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染為什么會波及嬰兒奶粉(2)
時間:
書之意2
為什么
放射性核污染是指放射性核物質泄漏后的遺留物對食品的污染和對環境的破壞,主要指核輻射、原子塵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以及這些物質對環境污染后造成的次生污染,譬如被核物質污染的水源對人、畜的傷害等。核污染的來源包括核武器爆炸形成的熱輻射傷害、核輻射傷害、放射性存留;核電站泄漏;工業或醫療上使用的核物質遺失等。
對于核爆炸造成的核污染,人們往往比較容易解。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相繼投放的兩顆原子彈,曾造成數十萬人死亡,即使是幸存者,后來也飽受癌癥、白血病和皮膚灼傷等輻射后遺癥的折磨。核爆炸的毀滅性傷害和此產生的開放式核污染,其危害顯而易見。
相比核爆炸,核電站事故后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質中,一些&ld;短壽命&rd;的放射性物質相對來說危害不大,而一些&ld;長壽命&rd;的放射性物質則要危險得多。所謂的&ld;壽命&rd;是指放射性物質的&ld;半衰期&rd;‐‐放射性物質的半數原子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目前在運行的核電站都是基于高溫分裂鈾的原,在鈾裂變過程中會產生100多種新的化學物質。例如,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造成的核反應堆熔解后,釋放出一些較低毒性的放射性氣體,如氮-16、氚和氪,這些氣體比較輕,會快速消散。氮-16迅速轉變為穩定的氧;很輕的氪氣進入大氣后也會迅速消散;氚氣能量很低,半衰期為12年,衰變時會以穩定的氦氣形式存在。但是,另一種危險物質銫-137卻是有劇毒的。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能通過食物和水被人體攝入,就類似灰塵被人體吸入一樣。人體接觸一定量的銫-137,會增加癌癥的患病率。核事故發生后,銫-137大量存在于空氣中,而且無孔不入,結果就使當地的奶粉產品受到了放射性污染,這樣的奶粉只能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