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下高中選課"走班" "同桌的你"或消失
&bsp; 高考,是廣大考生人生中一次相當重要的考試,牽系到萬千家長以及老師的心。在教育的不斷變革之下,高考新政即將開始實行。與此同時,也就意味著高中教學將迎來天翻地覆的變化,或正式進入&ld;走班&rd;的時代,而傳統意義上的&ld;同桌&rd;也將逐漸消失。
長春晚報記者 肖虹
我們已經習慣了目前的高中教學模式‐‐每節課學生不動、老師來回走;固定的班級,相同的一群學生在同一間教室一起學習3年。昨日,本報報道了2018年我省將進入高考改革的消息。即從2018年升入高一的學生開始,高中教學將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式進入&ld;走班&rd;時代。按照教育改革&ld;三年早知道&rd;的原則,我省高考綜合改革自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即從2021年高考開始實行&ld;3+3&rd;新模式。2020年前,我省繼續實行現行高考模式不變。
新模式下的&ld;走班&rd;咋走?
實際上,走班制并不稀奇,這樣的教學制度在西方國家已有很長的歷史,中國的大學教育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視之為走班制。相較于目前高中固定班級的教學模式,走班制不會把學生固定在一個教室,或根據學科的不同,或根據教學層次的不同,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動上課。
高考改革后的&ld;3+3&rd;考試模式,前面的&ld;3&rd;是指語文、數學、外語;后面的&ld;3&rd;學生自己在物、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等6門課中自選3門,數學老師會告訴你,這至少將產生20種以上的排列組合。這意味著,每個學生的課程表都可能是不同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課程表走進不同的教室,聽不同的老師講課,下課后再對照課程表找到下一堂課的教室。如果看到這兒,你腦中浮現的是一些國外影視劇作品中,課間學生在走廊里從自己的置物柜翻出下一堂課的書,然后匆忙奔向下一個教室的畫面,那么你想得不錯,未來的&ld;走班&rd;差不多就是那樣。
學生和家長能提前做啥準備?
昨天有一位初二學生的家長孟女士看到報道后致電本報,她想知道,全體學生這樣來回&ld;走班&rd;,會不會走亂啊?自己現在可以做些什么,讓孩子未來更好的適應高中&ld;走班&rd;教學,適應新高考?
記者采訪了部分高中老師和校長,他們坦言,高考改革后對于學生來說,&ld;走班&rd;之前的選課將是第一關考驗,語數外就不用說了,剩下的要如何在政、史、地、物、化、生中&ld;6選3&rd;,這是學生和家長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ld;考慮的維度應該包括孩子的興趣學科、將來的志向、目標大學以及未來社會需求等多方面綜合分析、綜合考量。應該說,對中學生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必要的。&rd;長春市實驗中學的李老師建議。
至于孩子和家長能提前做什么準備?部分高中老師建議,首先是家長頭腦中不能再有文科生、科生的概念,高考改革的首屆學生現在應該還在念初二,應注意在初中階段就把每科的基礎打牢,避免出現嚴重偏科的情況。其次,要特別注意養成孩子獨立學習、自我管的能力,因為高中&ld;走班&rd;后沒有了固定班級,孩子對于集體的認識會大打折扣,可能疏于對紀律上的要求。&ld;走班&rd;后還可能帶來學生&ld;非課&rd;時間的增加,這里的&ld;非課&rd;主要指自習課、作業輔導課、圖書館使用等,能否利用好這些時間,也要靠孩子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與浙江省高考改革有啥不同?
相較已在2014年進入高考改革的浙江省,吉林省高考改革略有不同,浙江的學生除語數外等必考科目外,考生還需從政、史、地、物、化、生、技術等7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ld;7選3&rd;作為高考選考科目。按照&ld;7選3&rd;選課規則,將出現35種不同的組合。
以浙江路橋中學學生選課數據為例,實際操作中共出現了33種選擇,即769個學生中,除了&ld;政化技&rd;和&ld;地政技&rd;組合沒有人選,&ld;物化生&rd;選擇人數177人,&ld;物化地&rd;選擇人數66人,另外也不乏只有1人或2人選擇的組合。
浙江天臺中學實行分類分層相結合模式開展走班教學,2014年入學的高一學生第一學期就已開設職業生涯規劃選修課。在學生成長導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生涯發展規劃、自身興趣、高校招生對選考學科的要求確定選考學科。該校&ld;7選3&rd;的35種組合,學生報名共17種組合,最小組合只有1人,最多組合為&ld;物、化學、生物&rd;共321人。
&ld;走班&rd;制后孩子應該注意些啥?
可以說,高考改革后的&ld;走班&rd;制,把學生的興趣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即學生有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更有興趣的學科學習,或者選自己更加欣賞的老師的課來聽。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變化,譬如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學生將不再有一個固定的班級、一群朝夕相處的同學;再沒有了那個歌聲中的&ld;同桌的你&rd;,甚至連班主任的作用都可能被弱化。
我們的孩子是否能適應這種變化?王維怡小學、初中就讀于本地中小學,初中畢業后進入長春美國國際學校就讀,之后考入國外大學,去年她的研究生申請被哈佛錄取。作為同時經歷過國內小、初教育及IB學校&ld;走班&rd;的高中教育的學生,她坦言,&ld;走班&rd;會給學生帶來更自的空間、更多元的選擇、更大的交友圈,&ld;總的看還是好處多多。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走班后有可能你和任課老師的交流比固定班級時少了,所以要更主動地向老師請教,就學業上的薄弱環節與老師多溝通。&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