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5名高三女學霸陸續被世界知名大學錄取
前段時間,不少學霸級的高三學子走紅網絡,賺足了眼球和人氣。眾網友紛紛感慨:這就是所謂的&ld;別人家的孩子&rd;的時候,是不是都很好奇這些&ld;別人家的孩子&rd;是怎么煉成學霸的呢?現在趕快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去探尋一下人家都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吧。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 劉曉星
從2015年12月起,一些世界著名大學開始陸續向世界各地的&ld;學霸們&rd;派發錄取通知書。在這其中,也有寄往中國廣州的。在華師附中和執信中學,五個女孩子在不同的時間里,滿心期待地拆開了來自耶魯、劍橋、牛津、芝加哥大學、布林茅爾學院、科羅拉多學院的信函。這些&ld;別人家的孩子&rd;是如何&ld;煉成&rd;學霸的呢?近日,記者采訪了這些學生。
錄取學校:耶魯、劍橋
秘笈:再難也要去做
在小學二年級之前,代雨辰隨留學(課程)攻讀博士的父母生活在德國,回國后在珠海念書,高中來到華附國際部。她在四五歲時就隨父親學習鋼琴,初三已經拿到了英皇考級&ld;演奏級&rd;證書。除此以外,她還考取了小提琴六級、竹笛達到六級水平,并自學了葫蘆絲。
高二,代雨辰獲得美國ASSIST項目全額獎學金,作為交換生在位于美國華盛頓的國家大教堂學校就讀一年。因為這是一所女校,在這一年中,她開始關注女性研究。為此,代雨辰閱讀了許多關于女性研究的書籍。
華師附中國際部副主任袁拔告訴記者,代雨辰表面上看起來很柔弱,但內心卻有一股勁兒,只要是她認定的事情,遇到再大困難,她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做。
入讀耶魯大學是代雨辰的夢想。2015年1月,還在美國當交換生的她考了SAT,在動輒2300分以上的眾多耶魯申請者當中,她沒有優勢。去年11月底,代雨辰前往北京面試。申請了數學專業的她,與在中國有著31年面試經驗的面試官聊數學、聊藝術,以及自己在中國、德國、美國三國生活的經歷,一聊就聊了三個半小時。而正常的面試時間一般都控制在45分鐘。為何會選擇數學系呢?在代雨辰看來,數學的天空太廣闊了,她非常享受解數學題的過程,可以體驗數學之美以及解決問題的滿足感。&ld;我希望將來往自然科學方面發展,扎實的數學基礎對于從事自然科學研究是必不可少的。&rd;代雨辰說。她在美國做交換生時,入選學校的科學奧林匹克競賽小組(Siee lypiad) 并取得全州比賽生物組金牌。
去年12月,代雨辰拿到了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今年1月,她又接到了劍橋大學最古老的學院之一‐‐麥格達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記者:雨辰認為自己哪方面的特質打動了耶魯嚴格的考官呢?
代雨辰:學術肯定是一方面,成績要進入它的門檻。除此之外,我想可能是自己比較豐富的經歷,還有比較善于解決問題吧。我申請的主文書是以自己小時候的一段經歷開頭的。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曾經被人不小心關在了一間地下室里。那時候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房子里嚇得發抖,卻仍然頭腦清晰地找到了硬物,砸碎了玻璃窗,爬出來逃回到家里。自信、積極、不拋棄、不放棄,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記者:雨辰興趣廣泛,鋼琴和舞蹈更是&ld;精通&rd;,如何堅持下來的?
雨辰媽媽:雨辰的鋼琴和舞蹈都是從很小就開始學了,后來隨著學業越來越緊張,她也有過想打退堂鼓的時候,說:&ld;媽媽我好累,不想練了。&rd;作為父母我們當然是鼓勵她堅持下去,畢竟如果已經有了基礎,半途而廢是非常可惜的。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強迫她,而是跟她商量,稍微減少練習的時間,讓她熬過疲憊期,等到她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到了成就感,這個疲憊期自然就過去了。
記者:那么多的興趣愛好,時間上能安排過來嗎?
雨辰媽媽:時間管能力我們從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舉個例子,剛上小學時,每天放學回家,讓她說說打算如何安排當天的時間,在必要的時候,我會給予建議,然后我就讓她按照自己的安排做事情。我不會陪在旁邊的,只是偶爾去看一下進度。而且我們會立下規矩,做作業時,不能一會兒出來說喝口水,一會兒又出來上個廁所。做作業之前,把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好,然后再專心致志地做作業。
記者:從來沒讓父母操心過嗎?
雨辰媽媽:自從她上小學五年級之后,在學習方面我們開始慢慢放手了。六歲以前,我們總是采用一些游戲的方式來開發她各方面的思維能力,包括數思維、音樂素養、動手能力、閱讀能力等等。她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帶她去市場買菜,就會指著價錢牌讓她認數字,還會把家里的蔬菜、土豆,各種各樣的東西擺出來,讓她數數,總之就是玩中學、學中玩,讓她感到學習本身是一種快樂。
記者:雨辰給人感覺是自信又得體,這是如何培養的?
雨辰媽媽:其實她也經歷過一段比較自卑的時期。她剛從德國回來的時候,不太適應。因為我們在國外的時候,家里說的是家鄉話,然后她在國內課堂發言時,說話可能會帶一點口音,被同學一笑,慢慢地她就不敢舉手了,從一個很活潑大膽自信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悶不吭聲的,有些內向的孩子。在她五六年級的時候,有幾次我看她演出,都感覺她放不開,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當時還是挺著急的,想了很多辦法跟她溝通,最初是面對面談心,鼓勵她,效果不是很好,后來我就誠懇地寫下了許多心里話,放在她的桌上。現在想想,對于一個青春期的女孩子來說,寫信有時比當面溝通更好。既能讓她感受父母的愛,也能引起她對問題的重視。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太喜歡說教的方式,而當面溝通可能會在用語、神情、語調等細節上,不經意地就讓孩子感受到了壓力。而且我說了,她就得馬上回應,沒有一個緩沖,感情表達也不如書面那么細膩。而在信中,我可以非常深情地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女兒,她也有一個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