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會對事物產生美感
人們都比較喜歡美的東西,在生活中美也是無處不在。無論是一個美麗時尚的背影,一樹盛開的櫻花、一對美麗的蝴蝶、還是一只可愛的寵物,他們都能讓人駐足不前、流連忘返。人們去感受這些事物,身心會充滿愉悅,這就是美,可是大家知道為什么人會對事物產生美感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美感產生的一般過程。首先,必須要有美的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人用眼睛看到美麗的風景,用耳朵聽到動聽的樂曲,用鼻子聞到醉人的香氣,用手觸摸到寵物溫暖柔軟的皮毛……這些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才使人產生愉快的生和心反應。然后,人需要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解美的事物。想象一下,在植物園里你遠遠看到一種嬌艷的花,一開始覺得它很美,走近之后,看了旁邊的文字介紹,了解到原來它是一種&ld;食人花&rd;,會發出強烈的腐臭味,以吸引蒼蠅之類的逐臭之徒前來授粉。這時你還會覺得它美嗎?你最初產生的美感可能頃刻間蕩然無存。這就是知識和經驗對美感的影響。
感知和解之后,美的事物會使人產生各種聯想和想象。在觀賞舞蹈家楊麗萍的孔雀舞《雀之靈》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把舞臺上的舞蹈家想象成一只輕靈、美麗的孔雀,并進而聯想到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飛舞的精靈。這些聯想和想象加深了人們的感受和解,進一步增強了美感。最后,美感的產生離不開人的情緒體驗。美感引發各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比如&ld;驚&rd;和&ld;喜&rd;。&ld;喜&rd;是一種快感;&ld;驚&rd;是一種新奇感,它處于意識的深層,人往往覺察不到,它反映了包含在藝術作品中的創造力。
所以說,美感并不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包含的,它是一系列的心活動‐感知、解、聯想、想象、情緒等相互作用的產物。如果我們擁有善于發現美的感官和懂得欣賞美的心靈,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