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可致發燒 寶寶發燒的10大可能原因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65℃,小朋友的體溫通常會高出一些,但若超過375℃,我們就可以&ld;懷疑&rd;寶寶發燒了。那么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燒都有哪些原因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很多新生兒會被媽媽連同四肢包裹的密不通風,然后抱來醫院求診說寶寶發燒了怎么辦?其實,穿太多是許多新手媽媽的通病,提醒媽媽們,給寶寶穿衣服的準則是,比大人少一件。
臨床上所指的體溫超過375℃就是&ld;發燒&rd;,通常是指&ld;口溫&rd;。因為可測量體溫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別定義如下:口溫375℃以上(含);耳溫375℃以上(含);腋溫37℃以上(含);背溫368℃以上(含);肛溫38℃以上(含)。
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癥狀。原因可輕可重,如果沒有伴隨其他癥狀,就可能只是體溫控制中樞失去平衡。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有發燒以外癥狀出現,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不可忽視。
人們常會把&ld;感冒&rd;和&ld;發燒&rd;聯系在一起,而對孩子來說,引起發燒的原因,不少都是消化不良、積食鬧的。
專家說,中醫學認為,飲食不當引起積食后,會導致脾胃功能損傷,長久如此,產生的內熱不能及時排除,勢必會外發而導致發熱。
一般因積食發熱多為低熱狀態,同時還會伴有舌苔厚、腹脹腹痛、煩躁不安、睡眠不好等表現。
因積食引起的發燒多見于孩子,尤其是哺乳期的嬰幼兒。這是于,一方面,嬰幼兒飲食量無法自我控制,家長稍不注意就會使孩子吃多;另一方面,乳制品不易消化,在胃里結成塊狀容易生熱,再加上孩子消化系統本身就不夠健全,從而更容易導致積食。
為了讓媽媽們不至于手忙腳亂,正確面對并處寶寶發燒的問題,我們請楊健志醫師就新生兒科和一般兒科做門診統計,將寶寶發燒&ld;最有可能的原因&rd;做前10名排列,并標示其危險性。
不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癥狀不一,發燒、食欲下降、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都有。
醫師會給予&ld;癥狀治療&rd;藥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但若照顧不當,并發中耳炎、腦炎、腦膜炎等,就會有高燒39℃以上的危險。
危險指數:★★★★★(第5名)
耳鼻喉的問題通常會有發炎現象,所以會有紅腫的產生,是一種病毒感染。
癥狀多變,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愿意進食)等。
醫師會給予&ld;癥狀治療&rd;藥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該疾病容易并發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會有高燒39℃以上的危險。
危險指數:★★★(第7名)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歲前后的寶寶最容易得。
典型的癥狀就是會莫名高燒(39℃以上),大約持續3~4天,然后起紅疹(此時燒會退去),紅疹通常會慢慢消失,不會留下任何疤痕,也沒有其他并發癥,家長不必擔心。
危險指數:★★(第8名)
因施打疫苗而有輕微發燒的寶寶很多,但會引起較明顯發燒的通常是在注射&ld;白喉、百日咳、破傷風&rd;的疫苗后。
若有身體不適或感冒則不適合帶寶寶去打疫苗,以免癥狀混淆。
72小時內是注射預防針發燒的觀察期,超過就不是因為疫苗而引起的發燒了,家長要另外做判斷。
危險指數:★(第9名)
它是一種細菌侵蝕到血液中的疾病。
通常是近親聯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的結果。
有敗血癥的患者會有1/3幾率合并腦膜炎,所以危險性排第二。
危險指數:★★★★★★★★(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