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杜牧在詩中說“臥看牽牛織女星”
時間:
書之意2
為什么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可帶有傳奇色彩的星吧,據悉每年的七夕節就是他們相聚的時候?可大家知道為什么杜牧在詩中說“臥看牽牛織女星”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唐代詩人杜牧在著名詩篇《秋夕》中寫道:“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夏秋之交,晴朗的夜空中,銀河像一襲輕紗斜掛天際,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牛郎星(天鷹座α星)兩側各有一顆小星,那是肩挑著的一雙兒女,古稱“河鼓三星”。比牛郎更亮的織女星(天琴座α星)孤寂地佇立對岸。十字形的天鵝座展翅翱翔在銀河中央,尾羽上有一顆亮星,中文名天津四(天鵝座α星)。津一般指渡口,但組成中國古代星官“天津”的9顆恒星則像一條大船,橫亙于銀河中央,其中第4顆最亮。天津四與牛郎、織女形成的接近等腰的大三角形,稱為夏季大三角,很容易找到。杜牧詩的最后一句,有的版本寫作“坐看牽牛織女星”,但實際上“臥看”更具有合理性。因為“秋夕”指農歷七月初七,大約在公歷的8月上中旬,立秋節氣前后,對于中國中原地區來說,夏季大三角位于頭頂正上方,“坐看”或站著看會使人脖子發酸,難以堅持。這時暑熱尚未退去,晚上人們在戶外納涼。剛剛嬉鬧撲螢、玩累了的少男少女們,躺在臨時搭起的涼床上“臥看牽牛織女星”,浮想著有關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浪漫而凄美的神話故事,應當是非常自然而且愜意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