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下班回家吃飯被通報批評 心里感到委屈
&bsp; 鄉村教師為了鄉村教育的發展,不辭辛勞的堅守在一個交通不發達,經濟落后的地方,為孩子們傳授知識,通常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群體。近年來,隨著時代的進步,鄉村教師也逐漸呈現出&ld;下不去、留不住&rd;的現象。日前,一鄉村教師因下班回家吃飯被通報批評的消息,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原標題:鄉村教師回家吃飯遭通報批評 感嘆無尊嚴和自
&ld;我們鄉村老師本來收入就低,現在連基本的尊嚴和自都沒有了&rd;
&ld;有時候我們搞崗前培訓,有的年輕人培訓完一看,我們這兒交通不發達,條件那么艱苦,掉頭就走了&rd;
&ld;一個教師的成長,除了他的學歷,更重要的是他的責任心、他的研究性學習的能力&rd;
&ld;下班回家吃個飯,就被通報了,心里真的很委屈。&rd;
3月21日,廣西百色市西林縣教育系統內部下發了一份《關于西林縣教育系統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ld;四風&rd;和腐敗問題暗訪督查情況的通報》,李紅(化名)的名字赫然出現在個人違紀現象的名單中,所犯問題是未辦請假手續擅自離校返回縣城。
李紅是西林縣一所鄉鎮小學的教師。她還記得,3月3日,下午5點下班后,她就回縣城的家去吃飯了,沒想到晚上7點被到校督查的暗訪組認定為脫崗。
今年3月初,西林縣的每個教師都簽了一份師德師風承諾書。其中第一條要求教師&ld;每周一至周五放學前必須留在學校&rd;,這并不是指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時間要留在學校,而是從周一上班至周五下班的全部時間都要留在學校。
&ld;我家雖然在縣城,但距離學校才幾公里,何況學生也不上晚自習,為什么下班時間也不讓回家?&rd;李紅感到不解。
這條新規實行后,李紅的家庭生活就被打亂了,不但年邁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得不到她的照顧,而且連家務都做不了。
跟李紅一樣被通報批評的還有她的幾個同事,第一次挨這么重的罰,有的老師第二天上課都沒有心情。
教育局的新規實行后,以前在家住的老師,現在必須在學校住宿,李紅跟其他老師兩人一間宿舍,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ld;我們鄉村老師本來收入就低,現在連基本的尊嚴和自都沒有了。&rd;在西林縣另一所村校教書的杜萍(化名)對教育局的這一舉措也有意見,&ld;再這樣下去,沒準哪天我就想辭職不干了&rd;。
3月24日,帶著基層教師的疑問和不解,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來到西林縣教育局。教育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黃有志給記者出示了西林縣教工委和教育局聯合下發的《加強在教育系統開展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ld;四風&rd;和腐敗問題專項工作的通知》。&ld;我們確實出臺了這樣的規定不讓農村教師&ls;走教&rs;,是為了把之前懶散的風氣治好。&rd;他說。
現在西林縣有一些教師雖然在農村工作,但家卻安在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外的縣城。黃有志說,此次通報提到的幾所鄉鎮學校離縣城有10多公里,學生早上7:30開始進教室,老師如果從縣城趕過去的話,起碼要提前1個半小時出發,這樣來回奔波老師還有多少精力應付教學?
黃有志表示,這種情況下,有的老師平時對教學紀律敬畏心不強。比如,本來星期五他還有課,可為了提前回縣城的家就私下跟別的老師換課。還有的老師因為家離得遠,上課經常遲到早退,教學質量下滑,導致有的學生家長都跑到教育局來告狀了。
此外,工作日把教師留在學校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把更多時間花在教學研究、備課上。目前西林縣正在大力推廣&ld;5+1&rd;有效合作課堂教學實施方案,教育部門希望能借此提升教學質量。
當被問到出臺這樣的規定有何政策依據時,西林縣教育局紀檢監察室主任拿來兩份上級部門下發的文件,一份是2015年9月16日下發的《百色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ld;四風&rd;和腐敗問題專項工作方案》,另一份是2014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組織部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嚴明工作紀律堅決糾正基層領導干部&ld;走讀&rd;問題的通知》,其中均提到要查處治干部&ld;來去匆匆&rd;的&ld;走讀&rd;問題。
&ld;我們根據這個,對教師的&ls;走教&rs;行為進行規范。&rd;該主任表示,上級下發的文件雖然沒有明確提到走教,但兩種行為的性質是一樣的。
