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的種類很多 為什么天文學家要使用星表
宇宙是非常廣闊深邃,神秘浩渺的,人們從古時候開始就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宇宙的秘密。相信大家都知道宇宙中的星系是非常多的,那么天文學家是如何去記錄這些的呢?為什么天文學家要使用星表,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天文學家解開宇宙的奧秘是從記錄星星的位置開始的。那些為星星編了號的表格索引就是星表。中國已知最早的星表是戰國時期的甘德、石申分別編寫的,他們的原作早已失傳。后人編撰的合集‐‐《甘石星經》,時至今日也只剩下他人引用的只言片語。古希臘天文學家依巴谷編制的西方第一份星表也是因為在其后的另一位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的著作中被述及才為世人所知,其中包括1000多顆恒星的資料。
后來天文學家不斷編制更精確的星表。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在1576年建立了汶島天文臺,完成了望遠鏡時代之前最為精確的天文觀測。后來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根據第谷的觀測資料,編制發表了《魯道夫星表》,為他發現行星運動定律打下了可靠的基礎。但是這時歐洲的觀測者們從未見過南極附近的星空。1676年,年僅20歲的英國天文學家哈雷乘坐東印度公司的航船到達南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個南天觀測站。3年后他發表了第一份《南天星表》,因而被譽為&ld;南天的第谷&rd;,獲得牛津大學的學位并被選入英國皇家學會。
天空中不只有明亮耀眼的恒星,還有眾多美麗的星云,它們也有自己的星表。18世紀的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葉在搜索彗星的過程中發現天空中有許多模糊的天體很容易和彗星混淆。他于是將110個此類天體編成表,以&ld;梅西葉星表&rd;為名發表。我們今天知道,這些相對黯淡的天體既包括彌漫的星云,也包括密集的星團,還包括遙遠的星系。此表今稱&ld;梅西葉星云星團表&rd;,表中所列的那些美麗的天體,直到今天仍是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們頻繁觀測的目標。
經過400多年的觀測積累,今天的星表類型已經非常豐富。從不同的天體類型到不同的觀測波段,每一類天體都各有自己的星表。而且星表的內容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充,除了天體的位置之外,還包括距離、顏色、溫度、光譜型、紅移等許多信息。這些卷帙浩繁的數據曾經耗費了許多天文學家畢生的精力,現在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方便地使用這些成果。目前最大的天文星表數據庫是法國斯特拉斯堡天文數據中心開發維護的DS數據庫系統(https://dseb-strasbgfr),所有歷史上的重要星表以及最新的研究結果都能夠在這個系統中統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