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陰雨天會電閃雷鳴
最近天空好像有點生氣,導致這兩天一直都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的,弄的出行都非常的不方便。其實雷電是自然界最為壯觀的天氣現象之一,經常伴隨著狂風暴雨,發出耀眼的光芒和震耳欲聾的聲響,有時還會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可是有誰知道為什么陰雨天有時會電閃雷鳴嗎?
古人于不能正確解釋天上為什么會打雷,就把打雷與鬼神聯系起來,創造了很多神話故事。1749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通過風箏實驗,揭開了打雷的神秘面紗,證實了&ld;雷就是電&rd;,打雷是大氣中的自然放電現象,奠定了現代雷電防護技術的基礎。
當天空中的云開始形成時,云中的帶電粒子數量較少,不會打雷。會產生雷電的云,通常是人們常說的雷雨云,是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發展十分旺盛的對流云,云內有強烈的上升氣流和下沉氣流,隨著云體越來越大,云層越來越厚,最終連成黑壓壓一片的滾滾烏云!這時候,云里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粒子也在大氣對流、大氣電場、重力等各種因素作用下,分別在云層的上部和下部聚集起來,形成正電荷中心和負電荷中心。當正負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擊穿空氣,在云層內部或者兩塊云之間,或者在云與地面物體之間產生長距離的放電現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閃電與打雷了。
雷電的放電電壓可達50萬伏以上,最大放電電流可達30萬安,強烈的放電電流在空氣中通過時,發出閃光,同時空氣驟然升溫,可以到16 000℃左右。熾熱的高溫使空氣受熱迅速膨脹,并猛烈地推擠周圍空氣,使空氣產生劇烈的振動而同時發出強烈的閃光和爆炸般的轟鳴聲。所以,打雷時會出現電閃雷鳴的現象。于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得多,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雷電離我們越遠,看到閃電與聽到雷聲的時間間隔也越長。
雷聲在傳播過程中受到大氣折射和地面物體反射后會衰減,因此,離我們越遠的雷電,聲音衰減越多,我們聽到的雷聲也愈小。如果我們聽到的雷聲是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好像在我們頭頂上爆炸似的,說明這個雷電離我們很近,它對地面的建筑物和生物的威脅很大,我們要小心防護,以防出現雷擊事故。反之,如果聽到的雷聲較小,說明這個雷電離我們較遠,對我們的威脅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