盡管規定出臺后,教師中間出現了一些抵觸情緒,但黃有志表示,學校的管嚴了,老師更加盡職盡責。3月23日,他從縣紀委獲悉,這段時間,群眾對教育的評價提升了。
&ld;但教師也是受《勞動法》保護的,8小時之外的時間強制他們留在學校,違反規定的還被通報處分,這會不會涉及行政違法?&rd;
對于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黃有志表示,現在對未辦請假手續擅自離校返回縣城的老師進行內部通報,并不是什么處分,主要目的是提醒他改正。
&ld;我們不是要去哪個老師,而是要引導他從內心認識到轉變作風的意義,單純我們強壓的話,他出工不出力,教學質量還是上不來。&rd;黃有志說,一項改革政策剛剛推出時,會有這樣那樣不完善的地方,以后還會把這項規定更加細化,人性化,跟老師交流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西林是廣西最西部的偏遠山區縣。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到來,讓黃有志有些意外:&ld;難得有媒體朋友關注這里。&rd;他希望記者把西林縣作為樣本,多關注西部教育舉步維艱的局面。
黃有志坦言,面對社會各界對教育越來越高的期待,教育局領導身上的壓力也與日俱增。但優秀教師的流失、教師隊伍結構的老化,導致基層學校教學和管很難抓上去。沒有好的教學質量,好的生源從鄉鎮外流到縣城乃至別的地方,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困擾著當地教育的發展。
&ld;教師空編問題是最讓人頭疼的。&rd;黃有志給記者出示了一份統計數據,西林縣核編后全縣中小學、職校、特校和幼兒園編制總共1660個,但2015年5月統計顯示,全縣各類教職工空編414名,占總編制人數的25%。
空編數多導致在編的教師要承擔更多的工作量,在農村基層任教,待遇低、工作量大,質量要求高、安全責任重,使得農村教師招不進、留不住成為當地教育系統最突出的問題。
每年五六月,西林縣都會通過多種途徑招收新老師。
網絡公開招考是主要的渠道之一。西林縣把報考者的學歷下放到大專,但百色的考生大都選擇報考右江河谷平原一帶的地市,不愿意來西林。2014年西林縣成為廣西唯一一個進行了兩次公開招考的縣。那年計劃招考218個崗位,第一次公開招考才招到70人,第二次別的縣都不再招考了,只有西林縣一家面向所有的社會考生,結果也只招到50人,計劃數還是沒招滿。
和公開招考相比,雙選會招聘的要求更高。除了要求畢業生有教師資格證,還要有大學本科學歷及學士學位,而且招來的老師只能在鄉下任教,面對西林縣偏遠艱苦的條件,這么高的要求很難招來人。
還有一種途徑是通過特崗教師政策招人。黃有志介紹說,這幾年上級給西林縣爭取到100個名額,報名的有70個,但最后進入面試環節的就只有二三十個人,&ld;有時候我們搞崗前培訓,有的年輕人培訓完一看,我們這兒交通不發達,條件那么艱苦,掉頭就走了&rd;。
于好幾年教師空編問題一直得不到妥善解決,西林縣縣長歐陽可爽在縣教育局調研時,曾嚴肅地問道: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年了,怎么一直解決不了?
據了解,目前在西林縣鄉鎮中小學從教的大學本科畢業生,月工資一般是3000多元,扣除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能拿到手的有2000多元。這個收入是在兩年前廣西實行農村教師&ld;增薪計劃&rd;后,自治區財政給農村教師發放300元和200元的偏遠津貼和交通補貼后的薪酬。西林縣為了給邊遠地區執教的老師更多安慰和鼓勵,縣財政按每公里25元給鄉村教師額外發放交通補貼。
黃有志說,雖然因為有額外補貼,西林農村教師的工資比縣城教師還多幾百元,但同比其他財政較好的地市還是低,所以每年都還是會有教師想辦法調往百色市或是離省會南寧近的地方。
他建議,國家和自治區能否一盤棋考慮,對越偏遠地區的教師,給的待遇越高,才能真正幫助這些地方留住教師。目前教師工資是參照當地公務員(課程)收入的平均水平來發放的,這也導致越窮的地方越難吸引人才,加劇教育資源的地域分布不公。
這位基層的教育局領導還呼吁,在教師招錄時,標準不要&ld;一刀切&rd;。五六年前,支撐西林縣教育體系的最大力量就是他們這代從中師培養出來的畢業生,還有右江師專畢業的老師。
&ld;本科生補充進來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肯定有作用,但一個教師的成長,除了他的學歷,更重要的是他的責任心、他的研究性學習的能力。&rd;黃有志認為,學歷只是一個基礎而已,像雙選會招聘規定只能招本科生,就限制了一大批愿意來基層從教的人。
截至2014年,西林縣教育系統有中級資格證書人數566人,未聘任201人,崗位設置缺陷也影響著基層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黃有志告訴記者,以前教師評上職稱了,馬上就能聘,從一所學校調到另一所學校待遇也會一直跟著走。但現在于崗位設置過少,導致不少人評上了職稱也拿不到相應技術崗位的工資。符合條件能評定中級職稱的人員群體,都是每所學校教育教學和管工作的中堅力量,過少的崗位設置量,導致有的教師等了多年仍未被聘上,嚴重影響了工作積極性。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謝洋 實習生 薛瑞環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