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得越高為什么越容易感覺到地震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城鄉的差距的不斷擴大,人們紛紛涌入城市,如今的城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街上都是人擠人,非常的繁榮擁擠。就連住的地方都是非常的高大狹小,其實住在高的地方有好處也有弊處,你們知道嗎?住在高層的人會比住在低層的人更能感覺到地震呢?這是為什么呢?下面一起來了解洗一下吧。
這是因為當地震發生時,對于同一棟建筑而言,建筑各樓層的振動幅度隨著其位置所在高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大。這就好比給你一根筷子,手拿住的那一端稍微晃動下,筷子的另一端偏移會更大。同樣道,住在樓層越高的人感覺振動會更強烈些。
對于兩棟不同高度的建筑而言,它們在地震時的振動反應也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主要是于共振現象引起的。所謂的共振現象就是當系統受到外界激勵引起振動時,若外界激勵的頻率接近于系統本身的頻率時,系統振動的振幅可能達到非常大的值。當地震發生時,地震波就好比外界激勵,具有一定的激勵頻率,建筑就好比是一個系統,也具有自身特有的振動頻率,就像每個人特有的性格一樣。低層建筑的自身振動頻率高,而高層建筑則相對較低。對于從遠處傳來的地震波而言,其往往含有較豐富的低頻率,在這種富含低頻率地震波的激勵下,高層建筑就容易出現地震引起的共振現象,從而對建筑的振動幅度產生放大效應。而低層建筑于自身頻率較高,其與低頻的地震波激勵頻率不合拍,則并不會出現這樣的效果。因此,建筑越高,再加上你住的樓層越高,自然就越容易感覺到地震了。
既然住得越高,就越容易感覺到地震,那么地震來臨時高層建筑是否就越不安全呢?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同一個地區的同類建筑,設計的時候是按照相應標準進行抗震設防的。從建筑安全角度看,高層和低層的安全性是一致的,因為采用的設防標準是相當的。高層會采取更嚴格的技術措施來達到這個標準。比如高層建筑為了防止地震中發生倒塌,強化了很多關鍵部位和構件,設計了耗能減震構件來吸收地震能量,同時,還不同程度地設計有多余的構件以保證建筑在地震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