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燙傷后家長脫衣涂牙膏 醫(yī)生:應急處理全錯
&bsp; 燙傷是很多幼兒、小兒乃至新生兒都可能出現的意外事故,輕則給寶寶帶來疼痛并留下疤痕,重則危及寶寶性命,所以,做家長的一定要時刻小心謹慎。倘若意外不幸發(fā)生了,一定要學會采取正確的應急處。日前,一名1歲大寶寶貝燙傷后,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幫寶寶脫掉衣服涂牙膏,結果這一系列應急處措施竟沒有一部是對的,令人大跌眼鏡。
本報訊(記者劉睿徹 通訊員陳敏 李菡)一歲4個月的寶寶文文被燙傷后,家人慌忙給寶寶脫衣服、吹空調、涂牙膏,然后送醫(yī)院。醫(yī)生無奈搖頭,應急處一步都不對。昨日,經過撕心裂肺的哭喊換藥后,文文在市三醫(yī)院光谷院區(qū)皮膚創(chuàng)面修復中心好不容易睡著了。
奶奶心疼落淚,她表示,文文剛學會走路,十分好動。25日晚,就在她剛一個轉身,文文踮腳碰倒了餐桌上的杯子,杯子里正是爺爺剛倒的開水,潑了文文一身。孩子的哭聲驚呆了家人。奶奶手忙腳亂地將文文的衣服和紙尿褲揭下,抱到空調房里試圖降溫,又涂上牙膏,以為可以清涼。隨后,一家人把寶寶送往市三醫(yī)院光谷院區(qū)。
該院皮膚創(chuàng)面修復中心的徐培醫(yī)生接診時,發(fā)現寶寶渾身涂滿了牙膏,用生鹽水給寶寶清創(chuàng),孩子再次哭得撕心裂肺,三個大人按住文文,才能讓醫(yī)生繼續(xù)操作。經診斷,文文全身燙傷面積約15%。
當徐培得知家人在燙傷后的處方式,有些無奈和生氣。他說,寶寶側腰部位有一塊巴掌大的創(chuàng)面,很可能是脫衣服時一起帶掉了表皮,正確的做法是立即沖冷水持續(xù)10分鐘‐20分鐘,等皮膚降溫后再慢慢脫掉衣服,而直接抱到空調下吹冷風,很可能導致著涼感冒,加重病情,應該沖水脫衣服后用干凈的被單包裹,并立即送醫(yī)。此外,涂牙膏也不可取,部分牙膏中含有冰片成分,確實能起到清涼作用,但對于大面積較深程度的燙傷,不僅起不了作用,反而會污染創(chuàng)面,增加治療難度,也給患者再次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據了解,燒燙傷后能正確進行應急處的患者及家人在醫(yī)院前來就診的人數中不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