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美麗的赤潮是“紅色災星”
黃昏時分,落日照在海面上,碎成波光粼粼的金浪,相信大家都知道海水大多數都是蔚藍的,非常的美麗。但是在非洲就有個別樣的風景紅海,縱目遠望到處都是紅色。其實在中國也出現了這種現象,2000年上海出現了一次赤潮,可是為什么美麗的赤潮是&ld;紅色災星&rd;,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2000年5月的一天清晨,&ld;民生號&rd;客輪正從大連駛向上海,當客輪駛到長江口外的嵊泗海域時,有一名乘客來到船舷邊,想再看一次海上日出。讓他驚奇的是,昨天還是湛藍的海水突然變成了橙紅色,從甲板上極目望去,全是一片片的&ld;紅海&rd;。難道這里是非洲的紅海嗎?
&ld;民生號&rd;并沒有開到非洲,它還是航行在東海,而且快到上海了。那海水怎么一夜間就變紅了呢?原來海水中發生了赤潮。
赤潮是一種某些浮游藻類爆發性繁殖引起的水體變色現象。在一般情況下,海水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游生物,海洋生物就這樣保持著一定的生態平衡。一旦海水中的營養過度,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如果又恰逢一定的大氣、水溫等條件,吃飽喝足的浮游藻類便會大量繁殖,數量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這時赤潮便發生了。
引發赤潮的藻類有300多種,可分為有毒藻類和無毒藻類。有毒藻類一般含有三類毒素,分別為麻痹貝毒、神經性貝毒和下痢性貝毒。魚蝦貝類一旦把這種藻類吞進體內便會食物中毒,直至死亡。即使是無毒藻類,也可能成為魚蝦貝類的大敵。這些無毒藻類不但會堵住它們的呼吸器官,還會因為大量繁殖而搶奪海水中本來就少得可憐的氧氣,缺少氧氣的魚蝦貝類只能被活活悶死。
那么,海水中那么多的營養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主要是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大規模開發活動引起的。于缺乏嚴格的污水處,海洋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污染,這些污染物便成為藻類繁殖的營養。如中國長江流域有大中型化工企業17 000多家,這些化工企業排放的污水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大部分沒有經過嚴格的污水處,直接排入長江,然后浩浩蕩蕩地進入東海。大量的污水到了海洋中,不但破壞了海洋的生態環境,而且變成了藻類繁殖的豐富營養。這種海洋富營養化的結果,導致了嚴重的赤潮災害。
十幾年來,中國近海發生過多起赤潮,大多發生在5~8月間,一般呈長條狀,寬幾十米,長幾千米到幾百千米。浙江省沿海在2000年一個月內監測到大小赤潮7次,最大的赤潮7000多平方千米,造成經濟損失近2億元。千萬別小看渺小的浮游藻類,當它們成群結隊在海面上招搖而過的時候,也會釀成巨大的災難。所以,想壓制住這種&ld;紅色災星&rd;的囂張氣焰,就應該阻止海水的富營養化,別讓這些浮游藻類吃得太飽,長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