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江南園林那么的小巧玲瓏
不同的園林有不同的設計風格,有不同的特色。中國作為傳統的文化大國,園林建筑當然也非常的不錯,中國傳統的園林以其源于自然山水、強調詩情畫意和意境塑造的鮮明特色著稱于世,可是你們知道為什么中國江南園林都那么小巧玲瓏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先要介紹一下江南究竟指的是哪里。傳統意義上江南的核心地帶是指太湖周邊地區,它包括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和江西等地,如果從文化的角度來說還應該包括地位置在長江以北的揚州地區。江南園林發展得最興盛的地區當推蘇州。江南園林的發展始于晉室的南遷,在五代十國以及隨后的宋代逐漸興盛。明代以后,依托其優越的地和氣候條件,江南成為中國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使江南成為中國私家園林蓬勃發展的地區,江南園林也代表著中國現存私家園林的最高水平。
江南園林之所以顯得小巧玲瓏,是和其私家園林的性質分不開的。傳統的皇家園林占地廣闊,這種園林可以在自然山水的基礎上加以改造而成。而現存的私家園林大多建于明、清兩代,江南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相對密集,建于城中的私家園林大半依傍住宅,所以占地面積較小,只能造得小巧玲瓏。
在江南園林中,既可以舉辦宴會和其他的小型聚會,也可以游園賞景,園林還經常作為活動的背景和舞臺。于需要近距離觀賞,江南園林內的門窗花格、欄桿和磚木雕刻就必須圖案精美,細膩的細節就更加突出。從這點意義上來說,小巧玲瓏更適合觀賞近景。
為了在有限空間內構成富于變化的風景,江南園林一般通過游覽路線把各有側重的主要景區聯系在一起,以此來影響游人的感覺,起到&ld;小中見大&rd;的效果。例如蘇州的留園,進入園門便是一連串狹窄的小院和曲廊,穿行之后則入古木交柯景區,頓時覺得豁然開朗。各景區的劃分手段豐富多樣,墻、廊、建筑、假山等皆可以作為空間的邊界,而通過漏窗的形式和面積,廊的位置等變化,更讓景區各空間之間的關系達到隔中有透、虛實相間、開合有致,讓小巧玲瓏的園林增大了空間的層次和深度。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經濟發達、財富聚集,同時城市人口密集、空間有限,因此,人們在建造園林的時候,將智慧巧妙地凝聚在有限的空間里,造出了形式多樣、細節精美、空間小巧的園林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