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負子蟾要背著孩子
不同的環境適合不同的物種生存,每個物種也各有特色,大家知道嗎?在南美洲的圭亞那和巴西的熱帶森林中,就有一種以奇特繁殖方式的兩棲動物負子蟾。顧名思義,負子蟾媽媽是將自己的孩子背在身上撫育的。可是為什么負子蟾要背著孩子,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負子蟾進入生殖期后,雄蟾并不像其他蟾蜍一樣發出&ld;呱呱&rd;的求偶聲,而是會發出細微的嗡嗡聲來吸引雌蟾;雌蟾進入生殖期后,一經入水,背部的皮膚就會變得像海綿一樣松軟,并且形成許多蜂窩狀的小穴,數量多達幾十甚至近百個。與此同時,雌蟾的泄殖腔壁外伸,形成管狀產卵帶,彎曲于背上。當雌蟾被雄蟾吸引過來時,雄蟾會給雌蟾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爬上雌蟾的背部,在它的背上擠壓產卵帶,將卵擠出并且排出精子,使卵細胞受精。殷勤的蟾爸爸把受精卵一個一個地壓進蟾媽媽背上的&ld;小窩&rd;里,并分泌一種膠狀物質,把卵&ld;封住&rd;,防止卵滑出,蟾爸爸的任務就完成了。
在以后大約3個月的時間里,蟾媽媽就這樣一直背著小寶寶們,一點也不覺得辛苦,讓孩子們在自己的背上慢慢長大。經過蝌蚪期,直到變成幼小的負子蟾(有的是蝌蚪晚期)后,蟾寶寶們就會頂開&ld;蓋子&rd;,和滿身&ld;膿包&rd;的蟾媽媽告別,開始在水里獨立生活。等小蟾全部離開后,蟾媽媽會在樹上或石頭上蹭背,蜂窩狀的皮膚便脫落下來,又恢復繁殖前的模樣。
大多數兩棲動物交配后,受精卵在水中完成發育。雖然一次可以產成百上千個卵,但是于天敵捕食等其他因素,只有為數不多的卵可以存活下來。而負子蟾雖然每次產卵不多,但受精卵蟾爸爸辛勤地安置在蟾媽媽的身上,又有蟾媽媽的皮膚保護著,可以避免外界環境的干擾。此外,蟾媽媽背上的&ld;育兒室&rd;為小寶寶們提供了生長發育所需的水分和營養物質。這種皮膚育兒法確保了負子蟾的卵能安全地變成小蟾,保證了負子蟾較高的繁殖率。而那些不幸掉入水中的受精卵,因為沒有住進媽媽的愛心&ld;小窩&rd;,就不能發育成小蟾。
因此,負子蟾通過背著孩子,保證了寶寶們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