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兵器譜之諸葛連弩-朱雀羽扇
歷史教科書說:"諸葛連弩是最早的突擊步槍,比歐美最早的突擊步槍,要早約1500年。"
大家看過《變形金剛2》這部大電影,相信大家都會對爆大力神菊花的電磁軌道炮印象深刻,而這種電子武器的原型機,就是裝備了雷屬性子彈的諸葛連弩。電影里的電磁軌道炮,還做不到連射,這是因為原設計圖是殘缺的,一些關鍵的零件,美國科學家也復制不出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最早的電子武器就是裝備雷殺的諸葛連弩,雖然對藤甲等防彈衣的威力比不上火殺,但是勝在造價低廉,可以大量生產,這就解釋了為啥考古學家在軍爭時代的地質層里發現的雷殺彈殼多于火殺彈殼,而兩者的數量之比是9:5。
雖然火殺威力大,但是數量相對較少,所以游戲制作中,火殺一般只配備給軍隊里的AE。軍工匠們也想過優化火殺的生產工藝,從而達到縮減生產成本的目的。所以一項絕密的武裝開發計劃被提上了日程。
在總工程師孔明教授的帶領下,蜀國雷神股份有限公司(這公司的創始人是張角,后來公司清盤后,余下的資產被蜀國財團所接收)的開發團隊經過2年的努力,終于研制出一個子彈屬性轉換的平臺,不錯,這就是——朱雀羽扇。
但是在軍工歷史里,朱雀羽扇卻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失敗品。
雖然子彈轉化效果是出來了,但是回顧羽扇的開發費用,竟然超過了預算的2倍。因為龐大的制造費用,使得這項開發方案的量產計劃被劉主席擱置了。另外:子彈屬性雖然是可以轉化了,但是于技術的問題,朱雀羽扇并不具備連弩的連射功能,這就與蜀國領導人劉主席當初的愿望相駁,劉主席當初是想孔明教授的團隊開發一種可以連射的并具有子彈屬性轉換的武器系統。
孔明也想過以諸葛連弩為開發平臺,嘗試搭載朱雀子彈管控制裝置,但是最終無功而返。
哎,雖然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后來孔明還是想到了解決的途徑,就是讓生體兵器3號——閹人張翼德搭載朱雀羽扇,大家都知道劉主席開發的生體兵器3號是具有連射功能的,讓它裝備朱雀羽扇,就完滿解決問題了。
但是生體兵器3號造價昂貴,當時在桃園重工,劉主席也只是制造出一架這樣的試驗機,量產是不實際的,蜀國財團無力接這樣的單。所以這完美的機體,在個三國時期,只生產了一架而已,后于來后勤人員范疆、張達的吧不慎操作,連唯一一架朱雀張飛也損壞了,于后備零件的不足,蜀國財團只好放棄這臺張飛GDA,但是作為武裝配備的朱雀羽扇被卸載下來,配備給AE臥龍中將。
后來在五丈原一役,諸葛GDA被擊墜,從此朱雀羽扇就在《各國兵器大鑒賞》這本月刊上消失了。
關于火殺,在軍爭時代,軍工匠們深感諸葛連弩的潛力還遠遠未被引發出來,而且報道稱南蠻這支特種部隊最新裝備了藤甲這種子彈免疫系統(也就是當時的防彈衣),所以他們就研發出一種具有爆破力的新型子彈,也就是我們說的火殺。
三國游戲中的火殺,含有火屬性彈頭,可以穿透藤甲的表層,并在藤甲的內部爆炸,把藤甲的3層保護層破壞,從而達到殺傷藤甲使用者的目的。