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桂林山水能夠“甲天下”
時(shí)間:
書之意2
為什么
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未若獨(dú)秀者,峨峨郛邑間。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王昌齡和李商隱等多位著名的古代大詩人都曾稱贊桂林山水的美麗。可是為什么桂林山水能夠&ld;甲天下&rd;,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簡單來講,它們之間的主要差別在于組成山體的巖石不同。黃山、泰山和華山等的巖石難被風(fēng)化侵蝕,所以山洞較少,尤其是沒有互相連接、四通八達(dá)的山洞。但桂林山水的巖石為石灰?guī)r(碳酸鹽巖),這是一類很容易被流水化學(xué)溶蝕的巖石。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巖石中的碳酸鈣會(huì)溶解于水。日久天長,巖石會(huì)被流水塑造成不同的形狀,也會(huì)被溶蝕出大量的洞穴,于是形成像象鼻山那樣的形狀以及大大小小的洞穴。水流在石灰?guī)r的縫隙中流動(dòng),不停地溶解并帶走其中的巖石物質(zhì),時(shí)間長了會(huì)將不同的洞穴連接起來,還會(huì)形成一座座&ld;地下迷宮&rd;。
科學(xué)家一般把這種石灰?guī)r形成的地貌類型稱為喀斯特地貌,這是英文&ld;karst&rd;(巖溶)一詞音譯而來,也可以稱作巖溶地貌。世界上大約有5100萬平方千米的喀斯特地貌區(qū),分布在中國西南地區(qū)、越南北部、歐洲阿爾卑斯山區(qū)、俄羅斯烏拉爾山、澳大利亞南部、美國肯塔基和印第安納州、古巴和牙買加等地。中國的喀斯特地貌區(qū)面積很大,約占國土面積的1/10,主要分布在廣西、貴州和云南東部地區(qū)。于石灰?guī)r容易被溶蝕,所以喀斯特地貌在碳酸鹽地層區(qū)分布最廣。桂林處于中國喀斯特地貌區(qū),因此具有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