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兒童溺水何時才能避免(2)
據媒體調查,今年6月1日到7月15日,深圳市一個半月內已有9人溺水身亡,其中15歲以下兒童4人。
此外,根據浙江省死因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14年全省共發生730例淹溺死亡,其中1-14歲兒童為93例,占淹溺總死亡人數的1274%。其中,40例發生在7-8月。
實際上,每到暑期,很多家長和學校都如臨大敵,不少學校除發布通知提醒家長注意外,還和家長簽訂責任書予以提醒,但兒童暑期溺水事件的頻發,讓本應是快樂的假期蒙上了一層陰影。
近期全國頻發的溺水事件,再次敲響了兒童暑期安全警鐘。在令人心痛的悲劇背后,是監管環節的明顯漏洞。
減少兒童暑期溺水風險的關鍵環節,除了兒童自身外,還在于學校、家長和設施。只有環環責任到位,才能減少悲劇發生。但在現實中,這些環節往往不同程度地&ld;掉鏈子&rd;。
&ld;過橋先后不要爭,水庫深潭莫靠近,游泳沖涼淺水邊,自古水火都無情。&rd;雖然類似的安全教育口訣每年暑假前都會在不少學校誦讀,但是否真正讓孩子&ld;入腦入心&rd;還有待驗證。
&ld;學校對孩子進行的安全教育遠遠不夠。&rd;哈爾濱市某小學教師介紹,每年暑假前,學校都會用廣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班主任也會在班級加以強調,但一般都是念一些教育部門下發的文件,至于學生到底聽沒聽不好說。他認為,安全教育應該融入日常教學,耳濡目染地讓學生認識安全的重要,而不是作為放假之前的&ld;例行公事&rd;。
長春家長劉瀟告訴記者,身邊的家長朋友寧可花錢帶孩子去上各種音樂、外語培訓班,也不愿意花時間帶孩子去聽一場免費的安全講座,覺得危險的事情離自己很遠,忽略了培養孩子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
家長監管的缺失也十分普遍。長春市育新小學四年級學生李澤宇的父母都是雙職工,一到放假他就被送到鄉下爺爺家。在鄉下,爺爺奶奶每天的任務是給李澤宇做飯,夏天炎熱,李澤宇跟附近孩子出去玩耍,老人們卻沒法外出看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