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一小學7年無書面家庭作業 揭秘學生現狀
除了上課認真聽講,做不完的書面家庭作業也是孩子們的壓力之源。但是在人們固有的思維觀念里,家庭作業不僅僅是檢查學習成果的有效證據,還是鞏固學習的制勝法寶。話說沒有書面家庭作業的生活,你敢大膽想象一下是什么樣的嗎?
&ld;家庭作業&rd;是抓魚蝦。 家庭作業怎么布置?家長要不要參與?這幾天,&ld;家庭作業&rd;成為了浙江老師和家長討論最多的話題。位于義烏市中心的義烏市稠城一校,是一所公辦小學,從2009年開始,就率先推廣&ld;無書面家庭作業&rd;。
一開始,沒有家庭作業的狀態,有家長質疑。如今7年過去了,這種嘗試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家長的擔憂 孩子回家就是拍球、跳繩
小翁是義烏市稠城一校502班的學生,昨天放學回家,他從書包里拿出課外書《論語》,背了其中的一句話,只有20來個字。小翁記性好,只花了2分鐘就背下來了。
這2分鐘,就是小翁的家庭作業。
對于這樣的家庭作業,小翁的父母,一開始并不適應。看著別的同齡人都有作業,家長甚至還給老師打過電話:&ld;為什么沒有家庭作業?回家就是拍球、念童話故事?&rd;
擔憂歸擔憂,張女士卻發現,孩子回家輕松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學習成績也沒有下降。把更多的課外時間留給孩子,她開始慢慢接受。
有些家長,根據這種變化,也做了相應調。一位姓陳的家長說,她會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互動,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計劃。&ld;光課堂上的知識肯定是不夠的。&rd;陳女士說,她主動找任課老師,了解孩子學習情況,再綜合考慮,購買適合自家孩子的課外讀物和習題。
老師的做法 因材施教不強制推行
2009年,稠城一校首批推行&ld;無書面家庭作業&rd;,教語文的何老師沒有報名。&ld;學習生字、語感等,需要重復記憶,學生個體也有差異。&rd;何老師說,兩年里,她堅持布置抄抄寫寫的作業,卻發現成績并沒有比其他班級好,&ld;光靠死記硬背,不行。&rd;
2013年,何老師主動報名參與了第二批&ld;無書面家庭作業&rd;實踐。不過,對于書面家庭作業,何老師并沒有完全放棄,還是會&ld;偷偷&rd;地布置一些練習生字表、寫讀后感等書面作業,不過量控制在半小時左右。
對于這點,學校方面也&ld;睜一只眼閉一只眼&rd;。
&ld;老師可以因材施教。在實踐過程中,學校也慢慢地轉變,推廣但不強制。&rd;義烏市稠城一校校長樓曙光說。
此外,也有老師進行了教學調。教語文的何老師說,她一堂課至少要備3次,第一次自己備,第二次年級組討論交流,第三次是進教室前根據不同班級進行調。
學校的想法 無書面作業不等于瞎玩
根據摸底統計,學校&ld;無書面家庭作業&rd;的程度保持在70%以上,但這不等于讓孩子瞎玩,而是偏向實踐、體驗和互動,并且很多都需要家長參與。
這是不是等于家長作業呢?在樓曙光看來,&ld;家長作業&rd;被叫停,是要求學校不要布置一些超乎學生能力,需要家長來完成的作業,并不等于取消親子互動。
&ld;很多實踐、體驗類的作業,都需家長參與。&rd;樓曙光認為,站在不同立場,對于&ld;叫停家長作業&rd;的解是不同的,很多&ld;家長作業&rd;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ld;加負&rd;。
比如社會舉辦一些評比活動,會通過微信投票,孩子沒有手機,最后都是轉嫁給家長。
&ld;這些才是需要叫停的&ls;家長作業&rs;,和家長陪伴孩子一起的親子實踐類作業是有區別的。&rd;樓曙光認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家長的陪伴非常重要。學校推行&ld;無書面家庭作業&rd;,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要加強親子互動、實踐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