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自己胳肢自己不笑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笑嗎?笑是心情開心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笑可以讓自己變好,對身體也是有益處的。放松自己的心情一起放聲大笑吧?可是你發(fā)現(xiàn)沒有自己胳肢自己不會笑,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相信許多朋友們都不太了解,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先要多了解些大腦如何運轉(zhuǎn)的知識。大腦的一項主要任務(wù)是猜測接下來要發(fā)生什么事情。當你在忙于日常活動時,比如下樓梯或吃早餐時,大腦的某些部分總在不停地進行預測。
還記得第一次學騎自行車的樣子嗎?起先,你要集中精力穩(wěn)住車把并使勁蹬腳蹬子,但過了一陣子,騎車變得輕松了,你不再注意自己騎車的動作了。通過經(jīng)驗,大腦對你騎車的動作了如指掌,能預測出你所有的動作,這樣,身體便能自動騎行了。
只有在遇到情況變化時(比如:刮起一陣強風,或者你的車胎癟了什么的),大腦才會想起騎車這件事來。當發(fā)生這些意外事情的時候,大腦便被迫改變原先的預測。如果它干得漂亮,你的身體就會對強風做出調(diào):向前傾斜、保持平衡。
為什么預測下一步的情況對我們的大腦如此重要呢?因為這能幫助人們少犯錯誤,甚至能挽救性命。
例如:消防隊長一看到火災(zāi),就要立刻作出決定,將消防隊員布置到最有利的位置上。他以往的經(jīng)驗?zāi)軒退A見到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從而選擇最好的方案去撲滅大火。他的大腦會迅速預測出不同的方案所產(chǎn)生的效果,排除那些危險而糟糕的方案,不讓隊員去冒生命危險。
說了這么多,到底跟撓癢癢有什么關(guān)系呢?
于大腦總是在預測自己身體的行為與感受,使你無法胳肢自己;而外人胳肢你時往往出其不意,使你無法預測他的動作,因而會令你笑個不停。
這一現(xiàn)象還可以導出一個有趣的事實:如果你造一臺機器,通過它你可以擺動一根羽毛,不過羽毛的擺動會因機器延遲一秒,這樣你便能胳肢自己了。因為你行動的結(jié)果令大腦感到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