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許多藥物要做成膠囊
時間:
小濤濤2
為什么
感冒、發燒、生病了之后我們都會去買藥,現代的藥物基本都是用一種膠囊狀的物體包裹著,里面裝著藥物,為什么藥物要做成膠囊呢?這些膠囊有什么樣的作用和效果呢?這其實和膠囊的吸收效果有關。相信許多朋友都存在著疑惑,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有些藥物含油量較高,不易制成固體的片劑,因此需要裝入膠囊;有些藥物成分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容易受潮,或者在高溫、見光情況下會變質,制成膠囊可以提高藥物的穩定性,延長保質期;有些藥物難溶于水,所以在消化道里不易被人體吸收,必須溶于適當的油性溶劑中,然后裝入膠囊;有些治療消化系統的藥物要在腸道內吸收才有療效,而于胃液是酸性的,腸液是堿性的,所以必須裝入耐酸的膠囊殼里,使藥物只在堿性的腸道中才會溶解;還有一種緩釋膠囊,能夠使其中的藥物在人體內緩慢地釋放出來,延長藥物的作用,提高藥效。
膠囊一般分為硬膠囊和軟膠囊兩種。硬膠囊大多是圓筒形的殼體。軟膠囊主要裝的是液態或懸浮態的藥物,所以裝在軟膠囊中的藥又叫膠丸。
絕大多數膠囊殼是用明膠制作的。明膠是蛋白質類的物質,主要是從動物的皮、骨和筋腱中提取而來的,制作過程中再添加了甘油或增塑劑。明膠具有黏度高、易凝凍等性質,不溶于冷水,易溶于溫水,可緩慢吸收相當于其重量5~10倍的水,隨即膨脹并軟化。腸溶性膠囊比較特殊。腸溶性硬膠囊殼是用鄰苯二甲酸醋酸纖維素等材料制作的,而腸溶性軟膠囊殼通常是用海藻酸鈣制作的。
絕大多數膠囊殼都能在人體內被溶解、消化并吸收。因此,膠囊既是藥物的載體,又不會影響藥效,本身也容易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