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忙于生計 "小候鳥"又面臨"二次留守"
&bsp; 近年來,隨著農村外出務工浪潮的高漲,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嚴峻,親情的長期缺失勢必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眼下,全國各地陸續迎來暑假,一批又一批可愛的&ld;小候鳥&rd;們終于可以看見思念依舊的父母,殊不知,忙于生計的父母根本無暇顧及他們,那么,問題來了,這些&ld;小候鳥&rd;們將面臨&ld;二次留守&rd;。
隨著全國各地中小學校放暑假,近日,一群群&ld;小候鳥&rd;陸續遷徙來到廣州,與在此打工的父母短暫相聚。然而,對于來自偏僻鄉村的&ld;小候鳥&rd;而言,大城市的生活環境、出行環境相對復雜,&ld;小候鳥&rd;難以適應、融入。他們的父母也忙于生計,無暇照顧,&ld;小候鳥&rd;們又面臨&ld;二次留守&rd;問題。
&ld;小候鳥&rd;在廣州,誰來陪伴他們?&ld;二次留守&rd;問題該如何破解?近日,記者走訪了白云區、番禺區等外來人口聚居區域,并采訪了多家社工機構專業人士。
誰來陪伴&ld;小候鳥&rd;的異地暑期呢?誰來幫他們在廣州&ld;安家&rd;?近日,記者走訪了多個&ld;小候鳥&rd;家庭,發現&ld;小候鳥&rd;來到父母身旁,但于種種原因,多數&ld;小候鳥&rd;缺少最基本的看管、照料,更不用談更高層次的情感與心陪伴。
對于孩子的照看,父母自然是第一責任人。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大部分&ld;小候鳥&rd;的父母工作繁忙,分身無術,&ld;小候鳥&rd;們來到父母身邊后又繼續無奈當起了&ld;留守兒童&rd;,另外,對于來自偏僻農村的&ld;小候鳥&rd;而言,大城市的生活環境相對復雜,&ld;小候鳥&rd;難以適應、融入。
在白云區京溪街梅花園社區,10歲的&ld;小候鳥&rd;劉洋洋正在一間水果檔門口玩耍。洋洋的父母都是打工一族,剛來廣州的他被父母拜托給在城中村檔口做生意的同鄉陳先生看管,晚上再帶回家。
&ld;我們也不是很顧得來。&rd;陳先生坦言,有時候水果檔生意忙起來,自己也顧不上洋洋,只能讓他乖乖待在室內。
除了將孩子托付給同鄉,還有不少打工者將孩子直接鎖在出租屋里。陳先生說,自己有一些同鄉就將孩子放在出租屋里,當被問到孩子面臨火災等危險如何處時,陳先生表示很無奈,&ld;我們也知道這樣做不太安全,但沒辦法,總不能停工吧。&rd;
城市新環境對于初來乍到的&ld;小候鳥&rd;也是一種挑戰。不少受訪的家長表示,鄉村生活相對簡單,大城市的高樓大廈讓孩子眼花繚亂。
過幾天,周小姐的小孩欣欣便要來廣州了,今年寒假,欣欣已經來過一次,&ld;等到回去的時候,孩子對廣州的紅綠燈還是反應比較慢,我們大人時刻要把手抓緊。&rd;
欣欣今年7歲,在老家生活時從未接觸到紅綠燈這種新鮮事物,家里的路多是小道,并沒有太多汽車通過。去年暑假,顧先生的孩子還差點走失了。&ld;其實也就是在家附近迷路了,兜了很久才走回來。&rd;顧先生說,當時遇到這事嚇壞了,孩子回來后立馬叮囑他記住自己的手機號碼,有事第一時間打電話。
白云區青年地帶太和站站長張偉天認為&ld;小候鳥&rd;容易面臨的四個問題值得關注,如墜樓、用電用氣、溺水、交通意外等問題。此外,&ld;小候鳥&rd;回到久未相見的父母身邊,黏合情感&ld;斷裂口&rd;、滿足其情感交流的需求也十分必要。
目前,張偉天正帶領自己的團隊與團區委聯合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幫助留守兒童和&ld;小候鳥&rd;培養興趣愛好,促進親子關系,呵護他們健康成長。在以往的服務中,張偉天留意到,大部分&ld;小候鳥&rd;的父母居住在城中村中,生活水平較低,工作繁忙脫不開身,自然對孩子疏于看管。當孩子孤身一人在室內時,容易面臨墜樓、用電用氣等安全風險;另一方面,來穗&ld;小候鳥&rd;多來自農村,安全教育較缺乏,可能結對到野外游泳、游玩,需要謹防溺水、交通意外等事故。
&ld;此外,家長的陪伴太少,即使來到家長身邊,孩子依然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留守兒童。&rd;張偉天說,&ld;小候鳥&rd;的家長們常常忽略了與孩子情感交流的重要性。&ld;希望父母不要把工作安排得太滿,盡量擠出時間,多陪伴,多交流。&rd;
窗戶、防盜窗的防護要做到位,把孩子獨自留在出租屋內,時常會出現孩子爬入防盜窗、陽臺,發生懸掛陽臺、墜樓等慘劇,父母要履行監護責任。
盡量避免孩子獨自用火、用電、用氣,提醒其不要玩火。
勿讓孩子到一些戶外水域去游泳,應選擇正規的游泳場所。另外,告訴孩子若發現同伴溺水,應立即尋求成人幫助,不盲目施救。
大人要以身作則遵守交通法規,培養孩子養成正確的交通習慣。過橫道時,走人行橫道,注意看紅綠燈。城中村結合部,&ld;五類車&rd;橫行,要拒絕乘坐&ld;五類車&rd;、&ld;黑車&rd;。
大人要帶孩子熟悉周邊道路,教會&ld;小候鳥&rd;識路。一旦迷路走失,要請過往行人幫忙撥110報警,千萬不能跟陌生人走。要記住父母電話號碼。(文/廣州日報記者肖桂來通訊員 方洽旋 圖/廣州日報記者廖雪明、黎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