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為什么讓人恐懼
到了傍晚,太陽公公就會回家了,黑夜也將降臨,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少人都會感到莫名的恐慌,感覺后面好像有個人跟著你一樣,會心生怯意。那么大家知道黑暗為什么會讓人產生恐懼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許多朋友們都不太了解,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讓我們從大腦的構造說起吧。人的大腦中有一個部位叫作&ld;杏仁核&rd; ,顧名思義,它就像一枚杏子的果核,是專門統管著人的恐懼情緒的。大腦中還有一個部位叫&ld;海馬&rd; ,它的形狀就像一只小海馬。小海馬是一種小型海洋生物,尾巴向前鉤,頭部如馬。別看海馬小,它可是你參加考試、完成作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為它控制著人類的 &ld;記憶&rd; 。
這兩個神秘而有用的&ld;小東西&rd; ,都藏在大腦深部,而且離得很近。當黑暗勾起你遭遇過可怕東西的回憶時, &ld;海馬&rd;就將信號傳遞給予恐懼情緒相關的&ld;杏仁核&rd; ,害怕的情緒就產生了。
黑暗能勾起可怕的回憶,可能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科學家曾經做了一個有趣的試驗:將嬰兒分別放在明亮和黑暗的房間,結果放在黑暗房間的嬰兒更容易哭鬧,不愿意獨自呆在那里。
如果你很怕黑,這里教你兩個小辦法,心學上稱作&ld;轉移注意力&rd;和&ld;暴露療法&rd; 。如何轉移注意力呢?當你開始幻想黑暗中冒出可怕的東西時,馬上讓自己想一些開心的事情,比如你得到了生日禮物,即將到來的假期,與伙伴們出去玩等,很快你就把注意力從恐懼的事情上轉移開。你想得越具體,你就能越快從恐懼中擺脫出來。
第二種方法是&ld;暴露療法&rd; ,這是一種根治恐懼黑暗的方法,但是你要采用此法必須有足夠的勇氣才行。方法是:將自己放在一個黑暗環境中,當開始渾身顫抖、害怕得要命時,不要著急離開或者打開燈, 可以問自己 &ld;到底怕的是什么&rd; ,是擔心有鬼蹦出來,還是擔心會有壞人來打劫,把所有害怕的情形都想出來,甚至可以大聲喊出來,只要能夠堅持下來,不退縮,最終恐懼和焦慮情緒就會徹底消失。經歷了幾次這樣的&ld;暴露療法&rd;后,你可能再也不會恐懼黑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