生多次找到該院相關領導,希望能夠人性化處理。他說,他理解醫院工作安排的難處,科室處理的態度讓他無法釋懷。
郭女士找到泌尿科主任王禾,她一再強調,自己懷孕屬于意外,沒有想過隱瞞醫院,詢問如何處理。郭女士說,王禾當時表示,“這個事沒法商量,要么你就不要孩子,要么你就不要上班”。
郭女士說,王禾擔心別的護士效仿她,稱如果不處理“以后沒法管”。
郭女士所在工作群里發的關于員工懷孕安排的內部通知。
科室主任:有科室因扎堆懷孕“關門”
11月8日,西安唐都醫院泌尿科二病區護士長王娟英對澎湃新聞說,郭女士的事“很復雜”,但目前并沒有因為懷孕被辭退,至今仍在給她發放基本工資。至于最終如何處理,需由科室領導決定。
該院泌尿科主任王禾則向澎湃新聞“吐苦水”。
王禾說,泌尿科二病區總共有14個護士,今年陸續有4個護士懷孕,由于這4人都是第一胎,醫院不便干涉。但不久后,第5位護士懷了二胎,他意識到如果更多護士加入懷孕的隊伍,“科室就要垮了”。
王禾說,新增加的懷孕人數給工作安排帶來了壓力,一些沒有懷孕的員工,則流露出不滿情緒,他才要求剩下的護士簽訂承諾書,有計劃的懷孕。他表示,對郭女士的處理,都是依據此前簽訂的承諾,“都有證據在”。
但王禾說,8月份的最初幾天,給郭女士安排了工作,是因為郭女士自己不愿意來,“后來我一生氣就說,你要不來就永遠不要來了”。
王禾說,從8月份至今,郭女士一直在家休息,但醫院并沒有辭退她,每個月仍給她發基本工資。而對于績效獎金,王禾說,“沒有上班獎金肯定沒有”。
王禾承認,他要求扣罰了郭女士的此前應得的6月、7月績效獎。“當時我是逼著她辭職。”他說,如果當時郭女士愿意辭職,績效獎會全部發放,如果不辭職“就先放著”。
但王禾表示,這部分獎金最終仍會發放給郭女士,“沒有人動它”。
王禾告訴澎湃新聞,不久前,該院眼科一個病區,因為醫生和護士共計13人懷孕,直接影響到科室正常工作,迫于無奈只能將這個病區“關門”。他說,雖然醫院沒有統一規定,但每個科室都有自己相應的規定,“要有集體意識”。
他說,泌尿科二病區這些護士正處于育齡期,他擔心也出現扎堆懷孕讓工作陷入癱瘓,所以他才下決定“一定要剎住車”。
規定員工懷孕時間沒有法律依據
從“單獨二孩”政策過渡到“全面二孩”政策后,一些公司和單位扎堆懷孕生產的現象并不少見,而單位要求員工“排隊懷孕”的消息,也不時見諸報端。
2015年6月,河南焦作市山陽區信用聯社《關于加強員工計劃生育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要求女工須在單位規定的時間內懷孕,對未按照計劃懷孕而影響工作安排的,一次性罰款1000元,同時在職務晉升、評優評先等方面不予考慮。
另據央廣網1月5日報道,長春市民鄭女士到一家單位應聘時被告知,如果想要孩子,必須提前一年跟單位申請,單位則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員工生育時間表”,避免讓員工集中在同一年扎堆懷孕,影響正常的工作,一時引發熱議。
福建省統計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對澎湃新聞表示,由于生育意愿的長期積壓,短期內,個別單位出現扎堆生育的現象難免,單位應該看到人口作為資源的長遠未來,為員工懷孕和生產提供支持,不應該相反設置限制。
曾代理多起計生案件的律師吳有水則告訴澎湃新聞,唐都醫院要求員工簽訂計劃懷孕承諾,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以此開除員工,則涉嫌違反國家勞動法。
吳有水說,“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后,一些單位“扎堆”懷孕的現象確實存在,用人單位可以對人員安排進行統籌協調,懷孕時間上與員工充分溝通,但不能對員工有強制要求。
王禾告訴澎湃新聞,目前醫院和郭女士仍處于僵持狀態,考慮到郭女士的特殊情況,如果這期間科室不再出現違反承諾懷孕的情況,郭女士生產后休完產假,可以繼續回來上班。但他又表示“不敢保證”,如果再出現類似情況,可能仍會對郭進行處理,以為別的員工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