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廣東東莞市中小學將足球納入必修課程
近些年來,國家開始大力發展校園足球文化,足球成為了許多地區的主修課程之一,廣東東莞也是這樣,從今年開始,廣東省中小學將把足球作為孩子們的必修課程,每周都要給孩子開展足球課程。想要了解更多最新兒童資訊嗎?請看
《方案》初步確定,全市各中小學從今年9月開始把足球作為必修課,納入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體系。其中,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市足球項目推廣學校應把足球作為特色課,開展系列化單元教學,每周1節課;義務教育階段普通學校每學期在常態課教學中開設足球課程,開設8~10節課;高中階段普通學校每學期應根據學生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開設不同種類的足球課程,開設6~8節課。
教育部門希望借此方案,改善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足球運動在中小學全覆蓋,校園足球體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先進行列。到2017年,東莞力爭創建40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推廣學校遍布全市,組建300支學校足球代表隊(其中女子足球隊所占比例不低于20%)。
曾在多所公辦學校擔任校長職務的一位教育界人士對記者說,足球能鍛煉耐力、團隊合作力以及敏銳的觀察力等,所以校園推廣足球是值得肯定的。
為此,《方案》建議,通過招錄、兼職、轉崗或購買服務等方式,吸收高等院校足球專業畢業生和退役高水平運動員到東莞中小學校從事足球教學、訓練工作,解決校園足球師資不足的問題。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配置不少于1名具有足球D級以上教練員證書的專職體育教師,市校園足球項目推廣學校要配置1名以上專職足球教師。
&ld;師資應該不是太大問題,關鍵是看學校有沒有發展體育的意識。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學校仍是將考試擺在第一位,不少學校甚至讓體育課為考試讓位。&rd;該教育界人士表示,東莞大部分校園建設都不錯,都設有400米跑道,內有標準化的足球場,少部分民辦學校雖沒有標準化的足球場,但也有足球場供學生使用。
對于足球進校園,一位公辦中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足球的確應該重視,但足球進課堂不應&ld;一窩蜂&rd;式。
&ld;足球進課堂,應從增強國民健康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為了競賽或考試。如果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讓足球成為必修課,只會加重學生的負擔。&rd;該人士表示。
兒子就讀南城某公辦中學的陳女士表示,足球進學校雖然是好事,但不應強制,&ld;重要的是讓孩子發現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如果孩子自身不喜歡足球,那么非要上足球課,豈不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了嗎?&rd;
家在萬江的家長林先生則對足球入必修課表示贊同,&ld;孩子說不定接觸了足球,就有可能喜歡足球。&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