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么說核電技術是一把“雙刃劍”(2)
時間:
書之意2
為什么
核電是一種清潔﹑安全﹑經濟﹑高效的能源。與煤電相比,核電盡管一次性投入較大,但從長期投入與產出的比較中可體現出它的經濟性:法國的煤電成本是核電的175倍,德國為164倍,日本為151倍,韓國為17倍,美國的核電成本早在1962年就低于煤電成本了。因此,核電是各種新能源中唯一比煤電甚至水電成本更低的可再生能源。許多國家都建起了核電站,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處于運營的核電機組為434臺,凈裝機容量372 760兆瓦,其中中國在運營的核電機組有15臺,凈裝機容量11 881兆瓦。可以說,核電已經與水電、火電一起成為支撐世界電源的三大支柱。
&esp; 但是,核廢料的處置以及核事故的發生,會造成極大的環境破壞和人員傷亡,這是核電技術最令人擔憂的另一面。
1986年4月26日,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猛烈爆炸,同時發生火災,反應堆內的放射性物質大量外泄,帶有放射性物質的云團隨風飄散,連遠在瑞典東部沿海地區的輻射劑量都超過正常值100多倍。核事故使烏克蘭地區水源被污染,蘇聯及其周邊各國的農牧業大受其害,綜合損失達到數千億美元。有報道稱,核事故造成33人死亡,300多人受到嚴重輻射,更多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輻射污染,28萬多人疏散到了輻射區以外。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大地震,引發大海嘯,福島核電機組也發生嚴重核泄漏。地震過去一年后,核電站附近區域的核輻射強度依然高達470毫希每年,遠高于安全值,這些受到核污染的區域已被劃定為永久禁居區。
核電站事故暴露了核電在技術、管和選址諸方面都還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核能對人類具有可怕的&ld;殺傷性&rd;,對環境也有產生嚴重污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