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自主研發金融教材教孩子理財 "周光族"變理財達人
智商、情商和財商是在培養孩子時最長提及的三商,大多數人通常只關注前兩者的培養,而忽視了財商的重要性,其實,財商對于孩子們來說也是不可獲取的一部分,不僅能夠教會孩子們學會財,還能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據悉,廣州市中小學已經逐漸將財納入學習的課程范圍內,在一定程度上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今年9月,廣州市36所中小學(微博)率先全國試水,開設金融財知識教育課程。消息一出,不少人表示,這一課程填補了學校財商、金融財教育的空白。
根據此次調查問卷顯示,在94位受訪者當中,近四成中學生表示對于金融課熱情一般,認為&ld;財技巧都知道,只在于自己想不想去做&rd;。3191%的中學生則表明期待金融課,認為學習財是很有必要的,且自己也需要。值得關注的是,逾兩成學生覺得金融課&ld;沒什么用處&rd;,反而還多了一門課,加重了負擔。剩下的957%學生則持&ld;無所謂&rd;的態度。&ld;財技巧我都懂,關鍵是自己做不到。&rd;高一學生小袁表示,高中政治課雖不設專門的財板塊,但也有相關的財知識與技巧,&ld;可知識歸知識,實際歸實際&rd;。
新快報記者 沈逸云 通訊員 穗教宣
昨日記者探營作為廣州市金融財知識教育課程36所試點學校之一、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走入金融財知識教育課課堂。記者發現,于地處廣州市民間金融街(1181, -033, -272%),早在去年,長堤真光中學便開設了金融特色課程,將中學生的日常財納入課堂,并研發了教材《金融》。
校長蔡練介紹,廣州市金融財知識教育課程的教材《金融財知識教育讀本》初中生版專業性更強,相較之下,學校此前研發的《金融》更貼合學校學生的實際生活,&ld;老師上課會同時使用這兩本教材&rd;。
記者翻看兩本教材,發現《金融》的內容更貼合學校實際,包含了&ld;認識民間金融街的歷史&rd;等&ld;接地氣&rd;的章節。此外,《金融》一書的末尾,還附有專門給家長(微博)學習的兩個課程資料:《給長堤真光中學家長的一封信》、《如何教孩子財》。
金融課是怎么上的?昨日,記者旁聽了一節長堤真光中學的金融課。一上課,屏幕便顯示出這節課的主題:《錢,該怎么花?》
&ld;每張秋游門票100元,學生打5折,16人以上的團體票按成人票6折優惠,怎么樣買秋游門票更劃算?&rd;課上,任課老師劉湘云鼓勵孩子們&ld;當家作主&rd;,為15位同學與10位家長出謀劃策。此后,劉老師又給孩子們出了難題:&ld;除去早、午餐費,父母每周再給你50元,零花錢該怎么花?請設計一份每周消費計劃表。&rd;
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設計計劃表時,有一位學生面露&ld;難色&rd;,她告訴記者,父母從來不給自己零花錢,突然間假設每周有50元,&ld;幸福來得太突然&rd;。
劉老師表示,上完一學期金融課,學生或多或少對財有了概念,不少學生下課后會跑過來問該不該買某樣東西、賬要怎么記。大部分學生坦言,上完課后最實際的收獲,便是&ld;學聰明了,也學精了&rd;。&ld;現在買東西前都會先在心里打小算盤,想想應不應該買&rd;,呂同學說,自從上金融財課后,便開始使用記賬本記錄每筆花銷,再不會像以前那樣任性地&ld;買買買&rd;。
&ld;我爸媽都說幫我把錢存起來&rd;,何同學表示,聽了一學期的財知識和技巧,自己&ld;心癢癢&rd;,也想請求父母&ld;撥款&rd;,讓自己可以嘗試著財。錢還未到手,何同學便開始計劃:&ld;如果拿到了第一筆零花錢,我要自己去開個銀行賬戶,把錢存到銀行里。&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