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留學生的心酸:在學校受歧視也不愿過度聲張
&bsp; 在眾多人眼里,出國留學就是一件非常光鮮亮麗的事情,不想卻這背后卻也隱藏著種種心酸苦累,而且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所以,不管在任何地方接受教育,所要面臨的困難都是與之相對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侃中國小留學生們的那些心酸事兒。
據美國僑報網引述《密蘇里人報》報道,從韓國轉校至密蘇里大學的學生蔣俞勝(Jag Y-seg)穿過校園時,一名過路的白人學生朝她喊叫并伴有侮辱性語言。他甚至還朝蔣俞勝吐口水。面對這種歧視行為,蔣俞勝卻不知該怎么辦。
截止到2015年秋季,密蘇里大學的亞洲留學(微博)生共有2303名。如果加上亞裔美國學生,該數字達到3082。相對于該校非裔學生對于種族歧視問題進行多次示威的反應,亞裔學生雖然也在經受同樣的歧視,卻不愿過度聲張。
來自臺灣地區的新聞專業學生拉塞爾?許(Rssell Hs)表示,亞裔學生的被動態度多是于擔心同學的騷擾。&ld;我們不認識很多人,我們的社交圈很小。我們不想去得罪他們。&rd;
住在學生宿舍的肯恩?韓(Ke Ha)說,一些白人學生會時常詆毀他。他們會猛擊他的房門然后跑開。&ld;只是因為我是亞裔,他們討厭我的外表、我的口音、我的所有。&rd;
不過,韓從沒想過去上報這種歧視行為,因為他擔心會帶來什么后果,而且他認為舉報也沒有用。同時,他也不愿意讓白人同學陷入麻煩,只是希望隨著 時間的推移他們能夠了解亞洲文化并不再打擾他。&ld;我能解他們無法適應與亞洲學生共處。我只是希望他們能夠自然而然地有所領悟。因為我們都是學生,都處于 學習的過程。&rd;
中國學生有關社團負責人陳佳麗(音,Jiali he)說,許多中國學生不愿聲張是于自己的留學生身份。
新聞專業學生孫一哲(音,Yihe S)說:&ld;我們來這里只是為了學習,不想惹什么麻煩,也不是來改變社會的。&rd;
孫只經歷過一次歧視,但令他銘記至今。幾個白人女生沖著他叫&ld;中國佬&rd;(hik)。&ld;我感到很尷尬也很受傷。這讓我感覺白人不喜歡中國人。&rd;孫將此事報告給了宿舍管員。管員告訴他將會調查此事,但之后卻杳無音信。后來,孫搬出了宿舍。
印度文化聯合會前主席普瑞達默?班得卡(Prathaesh Badekar)認為,校方應每學期至少一次邀請各學生組織舉行公開會議。班得卡認為,亞裔學生之所以忍氣吞聲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權利和之后的結果不確 定,同時也不愿意影響學業。對美國文化不熟悉加上遠離故土使得他們對投訴可能導致的余波措手不及。
亞裔聯合會副主席安德魯?彭(Adre Pha)表示,如果校方希望亞裔學生勇敢舉報歧視行為,就應該設立更加便于學生維權的機構。&ld;到現在為止,我們只在短信、電子郵件和報紙上見過這種機 構,卻沒有見過它的負責人,也不知道誰在那里工作。所以,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討論種族歧視這種敏感話題對學生們來說很困難。&rd;
十月份,密蘇里大學宣布將為所有學生及教職員工進行多樣性與包容性培訓。負責學生事務的凱西?斯克羅格斯(athy Srggs)表示,本學期已經給新生開始了這樣的課程。但完善一個培訓課程需要1年到18個月的時間,所以一開始可能不會完美。
此外,學校新設立了專門處歧視事件的辦公室。副教務長艾倫?厄德利(Elle Eardley)表示,辦公室已設有4名調查員處各種歧視事件,并計劃雇傭教育與預防專家來進一步消除校園歧視。
不過厄德利還表示,若想要辦公室的作用最大化,學生們應更積極地報告此類歧視行為。&ld;我們的工作不是處于真空中的,&rd; 厄德利說。雖然她解一些學生可能不太信任校方,但她正在盡力建立起與學生間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