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人認為現代人是“亞當”和“夏娃”的后代
小朋友們,在小時候總是十萬個為什么。對世界充滿好奇,常常問父母我們是怎么來的啊?人是怎么來的呢?中國傳說是女媧捏土造的人,而外國則相傳人是亞當和夏娃勝的后代,可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人類和其他多細胞生物體的活細胞中,含有一種叫線粒體的細胞器,它們是細胞的能量供應中心,能產生腺苷三磷酸(ATP),為細胞提供生反應所需的能量。一般來說,細胞中的線粒體都來自母親的卵子。雖然父親的精子也能夠在受精時提供100個左右的線粒體,但在受精后數小時內,這些線粒體幾乎全部被破壞。
線粒體與其他大部分細胞器不同,它們具有自己的遺傳物質DA,不需要細胞核遺傳物質的參與就能夠復制自己。因此,線粒體DA具有相對獨立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來自同一母系祖先所有后代體內的線粒體DA會逐漸產生差異,而且繁衍的代數越多,差異就會越大。線粒體DA就像是一個穩定的定時器,同一個祖先的后代族群的線粒體DA差異程度越大,就代表它們各自累積的突變越不相同。根據這種突變的差異程度,可以推論后代族群分家后獨自演化的時間。
1987年,英國的《自然》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報道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麗貝卡&iddt;卡恩和阿蘭&iddt;威爾遜等的一項最新研究工作。他們用線粒體DA這個計時工具,分析了從人類各個族群的女性胎盤采集純化的線粒體DA。通過比較這些線粒體DA間的差別,他們繪制出了一棵顯示人類線粒體之間關系的系統樹。結果顯示,所有女性的線粒體都是來源于同一個母親祖先。不僅如此,他們還計算出這個最早的雌性共同祖先于15萬~20萬年前出現于現今埃塞俄比亞、肯尼亞或坦桑尼亞地區,這個論被稱為&ld;走出非洲論&rd;。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報道留下的漣漪一直持續到今天,影響范圍遠遠超出了遺傳學家和古人類學家,影響到了幾乎每一個人,這個女性祖先被命名為&ld;線粒體夏娃&rd;。
無獨有偶,另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男性祖先。他們是通過人類男性體內的Y染色體得出這個結論的。在人類的染色體中,X和Y染色體控制著人類性別,其中具有Y染色體的都是男性,而這個染色體只能父親傳給兒子。因此,一個男性祖先的所有男性后代都會含有來自同一祖先傳遞下來的Y染色體。和線粒體DA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后代間Y染色體會因為不斷產生的突變而存在差異,且距離祖先越久遠的后代間,差異就越大。因此,通過分析計算全球不同族群男性Y染色體的差異,就可以推測出他們的男性共同祖先生活的時間。
1995年,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阿卡西和吉爾伯特等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測定了世界各地的38名男性Y染色體的FY基因區,結果顯示這些人FY基因區中的DA序列竟然完全相同!他們利用現生人類與猿類這個基因序列的差異,推算出現代人有一個共同的男性祖先,出現的年代是在大約27萬年前,地點在非洲,這個共同的男性祖先被稱為&ld;Y染色體亞當&rd;。之后,很多科學家利用相似的方法在不同的地點,進行了不同的分析和計算,最后將現代人男性共同祖先生活的時間限定在14萬~6萬年前之間。
祖先。每個人上溯很多代,都有很多個祖先,每個祖先都給后代提供了一部分遺傳物質。&ld;線粒體夏娃&rd;和&ld;Y染色體亞當&rd;就是提供線粒體DA和Y染色體片斷的祖先,但其他的祖先也對我們的基因有貢獻。比如,同樣也是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現生歐洲人基因中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隨著研究的不斷發展,相信未來能找到更多的人類共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