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時候蜻蜒飛得很低
&bsp; 夏天,蜻蜒在空中飛來飛去,捉小蟲吃。它喜歡吃蚊、蠅,所以大家喜歡它。有時蜻蜒飛得很低很低,這是為什么?肯定有很多小朋友和小編一樣的疑問吧,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蜻蜒飛得很低的時候是在天快要下雨的時候。因為下雨之前,空氣里的水汽很多,小蟲的翅膀上沾了水汽就潮濕了,所以這時小蟲飛不高。蜻蜒要捉小蟲吃,只好飛得低低的。
所以,當小朋友們看到蜻蜒低飛,就知道天快要下雨了,這時要趕緊回家才好。為什么蜻蜓比其他昆蟲飛得快而遠蜻蜒是人們熟悉的昆蟲,我國常見的有500種之多。有一種個頭特別大,全身青綠色,叫做馬大頭,俗稱綠青哥;另一種常在夏天雷雨前夕,或者在雨后初晴,漫天飛舞,叫小黃赤平。
蜻蜒的飛行本領,在昆蟲世界里,可以說是第一名。蜜蜂的飛翔速度,以昆蟲來說,已經是很了不起,但每秒種只不過飛翔45米,翅膀卻需要拍動250次。科學家計算過,蜻蜒每秒鐘能飛行18~20米,翅膀只撲動30~40次。而且能持續飛行數小時,或者天不休息。 蜻蜒能有這么高強的飛翔能力,首先是因為在它的胸背上,生有撲動的特別強韌而發達的肌肉,和兩對發達的膜質翅膀,翅脈堅硬,有翅痣。
蜻蜒的兩對長翅膀,飛翔時前翅稍向前上方拍動,后翅稍向下方拍動,能夠自地停在原處,或者向前。當它高速飛翔時,改變后翅內緣的方向,向前伸平或向后方縮,蜻蜒快速爬高和下降,就是現代飛機的升降裝置,也比它遜色三分。
另外,蜻蜒的復眼特別大,個頭部幾乎全被兩只凸出的復眼所占據,每只復眼里有1萬~28萬只小眼睛,等于其它昆蟲的十倍。蜻蜒的這對復眼,要比其它昆蟲靈敏,不管是飛行多快,那怕是瞬間即過的小蟲,都能在蜻蜒的復眼中造成清晰的圖像,科學家做過實驗,一只蜻蜒在1小時里,能捕捉到40只蒼蠅或上百只蚊子,用來提供飛行所需的能量。因此,蜻蜒不必特地停下來到處去尋找食物。這樣,它就比其它昆蟲飛得快、飛得遠。
為什么蜻蜓翅膀前緣上方長有小痣
自從1903年人類發明了飛機以來,科學家在研究不斷提高飛機速度時,遇到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飛機飛行時,兩個機翼會發生有害的振動,這種有害的&ld;顫振&rd;往往會造成翼折人亡的事故。為了消除飛機飛行中的&ld;顫振&rd;現象,科學家找到了抗顫振本領高超的者師‐‐蜻蜒。
蜻蜒憑借強大的胸肌,撲動兩對強硬的翅膀在空中疾飛,一會兒飛快上升,一會兒急速俯沖,飛行速度可達每秒鐘18~20米,翅膀每秒鐘撲動30~40次。蜻蜒的翅膀為什么能在這么急新速飛行中承受頻繁的振動而不折斷呢?生物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秘密就在蜻蜒的翅膀上。
在蜻蜒每對翅膀前緣的上方都有一塊顏色較深的角質加厚區,也叫色素斑。它像一顆小痣,稱翼眼或&ld;翅痣&rd;。如果把它們切除而不損壞翅膀的其它部分,蜻蜒雖然仍能在空中飛翔,但是卻像喝醉了酒似地晃來晃去,不能維持正常的撲動。
原來,正是&ld;翅痣&rd;的角質組織使蜻蜒飛行的翅膀消除了&ld;顫振&rd;現象。飛機設計師模擬蜻蜒的&ld;翅痣&rd;,在現代飛機機翼的末端前緣裝置了類似的一塊&ld;加厚區&rd;或配重,用以消除顫振現象。從此,飛機高速飛行時也像蜻蜒一樣平穩靈活,避免了于&ld;顫振&rd;而產生的飛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