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印刷術是我國最先發明的
時間:
書之意2
為什么
小朋友們,開學了學校要發新書了是不是很開心很快樂啊,但是你們知道這些書是怎么來的嗎?他們是通過人們印刷上去的,你們可曾關注過這些,知道為什么人們說印刷術是我國最先發明的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很遠的古代雖然有了紙和書,但書籍的流傳全靠人的手工抄寫,速度又慢,又容易出錯。到了唐朝,人們發明了一種把字雕刻在塊木板上再進行印刷的方法,叫雕版印刷。這比手工抄寫方便多了。但是雕版印刷印一面就需要刻一塊木版,一部書要刻許多塊木板,既費時又浪費人力物力。
到了北宋時期,有一位名叫畢昇的市民,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用膠泥刻出一個一個的字,再預備一塊鐵板,鐵板上放上松油脂、蠟、紙灰等,再放一個鐵框,鐵框中排放做好的字,排滿一鐵框就是一版,再放在火上烤,等蠟油脂融化,用平板把版面壓平,涼了以后就可以印刷了。印刷以后,取下活字,下次還能用。這樣印得又快又好。
以后,人們又制成了錫、銅、鉛的活字,一直可以用許多年。并且,我國發明的印刷術還傳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