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有什么利用價值,為什么要研究白蟻的“特異功能”
都說白蟻是害蟲了,有白蟻出沒的地方,一般東西都會遭到破壞,朋友們,如果大家發現白蟻的行蹤,要及時的反應哦,早一點發現,早一點解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白蟻吧。
為什么要研究白蟻的“特異功能”
小不蠃兒的白蟻是人所共知的世界性大害蟲,愛吃農作物、紙張、皮革、布匹等纖維類物質,尤其嗜食木材,是木質建筑物的大敵,其危害之烈可與火災造成的損失相比,難怪它會得到“無牙老虎”、“心腹大患”的惡名。但是,誰又能想到,在龐大的昆蟲世界里,白蟻卻具有把纖維素轉變成蛋白質的“特異功能”,它們才是真正的制造蛋白質的能手。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糖類)、脂肪類等有機物。同葡萄糖、麥芽糖、淀粉等一樣,纖維素也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它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而且正是由它構成了植物結構的骨架。
在一般的植物干體里,纖維素的含量大約要占一半,以致人們可以這樣說,纖維素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有機物。有人估計,全球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每年可以生成1500億噸纖維素,可惜由于它們不能被一般動物和我們人類所直接消化、吸收和利用,所以絕大多數都臼白地浪費了。
既然小小的白蟻有能把纖維素轉變成蛋白質的本領,那么,那些富含纖維素的樹干、竹子、棉稈、草稈以至甘蔗渣等等,不就都有可能成為一種全新的蛋白質供應源嗎?這個事實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用纖維素物質飼養白蟻非常方便。
小不點兒的白蟻身長僅僅幾毫米,可是就同一面積上生存的個體而言,它們的重量比任何別的動物都大,人們可以在有限的空間進行最大量的飼養,讓它們提供數量眾多、價格低廉的蛋白質。
現在用白蟻制成雞飼料已毫無問題,而世界上某些地區的居民則早就有食用白蟻的習慣,因此,通過對到處可見的纖維素物質的利用,這些“無牙老虎”將來完全有可能為緩解人類的蛋白質“饑荒”做出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