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殺之高手篇價值體系詳細分析(2)
武器除攻擊范圍這個因素基本可以分為有收益型和無收益型。這里變數較多,舉3個例子:
【博浪錘】,無收益武器。發動技能時,棄2牌換對方1血,雙方損失均等。
【蘆葉槍】,若兩張當殺命中,2牌換1血,無收益。若被閃則為-1收益。
在英雄殺里的人物技能大部分都可歸為2類:1收益技能;特殊技能。
何為1收益技能?最簡單的例子,【韓信】兵仙,【陳圓圓】楚楚,每次發動就有1收益(多摸一張牌);算一下【趙飛燕】玉步,依舊是1收益。稍微隱蔽一點的,【李逵】發動復仇,對方出殺,我掉1血,復仇成功,對方也掉1血,總體來看就是對方損失了一張殺,也是1收益;【商鞅】發動法家,我掉1血,抽人1牌,最后對方-2牌,我得1牌-1血,還是1收益;【虞姬】發動舍身時依舊是1收益。
還有更加隱蔽的。【鐵木真】發動強掠成功,抽取對方一牌,不也是1收益嗎?【花木蘭】自己換裝發動迷離,損失一件裝備摸2張牌;【西施】沉魚對手,自己棄掉一張耗對方1殺1閃;【武松】醉酒決斗成功,少摸一張,打出1決斗,對方損失2血,減去決斗本身必有的1收益則此次發動實際效果也為1收益。
正是因為這些技能都是1收益,所以看似種類繁多效果不同的技能實際上都是有著其內在平衡性。它們每次發動的效果都可以基本等價,若它們發動頻率也相當(一回合一次左右),那么可以說這些武將的技能就完全平衡了。但是實際上,發動頻率是有差別的。所以為了平衡武將實力,擁有發動頻率不為1回合1次的1收益技能武將,一定有其他特殊技能來進行增益或削弱。典型例子是鐵木真,搶掠技能發動幾率只有50%,平均2回合才能成功一次,所以在4血1技能基礎上增加了騎射技能作為增益。
轉化技能是另外一大類技能,典型的如【澹臺名】的傲劍,【趙飛燕】的輕影,【趙匡胤】的釋權,【岳飛】的武穆,【西施】的魅惑。其中西施魅惑是把牌當做畫地為牢,上文已經指出畫地為牢較其他牌來說過于強大,所以西施這個角色在此類技能的討論中暫不涉及。
這類技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發動時不會造成直接收益,但會取得間接的1收益。比如武穆輕影,本來無閃的話會損失1價值差,但于此技能存在,發動時便可避免這一價值差的損失,實際上也是1收益技能。傲劍在遭受烽火狼煙時發動也可避免1價值差損失,從而獲得1收益;這樣一部分技能實際上也屬于1收益技能。
【趙匡胤】的釋權,上文里說釜底抽薪是無收益錦囊,但如果釜底抽薪拆到好牌,便可間接避免了自己方的價值差損失,從而獲得間接1收益。
特殊技能,這一類技能則不屬于1收益技能,它們有一些是作為上面1收益技能的增強或減弱,除了這些,還有2類。
第一類,自身價值轉化。【劉邦】的馭人,【嬴政】的集權,都是此類技能。馭人是對手牌進行轉化,將暫時不能創造價值的牌變成可以創造價值的牌。集權有選擇性的將自己的體力變為進攻牌,同時對方消耗一張進攻牌。這二者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技能發動時收益為0,但作用和威力相信大家都明白。
第二類,不平衡型!這些就是傳說中的bg武將。在選用了這些武將之后,團隊的力量將會得到其他技能所不能企及的高。
它們是:
【陳勝】的起義
【宋江】的疏財
【褒姒】的治愈
還有上文提到的【西施】的魅惑。
前三個技能的共同特點:每發動一次,收益為2!(請大家自己計算),而且它們每回合都能發動一次。正是因為這些,比起其他人物,這些人物在隊伍中時,將會對隊伍產生比其他人更大的價值。
另外,有幾個人物值得注意:虞姬,商鞅,李逵。這三個人物的特點:1收益技能在自己掉血時候發動。這代表了如果敵人攻擊此三人,則實際效果是我方獲得收益!故而團隊中有這些人之時,對于團隊力量也是相當大的提升。
通過這套價值論,我們可以總結出2句話來把它用在實戰中:
一 多干損人利己的事。
二 慎干損己利人的事。
一個例子。在第一回合團隊情況未明的時候,我該不該殺下家。答案是顯然的,如果下家是敵人,我方不一定能獲得收益;若下家是自己人,則我方至少損失2點價值差。而下家的身份不一定如它所選角色那張臉一樣。
還有關于借刀殺人的例子。從上面的錦囊分析就可以知道,借己方刀大部分情況下得不償失。
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總結。比如棄牌在戰斗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每次棄的牌數相當于己方這一回合損失的價值量。
實戰從選將開始。如果一開始給你的3個人里面有宋江,褒姒,陳勝,李逵,虞姬,商鞅,西施之一的話,你可以先考慮這些人,畢竟他們中的一些也不算太招仇恨。
劉伯溫是一個很特殊的角色。許多人不知道他強在何處,尤其是看完我的以上文章以后尤其迷茫:他的2個技能看起來都沒有收益。其實劉伯溫真正強大之處其一在于占卜后的牌基本都能打出,不用棄牌(這一點也是勾踐的強大之處),減少了棄牌所造成的價值量損失;其二是歸隱后不容易造成敵方獲取價值量的對象,間接保護了本方價值量。
其他的實戰問題,請大家根據文章自行解。希望文章思路能給大家一點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