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滑冰鞋上要裝冰刀
滑冰是一種非常高雅的運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所了解。我們都知道滑冰需要穿上滑冰鞋,而滑冰鞋的底部都會裝上尖利的冰刀,那么為什么滑冰鞋上要裝冰刀?其實滑冰鞋這樣的設計是有著一定科學原理和根據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吧。
為什么滑冰鞋上要裝冰刀?
我們行走靠的是鞋與地面間的摩擦力,沒有摩擦力就寸步難行。而對于滑冰來說,摩擦力越小就滑得越順暢。冰刀既能夠在啟動和加速階段快速獲得前進動力,又可以降低滑行時的摩擦力,并保持穩定。
不過,冰和冰刀都是固體,它們之間摩擦力為什么很小呢?如果在固體與固體之間鋪上一層流體,會大大降低摩擦,潤滑油的工作原理即基于此。科學家對冰刀和冰面的接觸面進行研究,發現摩擦力很小的原因是,在冰刀與冰面之間存在一層水膜,它起到了潤滑的作用。
最初,人們認為冰刀與冰面之間的水來源于固液相變:冰在高壓下變成了水。但后來人們知道,當溫度低于-22℃時,無論多么大的壓力都不會使冰融化,只會從一種相態的冰變為另一種相態的冰,而不會變為水。可實際情況是,即使在-30℃的低溫下人們仍可以自由自在地滑冰,這又是為什么呢?
后來人們認識到,即使在熔點之下,自然狀態下的冰表面也存在一層液狀膜,這種現象稱為表面融化。離熔點越近,這種液狀膜越厚。在-35~0℃之間,液狀膜厚度約10納米。當然雜質的存在也會影響液狀膜的厚度。比如,鹽的存在會使液狀膜變厚。
那為什么會存在這層液狀膜呢?2004年,兩位日本科學家用分子動力學模擬對此進行了解釋。冰內部水分子的各個方向都受到相鄰分子力的作用,所以形成了穩定的晶格。而位于表面的水分子由于一側暴露,受力不穩定,不易形成規則的晶格,而是趨于無定形的形態,即液狀膜。從分子熱運動角度講,水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動,由于冰表面分子受力不穩定,其振動幅度要比內部分子的振動幅度大,這種振動幅度的差別在靠近熔點時越來越大,所以越接近熔點液狀膜越厚,性質越接近純液態水。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水膜的形成原因有三種:高壓融化、摩擦加熱、冰表面存在液狀膜。不同溫度下,這三種機制對膜形成的貢獻會有所不同。當溫度很接近冰的熔點時(比如大于-3.5℃),高壓融化的貢獻是最大的;當溫度離熔點很遠時(比如-30℃),摩擦加熱的貢獻是最大的;當溫度離熔點較遠且靜止不動時,液狀膜的貢獻是最大的。正是因為冰刀與冰面間存在這層水膜,才讓人們在極低的溫度下也可以順暢地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