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為什么能讓人更快樂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運動嗎?那么你們上體育課的時候都干些什么呢?是圍著操場跑幾圈還是約幾個朋友踢踢球。其實多種運動是對人非常有幫助的,它能夠讓你有個健康強壯的身體,可是運動為什么能讓人更快樂呢?相信許多朋友們都不太了解,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心情不好時,圍著操場跑幾圈或者約幾個朋友踢踢球,心情就好多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中有一個場景:醫生讓患者通過勞動來治療抑郁癥。這可不是作者的胡謅,2008 年汶川地震后,許多心治療師也是這么干的,他們對經歷地震的兒童的心治療就是讓他們運動。運動的作用不僅限于強身健體,還能讓人放松,讓人快樂,甚至促進心健康。 為何運動具有這樣的魔力呢?
人在全情投入運動時,似乎忘記了煩惱和壓力,這是因為運動能夠分散人對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力,還能讓郁悶的情緒在運動中得到發泄。在運動中,還常有意外的收獲,那就是結識新的朋友,大家能變得親近和熟識。特別是在集體運動中,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能夠體驗到同心協力、互相合作帶來的喜悅,也就有更多的機會收獲真摯的友誼。
生學家還提到 了 另 一 種 解 釋。許多研究人員發現,運動會促進人體內分泌的變化。運動時大腦會產生一種名為內啡肽的物質,具有與嗎啡類似的鎮痛作用。而人心情的好壞,與大腦內分泌出來的內啡肽的多少密切相關。內啡肽能夠使人振作、精神愉悅,引起欣快感,同時可降低抑郁、焦慮以及其他消極情緒的程度。內啡肽因此也被稱為&ld;快樂激素&rd;或者&ld;年輕激素&rd; 。但是,并不是只要開始運動,就會立馬快樂的,因為內啡肽的分泌需要一定的運動強度和一定的運動時間。現在一般認為,中等偏上強度的運動,比如跑步、登山、游泳、羽毛球等,維持運動 30 分鐘以上才能刺激內啡肽的分泌。
讓我們動起來吧!雖然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每個人都有權利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