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歐洲園林會出現“中國風格”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住在一個舒適有時尚的地方,每次出去游玩,看到外面如此多的古建筑非常的經典好看,歐洲園林大家有過了解嗎?它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臘園林為淵源,以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風景式園林為優秀代表的園林,可是為什么有的歐洲園林會出現&ld;中國風格&rd;呢?
這主要還是因為中國古代造園藝術和歐洲古老的建筑藝術進行了頻繁而充分的交流。17世紀以來,中國與歐洲在商業、宗教和政治方面的交往不斷增加,有關中國園林的信息便開始傳入歐洲。這些信息有的來自出口歐洲的瓷器、刺繡等商品上以園林為題材的圖案,有的來自游歷者、使節和傳教士對于中國園林的記載。這些并不完全準確的信息一時成為歐洲人模仿中國園林建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歐洲園林的原始資料。
從17世紀末到18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的思潮席卷了個歐洲,具有中國風格的園林作為浪漫主義思潮推崇的異國情調的一部分在歐洲,尤其是在英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在這段時間里,英國出現了受到浪漫主義影響并帶有中國風格的疊石、假山、山洞和拱橋組成的園林,這種園林的風格與西方傳統的幾何式園林布局風格大相徑庭。
18世紀中葉,威廉&iddt;錢伯斯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園林在英國的提倡者。錢伯斯年少時曾在中國的嶺南地區生活過一段時間,后來接受建筑學教育。他在其著作《東方造園藝術泛論》和《中國建筑、家具、服裝和器物的設計》中,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中國的園林、建筑和家具等。錢伯斯在受建筑學教育以后再也沒有回到中國,因而書中的一些數據主要是憑借早年生活的記憶記下來的,難免產生誤差,但他敏銳地意識到中國園林的設計原則在于創造各種各樣的景,重視對自然風光的剪裁、提煉和集中。錢伯斯認為,具有歐洲風格的園林雖與周圍的鄉村風光完全融合在一起,但它畢竟缺乏創造力。所以,他在倫敦的基尤植物園營造了一片中國景區,景區中一座仿中國風格的寶塔拔地而起。錢伯斯的成功使得當時在英國營造具有中國風格園林的人越來越多。
打那以后,園林建筑中的&ld;中國風&rd;進一步向歐洲大陸刮去,德國卡塞爾附近的威廉阜花園、德紹附近的奧朗寧波姆花園、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德洛特寧霍爾姆花園都成了帶有中國元素的園林。連意大利和俄羅斯的部分園林建設也被卷進這股旋風中去。
不過,在那個時代,歐洲人對&ld;中國風格&rd;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在很多情況下&ld;中國模式&rd;甚至于同&ld;哥特式&rd;混為一談。大多數造園師僅僅根據間接了解到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來完成園林的設計。其實,這種情況也差不多同時發生在中國,當時圓明園的設計師明明在興建西洋樓,卻以琉璃瓦覆蓋了屋頂,這屬于文化傳播過程中的一種解偏差現象。說得好聽一點,也算是一種小小的創意吧。隨著西方浪漫主義思潮的漸漸平息,這種并未把握中國園林真正精髓的所謂&ld;中國風格&rd;的園林不再流行。
當今世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密切,一些真正能夠體現中國園林藝術成就的精品園林因而陸續在西方國家落成。比如,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的中國式園林&ld;明軒&rd;,以蘇州網師園的一部分為藍本,造得精彩別致,堪稱境外中國園林的經典之作。但它與18世紀歐洲人建造的具有&ld;中國風格&rd;的園林并無直接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