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荷葉會出淤泥而不染
小朋友們,你們的父母老師有沒有注重你們素質的培養。《愛蓮說》你們有學過嗎?&l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rd;它比喻君子在惡劣的環境中不為世俗所污的高尚品格。可是大家知道為什么荷葉會出淤泥而不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1997年德國波恩大學植物學教授巴斯洛特研究植物葉子時,用電子顯微鏡觀察了荷葉表面結構,才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荷葉的表面上生長著許多高度約為5~9微米、間距約為12微米的乳突,每個乳突表面上又生長著許多直徑為200納米的蠟狀突起,這相當于在&ld;微米結構&rd;上生長著&ld;納米結構&rd;。在荷葉的表面上,這樣的&ld;微納米結構&rd;看上去像密密麻麻的&ld;小柱子&rd;,再加上蠟狀物的排斥效應,使得液滴不能鉆到&ld;小柱子&rd;間隙內部,只能在&ld;小柱子&rd;頂端跑來跑去。于是,液滴與荷葉表面就呈現出了排斥性,我們稱之為&ld;荷葉效應&rd;,也可稱之為&ld;疏水效應&rd;。當有污染物落在荷葉表面時,隨液滴滾動,它們會輕易地被帶走。這就是荷葉&ld;出淤泥而不染&rd;的奧秘。
具有荷葉效應的表面,都有自清潔功能。如果該表面與水滴間的排斥效應極為強烈,就稱為&ld;超疏水表面&rd;,這類表面同時具有很好的減小阻力功效。如果荷葉乳突上的蠟狀物喪失了,荷葉的超疏水性質也就被破壞了。但荷葉自身能夠不斷地分泌蠟質,隨著蠟質的補充,超疏水性質便可恢復。
與荷葉類似,自然界中具有優良超疏水性的植物表面幾乎都具有微納米結構。據不完全統計,自然界中約有1200種能夠在水面上行走的昆蟲,它們的腿部也具有微納米結構。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對自然界中多種植物葉面和花瓣進行了研究,不僅人工合成了諸多超疏水材料,還制備出了具有自清潔功效的衣物,在超疏水領域頗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